当前位置: 畜牧行业展会 > 畜牧展会报道 > 正文

会议笔记 ▏BFC·第十届生物饲料科技暨优质畜产品生产技术交流大会

来源:挑战集团 2023-08-01 10:36:29| 查看:



  2023年7月31日,第十届生物饲料科技暨优质畜产品生产技术交流大会在沈阳诺翰酒店盛大召开。会议围绕“生物饲料标准规范、行业降本增效以及高品质发展”主题,汇集包括全国科研院所一流团队专家教授、国内外知名企业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及技术总监在内的行业产学研精英,共同交流和分享产业最新研究成果,共同推动生物饲料产业和畜产品领域增产增收和高质量健康可持续发展。

  现挑战集团经大会主办单位授权,将本次大会笔记整体分享给大家。

 
开幕式

大会开幕式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研究员蔡辉益博士致开幕辞

重庆市畜牧科学院院长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主任
刘作华研究员开幕式致辞

辽宁省饲料工业协会会长、禾丰股份董事长
金卫东先生开幕式致辞

大会现场
 
主旨报告


《我国生物饲料产业方向与规范管理》
黄庆生处长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饲料饲草处


  黄处长从4个方面阐述了我国生物饲料产业的发展方向与规范管理。

  1、当前饲料行业形势


  1.1饲料生产:1.35万家相关企业、3.02亿吨产量、1.32万亿产值;

  1.2原料供需:能量饲料供需宽松、蛋白饲料依靠进口(蛋白供给总量1.19亿吨,其中国内提供65%,进口提供35%)、结构性短缺长期存在;

  1.3产品创新:证书核发进度加快、申报积极性增加;市场创新需求迫切。

  2、行业关注重点问题

  2.1豆粕减量替代

  通过新蛋白饲料资源开发、小品种氨基酸、维生素等必需营养素生产、酶制剂生产等豆粕减量技术,最低可减饲料蛋白需求约1320万吨,相当于36%的进口饲料蛋白。

  2.2养殖提效提质

  提高饲料报酬、改善饲料品质、提升生产性能、改善产品品质、促进营养物质消化代谢。

  2.3饲料停抗退药

  改善动物机体和消化道健康、促进动物生长、缓解应激反应、改良动物微生态环境。

  3、生物饲料产业方向

  3.1发酵饲料;

  3.2酶制剂;

  3.3小品种氨基酸;

  3.4微生物蛋白原料;

  3.5生物活性肽;

  3.6直接饲用微生物;

  3.7微生物发酵培养物;

  4、下一步规范管理考虑

  4.1生产菌株合规性;

  4.2产品标示宣称合规性;

  4.3饲用微生物及发酵制品评审要求;

  转基因安全评价、菌株鉴定及安全性评价、终产品安全性评价、终产品靶动物有效性评价、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影响分析。

  4.4管理原则性要求。



《科技驱动创新》
金卫东先生辽宁省饲料工业协会会长、禾丰股份董事长

  金卫东先生首先从创新、学习、冒险、执著、合作、诚信、敬业等七方面向大家详细解读了企业家精神;接着阐述了技术创新就是冒险*商业化的概念;然后重点介绍了人才的知识结构要以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为基础,不断延伸至逻辑学、自然辩证法、人文科学、管理科学、文学、外语、历史、艺术等领域,并强调要注重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最后金卫东先生借用北京大学王恩哥校长的十句话与全体参会代表共勉:

  第一、结交两个朋友,一个是图书馆,一个是运动场;

  第二、培养两种功夫,一个是本分,一个是本事;

  第三、乐于吃两样东西,一个是吃苦,一个是吃亏;

  第四、具备两种力量,一种是思想的力量,一种是利剑的力量;

  第五、追求两个一致,一个是兴趣与事业的一致,一个是爱情与婚姻的一致;

  第六、插上两个翅膀,一个是理想的翅膀,一个是毅力的翅膀;

  第七、构建两个支柱,一个是科学,一个是人文;

  第八、配备两个保健医生,一个叫乐观,一个叫运动;

  第九、记住两个秘诀,一个是健康的秘诀在早上,一个是成功的秘诀在晚上;

  第十、追求两个极致,一个是把自身的潜力发挥到极致,一个是把自己的寿命健康延长到极致。


《二氧化碳合成饲料原料的挑战与机遇》
江会锋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江会锋研究员做了题为《二氧化碳合成饲料原料的挑战与机遇》的精彩报告。他在报告中讲道:CO2转化利用是当前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CO2生物转化利用应用前景广阔,植物和光合微生物每年可固定大量CO2,生产淀粉、蛋白、油脂等丰富产品。但自然生物固碳能效低、速度慢。因此研究的目标是解析CO2捕集、还原、聚合等过程的酶催化机制,建立固碳元件智能设计与改造技术平台,获得CO2生物制造重要化学品的高性能固碳元件;阐明联合固碳过程适配机制,建立联合固碳过程强化技术,突破从CO2到重要化学品生物合成的技术瓶颈。

  江会锋研究员接下来具体介绍了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途径、二氧化碳人工合成菌丝蛋白途径、二氧化碳人工合成聚羟基脂肪酸酯途径。最后,江会锋研究员根据实际情况,介绍了二氧化碳联合生物转化面对的机遇与挑战。


《生物质资源饲料化利用研究新进展》
杨培龙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副所长
 
  杨老师首先介绍生物质资源饲料化利用的背景:1、粮食安全的核心是饲料粮安全(①我国粮食供应总量约50%作为饲用;②随着肉蛋奶消费需求持续增长,饲料用量将持续增长;③粮食增量不能依赖于土地的扩充);2、我国饲料资源的新挑战和新需求(①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生态生产的新需求;②人口增长、气候变化、海洋塑料、饮水污染等全球性挑战;③我国蛋白饲料资源高度依赖进口)。因此,通过生物技术手段,提高传统饲料粮品质、开发非传统饲料资源和新型高效饲料添加剂,解决我国饲料资源匮乏问题。

  接下来杨老师结合团队在新型饲料资源的生物转化开发利用的研究内容以及建立资源由“不能用”到“可以用”再进一步“增值用”的研究体系,从生物驱动、生物整合、生物智能重点介绍了生物转化技术在生物质资源饲料化利用中的研究进展。


《生物饲料发酵菌种筛选最新进展》
李英俊研究员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李英俊研究员做了题为《生物饲料发酵菌种筛选最新进展》的权威解读。他在报告中讲到:饲料生物化的意义、饲料生物化关键控制点、发酵微生物菌种筛选原则、生物饲料菌种应用实例。李英俊研究员总结以下几点:1.充分了解国家规定范围内微生物发酵性能(知人善用);2.菌种与发酵工艺的选择要做到因材施“酵”、“酵道”有方。首先明确发酵原料和发酵的目的,然后根据原料和目的选择菌种类型,最后确定发酵工艺与参数;3.通过底物变化、产物变化、微生物变化来判断发酵效果(见微知著)。


主持人:陈宝江教授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院长


《饲料用酶研发关键技术进展》
罗会颖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罗会颖研究员首先介绍了饲料用酶的分类(消化酶、生态酶、非淀粉多糖酶、功能酶)、功能(提高饲料利用效率、去除抗营养及有毒有害因子、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开发潜在饲料资源、改善动物健康水平、减轻环境污染)、市场容量(我国饲用酶制剂产量20万吨左右,产销量占全球市场的20%~25%)、未来趋势(未来5年饲用酶将占到整个酶制剂产值的15%),并针对饲料用酶的性能和成本等瓶颈问题提出了饲料用酶技术革新思路(人工智能与生物技术融合)。

  然后从以下三方面重点阐述了技术的进步和产品的创制:

  1、酶及基因的挖掘技术


  1.1传统策略挖掘酶基因;

  1.2不依赖微生物分离的酶基因挖掘;

  1.3数据驱动的酶基因挖掘;

  1.4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饲料酶挖掘和设计平台;

  1.5嗜热蛋白挖掘与设计模型TPMAD;

  1.6嗜热蛋白酶的挖掘与验证;

  1.7嗜热几丁质酶的挖掘;

  1.8溶菌酶的挖掘与设计模型LysoMiner;

  2、酶的分子设计与改良技术

  2.1常用分子设计和改良方法——定向进化

  2.2机器人辅助和高通量筛选系统

  2.3常用分子设计和改良方法——理性设计

  2.4蛋白结构预测AlphaFold

  2.5 AlphaFold的强力对手:Facebook打造的Meta AI

  2.6计算机辅助的蛋白质分子设计方法

  2.7基于大数据智能设计提升酶耐热性;

  2.8糖苷水解酶催化效率设计模型MECE;

  2.9智能设计提升壳聚糖酶的催化效率;

  2.10溶菌酶OCLyz1A溶菌功能提升突变体的智能设计。

  3、酶的高效表达技术

  3.1酶蛋白高效表达技术

  3.2微生物超高水平基因表达系统组成;

  3.3基因序列是影响其高效表达的重要因素;

  3.4基于MP-BERT高表达蛋白预测模型的构建;

  3.5基于MPEPE的高表达基因筛选;

  3.6基因于MPEPE的高表达基因设计;

  3.7系统全局优化升级了毕赤酵母工业酶表达系统;

  3.8主要饲用酶表达水平进一步提高;

  3.9建立了多种丝状真菌高效表达体系;

  3.10实现了多种酶在丝状真菌中的高效表达;

  3.11优化黑曲霉表达平台;

  3.12黑曲霉产淀粉酶液态发酵菌株的构建;

  3.13构建了高效嗜热毁丝霉表达系统;

  3.14高温腐殖霉表达系统构建及过氧化氢酶CAT高效分泌表达;

  3.15解决了过氧化氢酶表达中血红素辅基供应不足的问题;

  3.16实现了过氧化氢酶在腐殖霉中的高效表达生产。

  最后罗老师介绍了饲料酶研发技术的创新方向和酶产品的创新方向:

  (1)饲料酶研发技术的创新方向——多学科交叉融合

  解决国家需求和重大产业问题、开发新型饲料酶和微生物菌剂、开发生物活性物质。

  (2)酶产品的创新方向

  保障动物健康(直接杀菌、抑菌的酶;间接杀菌、抑菌的酶;调节肠道健康,提高免疫力的酶);

  保障饲料安全(霉菌毒素、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抗营养因子转化或去除);

  开发饲料资源(饲料原料的利用、合成、转化,功能性产物的定向生成)。


《生物饲料关键技术创新与产品机制》
刘作华研究员重庆市畜牧科学院院长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主任

  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主任、重庆市畜牧科学院刘作华研究员在《生物饲料关键技术创新与产品创制》报告中指出养殖业面临三大难题,分别是饲料全面禁抗导致动物生产性能一定程度下降;玉米、豆粕等大宗饲料资源严重短缺,饲料玉米豆粕减量替代迫在眉睫;我国非粮资源非常丰富,但是开发利用度不高。生物饲料是解决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畜牧行业发展所面临的畜禽养殖规模大但是健康风险突出,非粮饲料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度低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接下来刘作华研究员重点介绍了主要创新成果及关键技术。1.国际率先构建了腺苷七肽高效表达系统,突破了产业化生产工艺,创制出我国首个猪用免疫调节肽新饲料添加剂产品,为新型肽类饲用替抗产品创制开辟了新路径。2.发掘和培育出高活力的猪鸡专用益生菌,建立了菌株高效制备工艺,为保障畜禽肠道健康提供了技术支撑。3.突破了非粮原料及配合饲料固态发酵关键工艺,创制出固态发酵系列产品,有效解决玉米豆粕资源短缺和低质原料高值化利用的问题。4.创建了猪用液态饲料菌酶协同连续发酵工艺,国际首创了饲料液态发酵与饲喂一体化智能系统,创新了我国生猪高效饲喂模式。



《非粮型饲料资源挖掘与高效利用技术
单安山教授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单安山老师首先简单回顾了他的工作生涯与取得的主要成果和荣誉。然后从以下5个方面阐述了非粮型饲料资源挖掘与高效利用技术

  1、中国饲料业(畜牧业)的成就与挑战


  1.1中国饲料业的成就

  2022年中国饲料产量达到3.02亿吨,其产值达到1.31万亿元。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9227万吨、3456万吨、3932万吨,畜牧业总产值达到4.07万亿。

  1.2中国粮食产量与缺口

  中国粮食产量逐年提升,年产量达到6.86亿吨(2022)。大豆进口0.91亿吨,其他粮食进口0.56亿吨。

  1.3国际形势对我国粮食、饲料及畜牧业的冲击

  中美贸易战、俄乌冲突

  1.4国家战略需求

  2、饲料资源开发

  挖掘利用非粮型饲料资源是解决我国饲料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未被利用的农副产品资源量高达23亿吨,其中农作物秸秆占比34%、树叶类加工副产物占比30%、尾菜占比9%。

  我国是蔬菜生产大国,2022年我国蔬菜产量达7.91亿吨,占全球产量约60%,超过50%的蔬菜未被人们食用而浪费,如果处置不当会迅速腐烂,滋生有害病原微生物,污染土壤、地表水和空气。目前,蔬菜废弃物的有效处理方法主要是用于制作肥料直接还田。然而,尾菜如果去除水分,营养物质含量相对较高,因此,用作饲料是有营养基础的。

  单老师针对尾菜高温下极易腐烂变质、烘干脱水成本高、机械脱水产生废液、抗营养因子等特点和问题,详细阐述了利用青贮发酵技术处理尾菜饲料资源的研究进展。

  3、饲料耗损控制

  3.1饲料(粮食)的损失

  中国粮食产后综合损失率为15.28%。以2022年的粮食产量计算,粮食损失量为1.05亿。

  全世界大约25%的谷物受到霉菌毒素的污染,每年由于霉菌毒素污染造成数千亿美元损失。我国近五年饲料及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的阳性检出率>80%。

  3.2霉菌毒素的危害

  霉菌毒素通过饲料进入动物体内,引起动物的急性或慢性中毒,损害机体的肝脏、肾脏、神经组织、生殖系统及皮肤组织等,造成畜禽生长性能严重下降甚至死亡。

  3.3霉菌毒素的防控技术

  创制多种霉菌毒素消脱技术,构建“体外防霉、肠道脱毒、机体解毒”三道防线,消除霉菌毒素对“肠道-脏器-机体”多重危害,实现霉菌污染饲料的安全利用。

  4、饲料高效利用

  4.1饲料原料预消化技术

  4.2优化饲料配方设计;

  4.3饲料添加剂的合理使用;

  4.4饲料精细化加工与生产;

  5、营养精准供给

  5.1低蛋白日粮技术研究;

  5.2猪蛋白质营养标准;

  日粮粗蛋白质水平按畜禽营养需要推荐标准降低2%~4%,适当添加氨基酸达到理想氨基酸平衡,从而提高蛋白质利用率。

  5.3猪低蛋白营养依据。

  小结

  最后,单老师从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强调了饲料资源开发与高效利用的重要性,并表示这项任务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做好顶层设计,联合攻关。希望行业同仁深度挖掘非粮型饲料资源,提高现有饲料资源的利用效率,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会取得理想的结果。



《标准化推动我国生物饲料产业健康发展》
席兴军研究员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农业食品标准化研究所席兴军研究员做了题为《标准化助力生物饲料产业健康发展》的精彩报告。报告主要分三部分展开:生物饲料产业发展的现状、生物饲料团体标准化的不足、生物饲料团体标准化工作的建议。

  目前生物饲料产业发展现状是生物饲料行业产品技术创新速度加快,生物饲料标准化工作进入关键发展期,生物饲料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加速。席兴军研究员讲到标准是一把双刃剑,要处理好标准与法规的关系。生物饲料团体标准化存在以下不足点:生物饲料标准体系的协调不足(国家标准与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的协调、通用标准与专用标准协同问题),团体标准先进性需进一步提高,团体标准实施应用不够(认证与品牌打造)。同时给出了生物饲料团体标准化工作建议,尽快建立科学的生物技术团体标准体系,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协调(准确找出需求和亮点,不要重复);借鉴药品、食品行业(药典四部、兽药典三部)中相关的检出方法国家标准和进出口、工信部等行业标准。

  听课笔记由北京挑战集团雷恒博士、曹春红老师、崔亚楠综合整理,内容未经报告者本人审阅,有所疏漏在所难免,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如对整理内容存在异议,请您联系13651202614,侵权立删,感谢您的关注!

  编辑丨崔亚楠

  审核丨邓雪娟博士



 

【版权声明】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服务热线:400-808-6188

Copyright©2010-2022 https://www.zhuw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