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猪病防治 > 猪寄生虫病 > 正文

猪寄生虫的危害及常见驱虫方案

来源:猪业科学 2021-09-08 15:50:20| 查看:

  根据寄生部位的不同可以将猪场常见寄生虫分为外寄生虫和内寄生虫。外寄生虫在猪只全身各个部位的皮肤均可寄生,各个日龄的猪和成年猪都可能被感染。外寄生虫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播,被感染的猪只首先是皮肤出现病变,进而其他细菌或病毒的感染导致疾病的发生而影响猪只健康。常见的外寄生虫有螨、蝇、虱、蚊等。
  
  内寄生虫主要寄生在猪的消化道和其他内脏器官,依靠虫卵和感染性幼虫传播。内寄生虫不仅吸收营养成分、破坏营养物质,甚至损伤内脏器官及其功能。常见的内寄生虫有蛔虫、球虫、旋毛虫、结节虫(食道口线虫)、鞭虫(毛首线虫)、弓形虫等。
  
  1 寄生虫的危害
  
  1.1 生长发育缓慢,饲料转化率低
  
  当猪群被寄生虫感染时,虽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但这都是对猪只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寄生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以及维持自身的日常需求必须从猪只体内吸收足够的营养物质,从而减少了猪只本身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另外寄生虫对胃肠道、肝脏等内脏器官的损伤,又破坏了猪只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猪只的健康受损且得不到充足的营养物质,必定会出现营养不良,甚至消瘦,对于育肥猪而言,降低其生长速度。据报道,寄生虫感染可使育肥猪生长速度降低8%~21%,饲料利用率下降13%~25%,这些消耗疾病都严重影响着猪场的利润。
  
  1.2  母猪的繁殖性能下降
  
  虽然寄生虫不易引起能繁母猪死亡、流产等严重问题,但对于后备母猪而言,生长发育受阻,尤其是影响生殖器官的发育,影响后备母猪的发情,增加了后备母猪的非正常淘汰;对于怀孕母猪而言,影响胎儿发育甚至引起早期死亡,降低产仔数,分娩时死胎、木乃伊胎和弱仔增多;对于哺乳母猪而言,产后恢复速度慢、采食量降低、奶水不足或质量差,导致小猪生长速度慢或被交叉感染,母猪断奶后不发情。寄生虫感染可导致每头母猪平均每年少产1.2~1.5头断奶仔猪(即PSY降低1.2~1.5头)。
  
  1.3 免疫抑制
  
  据研究,寄生虫病可引起机体明显的免疫抑制现象。一方面寄生虫感染过程中通常会使机体免疫应答现象受到明显的抑制,如机体被鞭虫感染时就表现出明显的免疫抑制状态;另一方面寄生虫感染后吸收猪只体内营养,并破坏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甚至损伤内脏组织,导致免疫器官的发育受到影响,免疫系统处于抑制状态,使机体免疫力下降且无法发挥正常免疫的功能。
  
  1.4 诱发各种疾病,死淘增加
  
  由于机体免疫抑制或组织器官的破坏,病原微生物很容易感染,诱发疾病的发生。虱和螨虫可以损伤皮肤,从而促进附红细胞体病、渗出性皮炎等的感染;蛔虫感染肠道后增加了细菌性肠炎的发病率;蛔虫的幼虫移行至肝脏时,引起肝组织的出血、变性和坏死;蛔虫和肺丝虫幼虫移行至肺部时,损伤肺组织,引起肺炎和支气管炎。球虫感染哺乳仔猪后,引起仔猪的腹泻,表现为明显的消瘦及发育受阻,甚至是死亡,断奶时残次仔猪比例明显增多。
  
  2 猪场常用的驱虫方案
  
  目前,由于规模猪场对于驱虫的重视程度和猪场寄生虫的感染现状,采取的驱虫方案也有所差异,通过总结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1)不定期驱虫。猪场驱虫时没有固定的时间或固定哪个阶段,通常是猪群的寄生虫感染比较严重,如见到猪粪便中有蛔虫或者猪只皮肤发生病变时才使用药物驱虫。此时猪群已出现比较严重的临床症状,如母猪繁殖性能受影响,产仔数低、奶水不足、断奶不发情等;保育猪消瘦,育肥猪生长速度慢,饲料转化率低等,且驱虫一般不会有较好的效果。这样的猪场往往没有清楚地了解寄生虫病的危害,亦或是对驱虫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殊不知当猪群刚开始被寄生虫感染后不会有任何临床表现,但轻度的感染就已经给猪场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损失,而任由感染越来越严重,最终只会给猪场带来巨大的损失。
  
  2)一年2次驱虫方案。猪场每年在春季和秋冬季安排2次驱虫,每次驱虫时都对所有猪群进行驱虫。在每次驱虫时都有一定的效果,且操作简单,很多猪场都采用此方案。实际上,采用此方案的猪场猪群一直处在重复感染的恶性循环当中。因为此方案中间间隔时间过长(5~6个月),而大多寄生虫的生活周期都比这个时间短,如蛔虫11~13周、结节虫5~10周、鞭虫10周左右、虱2~3周等,每次驱虫后寄生虫有充足的时间发育成熟并进行排卵,对猪舍造成污染,驱虫过后不久猪群又被重复感染,所以一年两次驱虫方案的效果并不好。
  
  3)阶段驱虫方案。猪场针对各个日龄的仔猪和各个阶段的成年猪进行固定的驱虫。目前猪场常用的方法为:后备母猪引种后第3周和合群前10 d左右各驱虫一次;怀孕母猪产前15~20 d驱虫一次;保育后期驱虫一次;种公猪一年驱虫2~3次。此方案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寄生虫的传播和感染,其中母猪产前15~20 d驱虫一次是其中的关键,母猪到仔猪寄生虫最主要传播途径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种母猪一年约驱虫2次,驱虫间隔时间过长,驱虫强度不够,母猪仍被重复感染。另外这种方案操作相对较为复杂,实施起来较为困难。
  
  4)“四加一”驱虫方案。“四”是指种公猪和种母猪一年驱虫4次,“一”是保育后期驱虫一次,后备母猪合群前驱虫一次。种公猪和种母猪间隔3个月驱虫一次,可有效地杀灭未成熟的寄生虫,避免虫卵的污染和传播,较好地切断母猪到仔猪这一传播途径;保育阶段仔猪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均为发育成熟,是最容易被感染的时期,在保育后期驱虫一次可有效地减少感染以及其向肥猪传染。后备母猪合群前驱虫一次,可有效减少将寄生虫带入整个母猪群的几率,降低经产母猪被感染的风险。此方案能很好的控制寄生虫的传播,减少了反复感染的机会,是较上面3种驱虫方案更为理想的一种。在实际中,采用此方案猪场的猪群仍有被感染的情况出现,寄生虫并未得到真正的净化。
  
  通过对以上4种驱虫方案的调查研究,以及驱虫效果的评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更为科学的“四加二”驱虫方案,“四”是指种公猪和种母猪每个季度驱虫一次,“二”是指母猪临产前20 d驱虫一次,引种后第3周和合群前10 d各驱虫一次;育肥猪20 kg与50 kg各驱虫一次。此方案种公猪和种母猪间隔3个月驱虫一次,有效地控制了种猪这一最主要的传染源,加上种母猪产前20 d再驱虫一次,可以确保种母猪到仔猪这一主要传播途径的切断,避免仔猪的感染。小猪20 kg时一般处在保育末期,是最容易被感染的阶段,此时驱虫一次可帮助小猪安全度过易感期;50 kg的中猪再驱虫一次,确保了肥猪群的健康,避免营养的破坏和提高饲料转化率。另外引种后第3周后备母猪驱虫一次,避免其他猪场的寄生虫带入本场,感染本场猪只,加上合群前10 d再驱虫一次,确保经产母猪不被重复感染。驱虫不仅仅单一的停留在饲料中添加驱虫药,要选择合适的药物,且应用驱虫药物驱虫7 d后,应将种猪和栏舍清洗干净,并用敌百虫对母猪全身和栏舍进行仔细的喷洒;如果是感染比较严重时,在间隔10 d后再重复一次,确保第2次用药时彻底杀灭虫卵发育成的幼虫。驱虫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选择合适的驱虫药物和制定科学的驱虫方案外,也要加强饲养管理,或使用疫苗,提高猪群抵抗力;采用全进全出的管理策略,进行彻底的空栏清洗和消毒;搞好环境卫生,保持栏舍的干燥;尤其是驱虫时和驱虫后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夏季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冬季做好保温、通风工作等,让猪群处于一个舒适的环境和健康的状态,才能确保生产成绩的稳定和优秀。

【版权声明】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相关阅读 寄生虫 驱虫

服务热线:400-808-6188

Copyright©2010-2022 https://www.zhuw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