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猪病防治 > 猪外科病 > 正文

发病率在30%以上!母猪肢蹄病的病因、危害与预防措施

来源:猪业科学 2023-10-13 16:28:12| 查看:

  肢蹄病一直困扰着现代养猪业,尤其是高产仔数的瘦肉型种猪,问题尤为突出。有研究表明,每年因肢蹄病原因淘汰的母猪,法国为7%~11%,丹麦为8%~10%,美国为9%~11%,墨西哥为13%,而我国规模化养猪场肢蹄发病率在30%以上。因此,正视母猪肢蹄病及与之相关联的问题,并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是规模化养殖场的重点工作之一。

  猪肢蹄外部坚硬的角质是由角质细胞构成,角质细胞生长的越好,蹄趾越坚硬牢固。当营养缺乏时,角质细胞的生长与增殖受到影响,引起蹄裂、炎症等问题,进而导致母猪采食量、泌乳量下降影响后续发情等,最终影响母猪繁殖力的发挥及生产效率。




  1肢蹄病分类

  肢蹄病是猪四肢和蹄部疾病的总称,包括变形蹄、遗传性肢蹄病、传染性肢蹄病和非遗传非传染性肢蹄病。变形蹄有长蹄、过宽蹄、蹄裂、蹄底增生等;遗传性肢蹄病有内趾发育不良、多趾、屈曲、外翻腿等;传染性肢蹄病主要有病毒性和细菌性,病毒性如乙脑病毒、口蹄疫病毒等,细菌性如猪丹毒、链球菌、葡萄球菌等;非传染性肢蹄病有因物理因素受伤、生物学过程和营养等引起的蹄病,如创伤、软骨病、瘫痪、化脓性炎症、骨质疏松等。在上述肢蹄病中,变形蹄和遗传性肢蹄病一般会在遗传育种或仔猪出生时及时淘汰;实际生产中的肢蹄病主要为传染性和非传染性肢蹄病,对于连续生产的母猪来说尤为重要。

  2肢蹄病病因

  2.1育种

  猪只现代遗传育种聚焦于高瘦肉率、高产仔数和高生长速度等特性,而肢蹄病具有中等遗传力,在0.1~0.35之间,最高可达0.67。鉴于遗传背景和肢体病遗传的相关性,种猪选育前须提前对母猪肢蹄部进行育种价值评估,预测其遗传易感性。王超等对规模化猪场不同品种母猪蹄跟损失部位情况调查研究显示,不同品种母猪肢蹄蹄甲易患病部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集中在前蹄,且以蹄跟最显著。随着高强度的选育和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具有遗传倾向的母猪可能会在养殖中更容易出现肢蹄病而影响养殖效益。因此,腿部健康状况评分应该作为品种选育改良的重要参考指标。

  2.2营养

  2.2.1微量元素

  母猪在妊娠末期和泌乳早期更容易因肢蹄病而被淘汰,妊娠后期胎儿体重迅速增加,加大了肢蹄的承重负担,而经历整个分娩过程和泌乳对营养需求的增加,都造成母猪整个机体和营养分配的重新调整。妊娠期的高水平饲喂会引起因跛脚而被淘汰的母猪数量增加;在妊娠晚期和泌乳早期日粮矿物质供应充足,保证蹄角完整性,尽可能降低母猪肢蹄病风险。矿物质营养可以提高母猪蹄角的质量和完整性,对母猪的蹄角健康非常重要。锌是皮肤角化过程中的关键元素,缺锌会导致角化不全、脱毛和蹄裂等。铜具有促进角化细胞生长、强化结构强度、提高抵抗机械和物理力的能力,铜缺乏会导致蹄裂、腐蹄病和蹄底脓肿等;锰与畜禽骨骼生长密切相关,参与软骨及骨组织中的硫酸软骨素的合成,缺锰导致生长迟缓,骨质疏松、关节肿大等骨骼肢蹄问题;硒是抗氧化酶的重要辅因子,保护细胞膜结构完整和功能正常保护细胞间的胶结物质,充足的硒供应可以提高蹄角的硬度与完整性。如上所述,矿物质营养与猪只的肢蹄健康紧密相关,充足均衡的矿物质营养是母猪肢蹄健康的重要保证。

  2.2.2维生素

  维生素营养对于蹄甲健康及角化组织质量尤为重要。生物素属B族水溶性维生素,是角蛋白合成和脂肪生成的必需营养素,主要通过角化过程影响蹄部健康。在现代规模化养殖中,一方面,母猪几乎终生限养在狭窄的定位栏或分娩栏中,而且随着胎次的增加,肢蹄长期承受不断提高的身体负荷和重量;另外一方面,根据生产管理流程定期转栏,在此过程中猪肢蹄很容易受到物理损伤,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很容易引发肢蹄健康问题。若在饲料中补充生物素可以降低损伤的发生或尽快修复。此外,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在角化组织的形成和蹄甲组织结构中也必不可少。

  2.3环境

  由于汗腺不发达,猪只的散热和抗寒能力都相对较差,不同的气候和舍内环境都会给肢蹄健康带来隐患和挑战。春、秋、冬季,气候一般干燥寒冷,猪只体表毛细血管收缩,脂类物质分泌减少,蹄壳与蹄角的硬度和韧度变差,一旦与粗糙地面等碰撞摩擦或转栏操作,极易出现裂蹄或损伤,每年1月、10—12月加重,其中以12月最为严重;而在高温潮湿的夏季,容易滋生有害细菌如坏死梭杆菌,尤其当肢蹄因与地面摩擦或栏杆碰撞产生伤口时,易引起蹄底或四肢溃疡腐烂;若合并感染密螺旋体时,可能发生更严重的蹄部疾病,如足腐病。因此,猪舍内需要适当通风及保温,维持相对舒适的温湿度,为母猪获得健康的肢蹄提供良好的环境。

  2.4栏舍

  现代集约规模化养殖中,饲养密度越来越高,尤其是近些年兴起的尚未成熟的楼房养猪。母猪几乎终生不能接触阳光与土壤,也无法进行充足的运动,长期以固定站立姿势支撑身体负重,会导致骨骼的发育不能与肌肉的发育达到同步,对母猪的肢蹄健康影响很大;此外,栏舍地板的光滑度及漏缝地板的漏缝宽度与蹄角大小的匹配度都直接决定着肢蹄健康。Geyer等对不同栏舍地面条件下肢蹄的生长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粗糙和磨蚀性地板更容易导致蹄裂或软足、溃疡,而具有较宽的漏缝间隙和边缘锋利的板条增加蹄冠缘损伤的概率与风险。在集约化的限位栏饲养条件下,应根据蹄的大小设计漏缝地板的漏缝宽度。

  3防治措施

  3.1选育与留存无肢蹄问题的种猪

  肢蹄健康对新建猪群建立或者原有猪群更新至关重要,尤其是批次化生产模式,较高的母猪淘汰率需要充足的优良后备母猪储备。由于肢蹄病具有中等遗传力,那么在品种选育和留种时需要特别关注与筛选。对于70~90 kg的后备母猪,前肢应平行,小而内弯的须及时淘汰,内侧蹄直径不低于1.2 cm。此外,配种前生长过快的后备母猪,容易出现骨骼发育不良,随着体重的增加而诱发腿跛问题。

  3.2肢蹄检查日常化

  将母猪肢蹄健康检查列为日常管理工作,建立肢蹄健康情况评分制度。对于得分较低母猪,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治疗或淘汰。Brook等提出三人同时对每一处损伤程度在1~5分之间评分,四肢强壮程度按1~15评分,最后取平均值为该母猪最后得分。通过日常检查,及时排除肢蹄不合格的母猪。带有轻微损伤的母猪经过治疗完全治愈则可继续留用(但后续仍需要特别注意这些个体),否则及时淘汰。

  3.3加强饲料营养

  繁殖母猪的营养平衡因其具有一定量的自身储备而表现出较强的代偿性,所以其营养需要往往受上一繁殖周期营养状况的影响。实际上,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大多数配方师往往优先满足能量、粗蛋白、消化能、钙、磷、赖氨酸等基本营养指标,而与繁殖性能相关的关键成分如精氨酸、缬氨酸、硒、锌、维生素A、维生素E、生物素等不足的不良影响会在下一个繁殖周期中表现出来。因此,加强母猪的营养与饲养管理,确保氨基酸平衡及功能性氨基酸的补充,保证饲料中富含矿物质与维生素,特别注意添加生物素,保证母猪骨架健全、四肢强壮、蹄部有力,为良好的繁殖性能打下坚实基础。对于母猪饲料中微量元素及关键维生素推荐以下营养浓度:第一,锌含量在80~100 ppm之间,铜浓度大约为15~20 ppm,锰浓度在30~40 ppm为宜,硒含量控制在0.3 ppm为宜;第二,生物素含量500~800μg/kg;妊娠母猪维生素A含量为10 000~12 000 IU/kg,哺乳母猪则控制在6 500~7 000 IU/kg;维生素D浓度为3 500~4 000 IU/kg;VE浓度为60~80 mg/kg。对于繁殖性能突出的母猪和猪场须特别关注监测,必要时可通过饮水或功能包形式给予额外补充。

  3.4改善栏舍

  从母猪肢蹄健康和动物福利角度出发,适当增加限位栏空间,选用柔韧性好、防水防滑的新型材料代替铸铁漏缝地板或混凝土地板。此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非洲猪瘟疫情过后,栏舍内的消毒强度大幅提高,鉴于消毒剂的酸碱性较强,需要考虑栏舍材料的耐腐蚀性及对蹄部的影响。栏舍地板须有适宜的光滑度和坡度,前后落差15~20 cm,地面摩擦系数以0.2~0.4为宜。对于食槽、栏杆、隔墙的毛刺和尖锐部分需做打磨处理,杜绝隐患。猪舍内铺设干草或细沙,既可护蹄,又能保温隔凉。

  4小结

  母猪肢蹄病是猪现代养殖的常见病,也造成母猪淘汰的重要原因。母猪肢蹄病受品种、营养、舍内环境及栏舍硬件设备等多种因素影响。实际生产中,需要针对性采取有效措施,如种猪选育与留存、饲料营养均衡与强化、日常管理与栏舍优化等;实际生产中,需要对母猪肢蹄病成因的正确判断结合有效的防控措施,从根本上提高母猪的有效利用率和繁殖效率。

【版权声明】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服务热线:400-808-6188

Copyright©2010-2022 https://www.zhuw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