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猪病防治 > 猪传染病 > 正文

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

来源:中国养猪网 2013-08-26 16:42:31| 查看:

副标题[/page]

  二:病理变化

  外观尸体脱水明显,剖捡发现胃内充满乳块,胃底黏膜充血、出血。肠内充满水样粪便,肠壁变薄呈半透明状,肠系膜充血,淋巴结肿胀。也有报道仔猪肝肾受损严重(肝胀出现坏死、肾胀出现出血点或积水)。组织学变化是小肠黏膜绒毛变短和萎缩,肠上皮变性明显,上皮细胞为扁平至方形的未成熟细胞。黏膜固有层内可见细胞浸润。肾浑浊肿胀和脂肪变性,并含有白色尿酸盐。

  三:病因分析

  据有关农业院校与兽医科研院所的检测发现,本次猪传染性腹泻病的发生与流行,主要是以流行性腹泻(PED)为主,少数猪群中也检测到传染性胃肠炎与轮状病毒混合传染。某研究所在22个发病猪场的105份病料中检出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率为65.7%、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感染率为27.6%、轮状病毒感染率为25.4%,有的猪群中还检测出环状病毒。此外,在部分病猪群中还检出圆环病毒2型,蓝耳病病毒,猪瘟病毒等原体混合感染,多数病猪群中都伴有高致病性大肠杆菌继发感染,因此,又不少专家提出“新生仔猪腹泻综合征(NPDS)”之说。可见,由于多种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和并发感染;猪群处于免疫抑郁状态;饲料中存在霉菌毒素;冬春季节气候寒冷,早春季节日温差大,气候变化剧烈;母猪营养不良,产仔后乳汁不足;产房保温措施不到位,饲养环境恶劣等多种因素的存在,导致本次传染性腹泻病的发生与流行,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其实引起猪只腹泻的原因很多,除了病毒性腹泻因素(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传染、猪瘟及伪狂犬病等)、细菌性腹泻因素(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魏氏梭菌、猪痢疾蛇形螺旋体、猪副嗜血杆菌等),以及寄生虫性腹泻因素(猪球虫、隐孢子虫、蛔虫、类圆线虫、鞭虫和棘头虫等)之外,还有许多非病原性因素也可引发仔猪腹泻,如过多地饲喂高蛋白日粮、饲料发霉变质、饲料中缺乏维生素(如叶酸、烟酸、泛酸等)与矿物质(微量元素锌、硒、铁、铜等)、猪只免疫力低下、消化系统发育不健全、机体有毒物质(酸、碱与砷等化学物质)中毒,气候多变等各种应激因素的存在,以及管理不科学等都可造成腹泻。临床上要全面分析,找出主要因素与诱发因素,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方可有效地防止猪只腹泻病的发生与流行。

  四:防控措施

  由于气温骤然变化和带毒猪的存在是诱发本病的主要原因,脱水和电解质的丢失是本病死亡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平时预防与发病时,所采取的防控措施其侧重点应不同。

  首先要加强饲养管理,确保哺乳猪舍的温度达到要求;发病时,迅速隔离病猪,该病猪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如口服补盐液,避免脱水;对发病猪舍和用具要经常消毒,避免病原扩散。使用广谱抗生素。防止继发细菌感染。

  其次,采取免疫接种。目前,我国使用的疫苗是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苗,是分别将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和流行性腹泻病毒分别接种PK15和Vero细胞,收获感染液,灭活后加入氢氧化铝胶浓缩而成。主要用于妊娠母猪的接种,经后海穴注射,免疫后14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6个月。仔猪被动免疫的免疫期维持到断奶后7天。

  五:免疫失败原因探讨

  没有做苗:中国生猪存栏量5亿多头,母猪存栏量接近5000万头,按疫苗销售额统计,真正做苗的母猪不到20%,免疫密度严重不足,也是造成该病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

  没有选好苗:猪流行性腹泻属于冠状病毒科。用传统方法,抗原含量很难培养。成都天邦引进瑞士比欧微载体悬浮培养工艺生产线,生产的PED-TGE二联灭活苗,抗原含量分别达到10.8.5CID50,是国家规程的30多倍,主动免疫达96%,被动免疫达86%。

  没有做好苗:必须后海穴接种T.P疫苗。另外根据华东地区多家规模猪场的PED--TGE二联灭活苗的防控经验,在每年9-10月份对种猪普免2次的基础上,母猪产前5周、产前3周还要加强免疫2次,提高抗体水平。

  参考文献:(略)

【版权声明】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服务热线:400-808-6188

Copyright©2010-2022 https://www.zhuw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