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养猪资讯 > 独家分析 > 正文

抗非大家谈年终沙龙专家观点集锦

来源: 抗非大家谈 2024-01-19 16:05:52| 查看:







  自2018年非洲猪瘟进入我国以来,对养猪业造成了巨大冲击和深远影响;2023年末的非洲猪瘟疫情证实了“常态化防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猪周期难以预测、病毒持续变异的新背景下,对当前非洲猪瘟的防控提出了新的需求,指明了新的方向。抗非大家谈年终沙龙以“非洲猪瘟防控:昨天、今天和明天”为主题,针对新形势下的安全防非、高效生产策略进行研讨,以下为研讨主要观点。



  仇华吉开篇:养猪七大“反思”,高质量发展四大“观”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以下简称“哈兽研”)仇华吉研究员首先欢迎和感谢各位嘉宾的支持,也对持续为“抗非大家谈”提供新想法、新观点、新内容的专家老师表示感谢;“抗非大家谈”自2019年成立以来,正是希望通过线上线下的活动为大家提供防控非洲猪瘟的理念和技术,消除恐慌、积极应对。仇华吉研究员表示,我国生猪产业已经和非洲猪瘟进行了近五年半“短兵相接”的战斗,全行业都在积极探索抗非之术、防非之道,其中有成功也有失败、有共识也有分歧,所有的探索都值得鼓励、所有的努力都值得尊重,但也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反思和探讨。




  仇华吉研究员高屋建瓴地提出了七大反思:

  1、现有防非模式可能已不下10种,有的以病毒为中心,有的以猪为中心,我们必须要明白防控的目标是什么,是追求“无毒”还是“无疫”;

  2、猪场对于生物安全,到底是将其当作日常工作的手段,还是目标之一;

  3、兽医工作者,究竟是要做“治已病”的治疗型兽医,还是“治未病”的管理型兽医;

  4、生猪产业是要继续发展“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工业化养猪,还是走“节能型、环保型、生态闭环型”的生态化养殖道路;

  5、家庭农场是要单打独斗、各自为战,还是抱团取暖形成命运共同体;

  6、行业专家——是坐在办公室里写文章自娱自乐,还是深入一线解决行业痛点问题;是为养猪资本的野蛮无序扩张推波助澜,还是为广大家庭农场赋能、为乡村振兴助力;

  7、服务养猪业的饲料、动保企业,是坚持市场导向的营销思维,还是坚守需求导向的价值思维。

  紧接着,仇华吉研究员总结指出,生猪产业仍旧面临着“主流种猪受制于人,玉米豆粕受制于人,养殖污染严重,猪病繁多、疫情复杂,效率低下、生产力落后,无序扩张带来的供需失衡”等重大问题,并提出行业应当建立共识,高质量发展,需树立“四大观”:

  第一、树立大生态观,产业上下游从“动物、植物、微生物”全面考虑。养猪的大环境、小环境、微环境是相互影响、共生共赢的,这就需要我们系统谋划、统筹兼顾做到生态平衡;

  第二、树立大饲料原料观,不能仅盯着玉米、豆粕,还有许多原料尚未加以利用,不能因为“怕麻烦”就将其抛弃,应当通过科学地加工将其有效利用起来,这是践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第三、树立大健康观,影响动物健康的不止是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等,养猪全环节下影响健康的因素有很多,如品种选育、环境控制、营养调控、饲喂方式及管理模式等,这些都需要我们统筹兼顾,而不是仅盯着病毒、疫苗和兽药;

  第四、树立大生物安全观,生物安全的目的是保护猪群,使猪群免受非洲猪瘟病毒等病原的侵害,因此生物安全不止是“隔离、洗消、烘干”等环节,包括所有对病毒不利的措施都是生物安全,如适度的阳光、新鲜的空气、清洁的饮水、舒适的圈舍、科学的保健等都是维护动物健康的必要措施。




  抗非大家谈——专家研讨核心观点

  农业农村部猪肉全产业链监测预警首席分析师朱增勇研究员

  从2018年8月非洲猪瘟传入我国,最直观的影响是:生猪产能连续两年显著下降,猪肉产量累计下降近1400万吨,带动了猪价的迅速上升和剧烈波动,并推动了规模化和集中度的大幅提升,改变了产业结构;而新周期呈现产能和猪价窄幅波动、猪价短期波动明显等新特点,故而预测未来行情不能套用过去经验,而要将经验与新形势、新特征相结合,客观理性地看待。

  2023年猪价之所以呈现“旺季不旺、全年低迷”的特征,从能繁母猪变化来看,2022年4月到12月一路增长到4390万头,正好对应2023年全年猪肉供给形势,导致全年供应量远大于消费量。

  对于春节前的行情,从供需关系来看也许会有偶发性上涨,但整体难有太大起色。2023年母猪存栏持续下降,年末母猪存栏降至4142万头,同比下降5.7%,有利于下半年猪价逐渐向好,但因为供需关系仅是好转,并非反转,因此猪价窄幅震荡特征并不会改变,但养殖有望实现盈利。




  广东恒兴集团养猪事业部生产技术总监陈芳洲

  据了解,2023年非洲猪瘟疫情主要以区域扩散为主,例如山东、河南、河北、湖北等省份;在华东、西南、华南整体以散发为主。从临床来看,毒株变异和混合感染的情况比较复杂,野毒也不再容易拔牙,病毒潜伏期、排毒期都很长,近距离空气传播较为显著。再叠加冬季气候因素,导致目前整体防控形势依旧严峻。养殖户在进行复产之前,一定要进行复产评估,并针对之前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的原因进行复盘和溯源,从“人、车、物、猪”等方面系统盘查,评估完成后进行专业的洗消和生物安全改造。




  湖南冠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营销和产品总监赵和平

  非洲猪瘟自进入我国以来,非洲猪瘟病毒毒株的流行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2018年8月1日,在我国沈阳首次发现非洲猪瘟疫情,为非洲猪瘟II型病毒,与俄罗斯和东欧流行的格鲁吉亚毒株属于同一个进化分支。

  除了最初发现的非洲猪瘟II型强毒株,2020年,MGF基因缺失株检出率较高。2021年,MGF、CD2v基因缺失株检出率开始增多。

  2021年12月,哈兽研首次报道基因I型非洲猪瘟病毒入侵我国田间猪群。2022年基因I型毒株检出率不断增加。

  2023年5月哈兽研报道了高致病性Ⅰ、Ⅱ型非洲猪瘟病毒重组毒株,到11月重组毒株成为优势毒株,嵌合毒株令许多养猪企业遭受了很大的损失。个人建议针对Ⅰ、Ⅱ型嵌合毒株可以采用三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快速鉴别诊断,猪场一旦出现了该毒株必须加大采样频率,采取更为果断的精准清除方案。

  值得重视的是,同居感染实验显示,猪群在接触感染后第9天左右体温升高表现出临床症状,但是口腔拭子和肛拭子在接触感染后第3~5天即可以检测到,开始散毒。毒株的繁殖能力非常强,排毒量大,感染以后在猪场快速传播。这些特征给通常使用的通过异常猪检测进行精准清除的方案带来极大的挑战。

  实际上,2023年下半年非洲猪瘟疫情形势的严峻在年初是可以预见到的,嵌合毒株的出现只是一个因素,生猪存栏增多、猪价低迷让很多养殖企业减少防非投入,长期的防非压力在缺乏足够物质激励的情况下带来的松懈,新冠疫情放开、人车物流动频繁,检测设备老化、检测结果不精准等都是导致本轮疫情的因素。

  整体来看,要防控好非洲猪瘟不能单纯把眼光放在病毒上,应当结合检测数据,场长、兽医、生物安全负责人群策群力,分析清楚本场问题根因,采取相应的方案补足短板,才能有效地防控好非洲猪瘟。




  长沙绿叶西部市场总经理梁宁

  关于2023年非洲猪瘟疫情的发生,我们针对发病猪场做了一些调查分析,总结出了引发猪场发病的十大漏洞,其中以下五大漏洞最为常见且重要:

  第一、防控意识松懈。过去两年疫情轻微,让大家误以为非洲猪瘟疫情大流行已经过去,放松了警惕,导致防控措施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我们首先要建立好“意识防非”——没有任何区域、猪场是绝对安全的,必须坚守常态化防控理念,方能落实防非措施。

  第二、卖猪环节的管理漏洞。非洲猪瘟病毒污染有三个“重灾区”,分别是屠宰场、菜市场、发病场(无害化处理场的风险显著高于菜市场,因为和很多场接触更紧密),和这三大“重灾区”有直接、间接关系的一切媒介都属于高风险,而卖猪环节的拉猪车、运输人员则很容易与“三大重灾区”产生交集,仅仅依靠短时间内对拉猪车进行消毒很难保证绝对安全。

  第三、消毒环节的漏洞。一方面,目前市场上消毒产品良莠不齐,甚至许多消毒产品不能有效杀灭非洲猪瘟病毒;另一方面许多养殖场户对消毒缺乏立体、系统的认知和方案。例如有的物品应当喷雾消毒,有的应当浸泡消毒、熏蒸消毒等,缺乏相对应的方案就会出现漏洞。

  第四、人员进出管理漏洞。养殖场的洗消烘不彻底、不规范,导致人员携带病毒进场,从而造成很大风险。

  第五、抗病力的管理漏洞。2023年因为气候的原因,许多饲料粮早早发生了霉变,但因为受到资金的限制,对饲料的品控不到位以及猪场投入的减少,影响了猪群健康。

  希望上述总结能帮助到大家,通过“知漏洞、堵漏洞”,更好地防控非洲猪瘟,安全生产。




  哈兽研副研究员张交儿

  从生物安全在现场的实际落地来看,“系统防非”和“紧抓关键点”两个理念之间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系统防非”要从“硬件”和“软件”两大层面统筹全局。

  具体关键点上——人员方面主要做好洗消;物资方面做好立体消毒,车辆注意“专车专用,彻底洗消”;猪只流动尤其要注意引种环节;气溶胶防控方面可在密闭条件下加装空气过滤。

  此外需要注意,非洲猪瘟防控的关键点,也是随着外界大环境的变化而转变,外界大环境风险高时应加大监测频率,方便猪场根据自身情况制定防控策略。




  广西金陵集团养猪事业部常务副总经理陈俭

  养猪业受到非洲猪瘟和市场低谷的双重影响,安全防非的同时开展降本增效,才能实现长期稳定发展。我们公司从去年开始进行系统优化,包括统一品种、优化胎龄结构,用优秀的种猪和精液,统一营养、统一SOP等,最重要的是统一管理提效行动,核心在于人员绩效和工作质量管理,通过上述行动,简化了很多管理要素,使得团队和猪群得到逐步的稳定,从而带来更高生产价值。个人认为,猪场先实现猪群和团队的稳定,再来落实“降本增效”方案,效果一定不会差,否则很可能会适得其反。

  此外,生产指标的提升是降本增效的主线,猪场不宜过度追求满产(建议保持93%~95%满产率),保持恰当的饲养密度对疾病防控和生产成绩的提升更有价值。

  最后,为大家分享两点猪蓝耳病的防控要点:一是保障健康稳定的后备猪安全入群,坚持批次化、全进全出的管理原则;二是根据自身情况,建议少接种或不接种蓝耳病疫苗。




  PIC亚太区技术服务总监刘从敏

  生物安全是一套体系,猪场一定要认真检查猪场内外部可能的生物安全风险,要经过内部仔细的审查研讨,明确猪场生物安全存在的“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要素,高风险问题要及时解决,其次是中低风险。

  生物安全要考虑人员执行力、猪场内外部硬件和生物安全流程的匹配,没有好的硬件就很难做到高水平的生物安全,对于生物安全执行操作要以人为本,不可为了追求完美让流程过于复杂,简单有效地执行即可,确保员工每一步都能做到位,并将生物安全匹配到管理与薪酬体系当中。

  总而言之,生物安全体系不止是挂在墙上,一定要亲临现场做好监管,风险问题在现场,解决方案也在现场。




  哈尔滨维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哈兽研研究员孙元

  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和其他疾病的疫苗相比更加困难,自非洲猪瘟病毒被发现一百多年来,目前尚无安全有效的疫苗。目前,基因缺失疫苗在免疫保护效率上表现出明显优势,能达到80%以上,但因对安全性要求严苛,还需要进行严格的评估和大量临床实验。亚单位疫苗的安全性毋庸置疑,但免疫效率尚需更多临床评价和提升;其他类型的疫苗,国内科研院所等单位正在研发,目前仍处于实验室研发阶段。




  打开小程序,猪易公开课观看更多直播内容!



 

【版权声明】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相关阅读 专家观点 集锦

服务热线:400-808-6188

Copyright©2010-2022 https://www.zhuw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