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猪病防治 > 猪传染病 > 正文

了解非洲猪瘟“发病规律”,预防它、杜绝它!

来源:养猪在线 2023-10-18 16:28:05| 查看:

  对于大多数养殖朋友来说都知道小非,但是对小非的发病规律不甚了解,进而,在小非的防范和判断上有一定难度,并且养殖风险大幅增加,而对于小非来说,我们要做的就是了解它、预防它、杜绝它,要想做到科学有效预防它,就要了解小非的发病规律。

  第一个发病规律:生猪日龄差异化

  按照生猪的日龄来划分,小非在临床表现上有这个规律:母猪及育肥猪先发病,保育猪后发病,乳猪很少发病。对于母猪来说,各个阶段又有所不同,其发生小非的特点有:妊娠前期母猪最易发病,空怀母猪、断奶母猪、妊娠后期母猪、后备母猪、哺乳母猪很少发病,由此我们可以依据这个规律做好预防与观察。

  第二个发病规律:持续高烧难退,由点到面蔓延

  以前没有小非的时候,持续高烧不退或打针也难退的,就是无名高热了,也就是常说的蓝耳混感,但是这种现象会有呼吸道病症,并且发病快,3-5天波及大群;而小非却不是这样,其传播并不快,往往以点到面的方式,逐渐扩散出去,所以类似有无名高热病,又由点往面逐渐扩散的,警惕猪场患小非的嫌疑。




  第三个发病规律:打针后,针孔流血不止

  当生猪发病高烧时,我们第一时间就是想着去打退烧针,但是打过针拔出针头时,针孔却流血不止,染红一大块皮肤。平时常见的一种现象就是猪附红体病,这是由于血液成分不足,血小板也不足,才造成流血不止,但是这种病有个特点就是流出的血颜色较浅。而小非患上严重的败血病时,拔出针头后也会流血不止,但是小非流出的血颜色很暗,或是黑色,这个时候就需要警惕猪场是否发生了小非。

  第四个发病规律:分娩前后或分娩中母猪死亡

  由于临产母猪、分娩中的母猪、还有分娩后几天的母猪元气不足,免疫力下降,这个阶段容易被小非病毒攻击,造成这类母猪突然或急性死亡,而其它同栏舍的母猪暂时看不出别的病症,要警惕猪场是否发生了小非。

  Q:从非瘟病毒的传播来看,又存在哪3大新特征呢?

  A:1.毒力减弱:有的猪群发病后一周仍未死亡;

  2.早期症状减轻:发病猪只早期临床症状减轻,诊断更难、发现更慢;

  3.传播加快:传播速度更快,往往发现时已传染较多猪只。

  根据小非发病规律和特征,尽早判断、检测、确诊。

  Q:已经确定弱阳猪场,如何精准拔牙?

  A:1.针对通槽饮水、喂料的配怀母猪

  以处理整个通槽为主,相邻通槽进行监测或者根据现场条件进行处理。之前遇到桶槽案例中只剔除阳性猪的案例,成功率在75%,但这样的剔除方式可能导致静默期延长,一旦剩余猪转阳,对其他通槽也是风险,最后还会剔除更多的猪,得不偿失。

  2.针对单体料槽独立饮水的配怀母猪

  按照阳性猪及其左右各1头母猪来剔除(如果因为饮水导致很多猪受影响,要根据现场来决策剔除数量),同时对阳性猪左右次相邻的猪进行采样监测。

  3.针对产房

  产床之间如果使用保温箱或者PVC板隔断,则按照母仔同淘的方式;如果隔断不了,要加大剔除范围,最低剔除阳性猪及其左右各1栏的母猪和小猪。

  4.针对大栏饲养

  如果有实心隔断,则剔除发病栏;如果是栏杆隔断,则根据现场决策拔牙范围,最低左右各1栏。大栏饲养防控难度大,一旦感染发病剔除数量多,建议在发病初期通过反向拔牙的方式将产房仔猪、种猪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所有精准拔牙后猪群,过流消毒,同时用中药提高免疫力,降低猪群小非的传播速度,提高大群耐过率,降低饲养风险。

【版权声明】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服务热线:400-808-6188

Copyright©2010-2022 https://www.zhuw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