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养猪资讯 > 行业点评 > 正文

经济日报:猪啊,中国不能没有你?

来源:经济日报 2019-09-21 00:11:58| 查看:

 

 

 

特别说明:本文照片多为现今常见猪种,与中国传统猪种不同;图片源自@VCG

起源

 

9000年前

河南舞阳县贾湖村

一只野猪被人类捕获

(贾湖位置,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家猪独立驯化中心之一,贾湖遗址是目前中国已知最早的家猪出土地点,距今9000年,家猪实际的驯化时间可能更早;除了捕获,猪的驯化还有可能是通过共生进行的)

 

野猪体型粗壮、性情暴躁

成年雄性体重可达200千克

极富攻击性

(现代野猪,图片源自@VCG)

 

在稍后出现的甲骨文中

古人依据外形将其称为

(shǐ)

(豕字甲骨文,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逐字甲骨文,形为豕后跟着人类的脚印,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豪字甲骨文,高+豕,搏斗时体毛炸起的野猪,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然而强中自有强中手

真正的人类勇士

敢于直面豪横的豕

并将其制服

这种行为被称为“敢”

(敢字甲骨文,形为人手持叉刺豕,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不过这一次

果敢的贾湖村勇士

并没有立即杀死

而是将其拘禁起来

甚至定期喂以食物

似乎

他在等待一个更好的用餐时间

(良渚文化玉璧上的猪形象,后腿系有绳索,反映了初期猪的拘禁与饲养方式;由于成年野猪性格暴躁,难以驯服,驯化也可能是从野猪幼崽开始的)

 

 

 

7000年前中国家猪出现地点,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依据罗运兵《中国古代猪类驯化、饲养与仪式性使用》)

 

 

(猪体型变化示意图,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依据钱燕文《饲养动物的起源》)

 

性别也按照人类的喜好区别对待

母猪可以提供肉食

还能繁育后代

因此受到人类的喜爱

暴躁的公猪则被阉割

从此变得温顺

(甲骨文中阉割和未阉割的豕字,腹下那一划与身子相连的是没有阉割的,而那一划与身子稍有断开的,是阉割过的,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贾湖遗址猪骨)

 

 

(猪圈的猪,图片源自@VCG)

 

家猪的生长速度也是极快

半岁到1岁即可达到70千克

简直是一台长肉的机器

(猪,图片源自@VCG)

 

这台机器还拥有极强的繁殖力

母猪每年产仔一至两窝

一窝通常有小仔4-10只

而牛、羊、鹿一般每年生仔仅有1只

(小猪吃奶,图片源自@VCG)

 

好养活、长肉快、生的多

堪称低投入、高回报的稳赚生意

因此当野猪被驯化之后

中原地区居民的肉食中

猪的比例迅速升高

由平均10%增长到70%左右

(中原地区距今10000-7000年前猪肉占全部肉食比例的增长趋势,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依据罗运兵《中国古代猪类驯化、饲养与仪式性使用》)

 

距今6900-5000年前

更是达到90%的峰值

即便随后因为驯化的牛羊传入中原

猪的比例略有下降

但仍维持40%-60%的高位

一个“猪肉之邦”正在形成

(中原地区距今6900-2200年前猪肉占全部肉食比例的变化趋势,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依据罗运兵《中国古代猪类驯化、饲养与仪式性使用》)

 

 

 

 

 

神化

 

甲骨文中

古人在房下养豕

便有了

(甲骨文中的家字,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陶猪,河姆渡文化,距今7000-6000年前,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装饰着猪纹的陶钵

(猪纹陶钵,河姆渡文化,距今7000-6000年前,猪纹的形象介于家猪和野猪之间,可能是正处于驯化过程中的猪,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刻画着猪脸的陶壶

(猪面纹彩陶壶,仰韶文化半坡类型,距今6000年前,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大肚能容的猪形陶罐

(猪形陶罐,高邮龙虬庄遗址,距今7000-5000年前,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红彤彤的猪形酒

(红陶兽形壶,大汶口文化,距今约5500年,用于盛酒,四足立起便于加热,也有人认为是狗形,现藏于山东博物馆)

 

 

 

(玉猪龙,肥首大耳、吻部前突、体蜷曲如环,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亦有人认为应是玉卷龙,与猪无关)

 

神猪持续演化

甚至有学者认为

它最终演变成了甲骨文中的“龙”字

猪与龙的渊源令人称奇

(甲骨文的一种“龙”字与玉猪龙对比;观点依据孙力《玉猪龙摭谈》)

 

(玉猪,现藏于安徽博物院)


 

猪的地位如此重要

自然应该献祭给神灵和祖先

距今4000年以前

人们使用猪头、猪下颌随葬

或者使用整头猪进行祭祀

占到所有祭祀动物的80%以上

(猪牲在4000年前动物牺牲中的比例,“牺牲”即为祭祀而宰杀的牲畜,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依据罗运兵《中国古代猪类驯化、饲养与仪式性使用》)

 

至迟到春秋时期

官方建立了固定的祭祀用牲制度

其中

帝王祭祀社稷的规格最高

共使用三种动物

名为“太牢”

猪即是其中一种

(太牢示意,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这种用猪祭祀的习俗

直到今天还在许多地方流行

(福建晒猪节,摄影师@李艺爽)

 

至此

猪奉献了身体

奉献了“品牌形象”

为史前及先秦中国人

换来了生动的“文创产品”

换来了盛大的祭祀仪典

也换来了贵族阶层酒池肉林的生活

(商代豕形铜尊,盛酒器,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但是

之后的日子里

猪的牺牲并没有换来相应的尊重

反而是一再的贬低与侮辱

令猪生“死不瞑目”

 

降级

 

秦汉时期

家猪的数量更加庞大

养猪事业更加普及

许多知名人物都曾有牧猪的经历

例如汉武帝时官至丞相的公孙弘

年轻时便因家贫而到渤海边养猪

(西汉时期云南晋宁石寨山12号墓牧猪图,牧猪是指采用放养的方式养猪)

 

养猪者中不乏高手

他们以猪致富

富可敌国

(语出自《史记·货殖传》,意为饲养的羊和猪很多,富裕程度相当于王侯)

“羊彘千双”“比千乘之国

 

帝王贵族们

依然喜欢用猪展现财富

各种可手握、可佩挂的玉猪

随葬在墓室中

(汉代玉猪,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特别是汉景帝及其皇后的陵寝

拥有包括猪在内的大量动物陶俑

规模宏大

(汉阳陵动物陶俑现场,摄影师@昱羽翼)

 

 

 

(著名的东汉铜奔马,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汉代绿釉猪圈,上方是厕所,下方是猪圈,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语出自《史记·始皇本纪》,“寄猳”意为乱配的公猪)

“夫为寄猳,杀之无罪”

 

汉高祖的皇后吕雉将宫斗的失败者

断手断脚,扔进厕所之中

并命名为“人彘”(zhì)

意为人形之猪

(西汉石猪,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游牧民族入侵中原

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出现了巨大改变

羊肉取代猪肉

成为中国人的主要肉食达千年之久

猪的最后一点尊严也被剥夺

(语出自北魏《洛阳伽蓝记》)

“羊者是陆产之最”

 

当时著名的农业生产指南《齐民要术》

畜牧业相关的内容中

养马、养羊分别占45%、25%

养猪的比例不到4%

甚至低于鸡鸭饲养

(杀猪图,出自甘肃新城魏晋壁画砖墓)

 

唐代

12种动物大比拼形成的十二生肖

猪再次居于最末

(唐代十二生肖陶俑,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相传为苏东坡所作《食猪肉诗》)

早晨起来打两碗

饱得自家君莫管”

 

之后苏东坡又就任杭州知事

他用此肉犒劳疏浚西湖的民工

并大受欢迎

从此成为最富盛名的猪肉菜肴之一

(东坡肉,图片源自@VCG)

 

 

 

(《清明上河图》中的开封城局部,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东京梦华录》记载可能有夸张成份)

 

明清时期

中国人口高速增长

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数千人甚至超过万人的村庄比比皆是

大大小小的土地都被开发

寸土无闲

(语出自清代赵翼《瓯北诗抄》米荒诗之一)

“海角山头已遍耕

别无余地可滋生”

 

已经没有多少土地可供放牧

牛、羊的繁衍受到限制

圈养的家猪反而优势突显

猪肉终于击败了羊肉成功翻盘

成为中国人消费量最大的肉食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

“猪,天下畜之”

 

(清代圆明园猪首,现藏于保利艺术博物馆)

 

但是

 

 

(颐和园长廊上的西游记师徒四人绘画,其中的猪八戒还是一只黑色的中国传统猪种,而非白色)

 

该怎么办呢?

 

 

奇迹

 

1950年代

中国迎来了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

数亿人民嗷嗷待哺

大量农田急需施肥

猪作为国计民生

被前所未有地重视起来

毛泽东在文章中写道

(语出自《这里养了一大批毛猪》按语)

“养猪是关系肥料、肉食和出口换取外汇的大问题,一切合作社都要将养猪一事放在自己的计划内”

 

《人民日报》更是在头版刊登文章

将猪从六畜最末位

提升至首位

即“猪、牛、羊、马、鸡、犬”

长期被压制的形势瞬间逆转

(1959年12月17日《人民日报》)

 

全国人民的养猪热情

也被调动起来

(1960年的养猪宣传画《优秀的女饲养员》,作者金梅生)

 

还一度出现了

千斤肥猪的浮夸风

(大跃进时期的农村壁画,千斤肥猪,作者不详)

 

 

 

(现代养猪厂,图片源自@VCG)

 

如今这个国家

每年有6.8亿头猪出栏

4亿头猪存栏

年产猪肉5400万吨

相当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猪肉产量的总和

堪称奇迹

(近70年来中美肉猪存栏量增长对比,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香橙排骨,图片源自@VCG)

 

 

 

(骨瓷最早由英国制作,中国现在是最大的骨瓷生产国,图片源自@VCG)

 

 

 

(麦兜剧照)

 

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体会到

正让中国人紧张不巳

虽然

国家需要你

人民需要你

但是你不能涨价啊

你的涨价

让中国人倒退了几十年

回到凭票买肉的年代!

!!!

本文内容系星球研究所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星球研究所。

延伸阅读:

 

关于“猪”的五个关键问题

近期生猪供应出现紧张,猪肉价格明显上涨。猪肉是最重要的畜产品,生猪生产关系经济、民生。为确保百姓碗里不缺肉,从中央到地方,从行业到企业,围绕猪肉保供稳价的工作正全面展开。

 

 

 

猪肉为什么会涨涨涨?

 

双重因素助推猪价上涨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有关负责人分析,猪价上涨主要是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生猪产能下降较多所致。按照生猪生产规律,母猪从怀孕到产仔需近4个月,仔猪出生到育肥猪出栏约需6个月。去年10月份开始的生猪基础产能大幅下降,导致从今年六七月份开始,生猪市场供应明显减少,价格加快上涨。7月份,400个监测县生猪存栏环比减9.4%,同比降32.2%,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1730.34万头,环比减1.6%,同比降11.3%。此外,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生猪养殖防疫有关成本的增加也助推了猪价上涨。

 

综合历史数据,我国生猪价格波动具有较为明显周期性特征,猪价从低点上涨至高位,再回落至低点,一般需要三五年时间。本轮生猪价格于2018年5月份跌至周期低点后,步入新一轮上涨通道,之后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生猪产能下降明显,猪价短暂调整后持续较快上涨。“应该说,这轮猪价上涨,是非洲猪瘟疫情与周期性因素叠加的结果,总体符合市场供求规律。”上述负责人表示。

 

 

 

生猪生产如何保障?

 

多项政策护航

 

8月2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生猪保供稳价五大举措。在国务院的部署下,各部门政策密集出台,瞄准“有钱养、有地养、运得出、供得上”全方位发力。

 

针对“供得上”,8月29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商务部将密切跟踪市场动态,会同相关部门适时投放中央储备冻猪肉和牛羊肉,增加肉类市场供应。同时,指导产销区建立稳定的购销协作关系,促进区域间产销衔接,畅通肉类供应渠道。此外,还将按照市场化的原则,继续鼓励扩大猪肉进口,确保国内肉类市场供应稳定。

 

针对“运得出”,9月2日,交通运输部有关负责人说,对整车合法运输仔猪及冷鲜猪肉的车辆,恢复执行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要求,收费公路经营管理单位严格落实政策,确保整车合法运输车辆免费通行;畜牧部门为公路收费站准确辨别种猪、冷冻猪肉提供支持。

 

解决“没钱养”,9月4日,中央财政决定采取措施,进一步完善非洲猪瘟强制扑杀补助经费发放方式,完善种猪场、规模猪场临时贷款贴息政策,加大生猪调出大县奖励力度。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还暂时提高能繁母猪、育肥猪保险保额,将能繁母猪保额从1000元至1200元增加至1500元、育肥猪保额从500元至600元增加至800元,进一步增强生猪养殖风险抵御能力。

 

为解决“没地养”,9月4日,自然资源部印发通知,明确生猪养殖用地作为设施农用地,按农用地管理,不需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允许生猪养殖用地使用一般耕地,作为养殖用途不需耕地占补平衡。增加附属设施用地规模,取消15亩上限规定,保障生猪养殖生产的废弃物处理等设施用地需要。

 

为解决“不让养”,9月5日,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发文,要求规范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和管理,促进生猪生产发展。坚决、迅速取消超出法律法规的禁养规定和超划的禁养区。除相关人口集中区域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止养殖区域之外,不得划定禁养区。对确需关闭的养殖场户,给予合理过渡期。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表示,将持续关注猪肉、水果等农产品供应动态,及时解决群众投诉举报和反映的价格问题,为市场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肉价啥时候能降?

 

春节前猪价仍将高位运行

多地出手稳定肉价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有关负责人分析,春节前生猪价格仍将高位运行,预计明年生猪生产将逐步恢复,生猪价格将逐步回落。

 

目前,江西、四川、江苏、河南、广东、山东等多地已出台政策,稳定生猪生产和市场供应。

 

广东:为加大猪肉等市场供给,逾3000吨省级冻猪肉储备将于中秋国庆节日期间投放市场。

 

湖北:财政拟安排资金对13个核心种猪场和地方品种保种场给予一次性补助,对存栏500头以上的能繁母猪场,每头给予100元的一次性补助。

 

湖南:财政将追加1.4亿元用于支持生猪生产、2.9亿元用于支持绿色养殖。要求金融机构不停贷、不限贷,对规模养殖企业贷款实施财政贴息。

 

江西:种猪场和年出栏5000头以上符合条件的规模养猪场户给予短期贷款贴息补助,对省级发证种猪场和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猪场新增能繁母猪给予适当奖励性补贴

 

河南:统筹使用3亿元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对154家养猪企业给予1.1亿元的贴息补助。

 

 

今年4月份以来,为保障肉类供应,已有29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金额约24亿元,惠及困难群众9000余万人次。

 

 

 

 

猪价上涨会不会引发物价全面上涨?

 

不会,猪肉价格影响权重并不高

 

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8%,其中,猪肉价格同比上涨27%,影响CPI上涨约0.59个百分点。

 

数据分析显示,猪肉在CPI篮子中权重并不高,而且价格上涨并不会完全传导给CPI。当前,市场各类产品整体供给充裕,居民食品消费日益多元,物价平稳运行具有坚实基础。

 

 

 

 

 

百姓碗里的肉有保障吗?

 

多举措保障肉类供应

 

当前,主要农产品供给较为充足。人们关心,即将到来的中秋、国庆假期,百姓碗里的肉有保障吗?

 

“从短期看,尽管猪肉市场供给偏紧,但考虑到部分屠宰企业冻猪肉库存量较高,进口鲜冷冻猪肉快速增长,再加上中央和地方储备调节能力增强,预计今年中秋、国庆期间肉类总体供应有保障。”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运行调控处处长赵卓说。

 

肉价的高位也刺激了生猪生产。6月份以来生猪养殖盈利大幅提升,部分区域养殖场户补栏积极性提高,生猪生产恢复出现向好迹象。部分生猪养殖企业抓住时机大幅扩张产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显示,1月份至7月份,正邦科技累计出栏365.3万头,同比增长26%;天邦股份累计出栏生猪167.8万头,同比增长55%;傲农生物累计出栏生猪39.9万头,同比增幅达63%。

 

与此同时,禽肉、牛羊肉等替代品生产增长明显。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肉牛出栏较去年同期增加39万头,肉羊出栏增加212万只,家禽出栏增加3.05亿只,牛羊禽肉产量同比增长4.3%。至于猪肉进口和储备方面,有关部门表示,上半年猪肉进口81.9万吨,增长26.4%,预计后期还有增加余地。目前,冻猪肉储备具备相当规模,有能力保障重要节假日和消费高峰期的居民消费。

 

 

“生猪养殖从引种到出栏周期较长,供应全面恢复还有一段时间。希望社会能够保持一定耐心,目前各方都在积极行动,全力保障生产恢复和肉品供给。”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监测信息处处长辛国昌说,通过政策引导和生产扶持,预计明年生猪生产将逐步恢复,生猪价格将逐步回落。

 

业内专家表示,当前农产品价格总体有稳定的基础。目前食品价格虽然同比涨幅较大,但主要是猪肉和鲜果价格的推动,多数农产品价格涨幅比较温和,尤其是今年夏粮丰收,早稻长势也比较好,粮食价格7月份同比只上涨了0.6%。粮价是百价之基,在粮食价格平稳的情况下,食品价格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基础。

新闻多一点

肉价高企,生猪产业转型正当时

 

五谷丰登粮为先,六畜兴旺猪为首,所谓“猪粮安天下”。猪肉是仅次于粮食的重要农产品,是老百姓最重要的肉类消费品,关系“菜篮子”,也是CPI指数最大的权重之一,牵一发而动全身,关系“钱袋子”。可见,生猪生产事关“三农”发展、群众生活和物价稳定。确保猪肉供给,关乎经济,关乎民生,不可等闲。

 

毋庸讳言,眼下,生猪生产形势面临困境。简单来说,母猪存栏代表生猪的产能,生猪出栏量大致决定猪肉的供给。农业农村部对400个监测县的数据显示,2019年7月生猪存栏、能繁母猪存栏量都比去年同期减少近三分之一。国家统计局则公布,7月份猪肉价格上涨27.0%,CPI连续5个月处于“2时代”。

 

替代肉类产品发展起来,生猪就不重要了吗?非也。近年来,牛羊肉、禽肉等供应丰富,猪肉占比有所下滑,但仍占六成。很多人喜吃猪肉的饮食习惯在相当长时间不会改变。从常年情况来看,中国人养猪占世界一半,猪肉消费量也占全球的一半,产销基本平衡。

 

当前,影响生猪生产信心的因素有三方面。一是非洲猪瘟疫情。本轮非洲猪瘟来势凶猛,全世界尚无有效疫苗。尽管我国应对有力,但由于生猪生产存在自然周期,此前的能繁母猪产能不足影响延后至目前;二是部分地区盲目扩大生猪禁养限养区域,导致生猪产能不正常、不必要退出;三是规模养猪场建设成本高,存在批地难、贷款难,影响扩大再生产。

 

从经济学角度看,一定范围内的价格波动是经济规律的体现。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希望猪价稳定,但市场经济就是要靠价格变化引导资源配置。猪肉属于鲜活农产品,生猪生产本身还有自然周期。合理范围内的猪价波动,有利于产业的优胜劣汰和转型升级。当然,要尽量避免“过山车”似的大起大落。当生猪产业受到外部因素的冲击,在行业内部机制的作用下,不能恢复至供求平衡的状态时,政府有必要加强服务和引导。

 

美国是生猪生产大国,近年来也经历了4次生猪价格波动,每次4至6年。我国生猪价格波动比美国还要剧烈些,原因在于产业素质不够高,供应和需求衔接不够好。一是规模化水平低。全国一半的出栏肥猪由小散户提供,容易出现“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的情况;二是产业化程度低。养殖、加工、运销等相互脱节,缺乏利益共享的共生机制。

 

不过,在现实中,政府的直接干预会面临困难。一是会增加财政负担;二是部分干预手段操作弹性小,如储备冻肉受储备能力和时间的限制;三是如果时机不对也可能会加剧波动。一般来说,价格较高时,政府可以通过投放储备肉,鼓励进口等方式即时地增加市场供给;价格过低时,可采取政府采购,对养殖户给予补贴,以免造成未来供给短缺。实施干预的总体目标是,既让市民买得起、又让农民收入好,既让养猪者得实惠、又让消费者有肉吃。

 

生猪产业转型发展是大势所趋,当前正逢其时。只有加快建立现代生猪产业体系,推动养殖体系从小弱散向规模化转变,生产方式从影响环境向环境友好转变,流通体系从“运猪”向“调肉”转变,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供给质量、减少价格不合理波动。

 

 

 

 


【版权声明】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相关阅读 中国 研究 生猪

服务热线:400-808-6188

Copyright©2010-2022 https://www.zhuw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