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养猪资讯 > 社会热点 > 正文

2022生猪年报:产能温和去化 周期转换路漫漫

来源:华融融达期货 2021-12-29 14:59:48| 查看:

  摘要
  
  供给端:生猪产能完全恢复,能繁母猪存栏量、生猪存出栏量均超过2017年的水平。非洲猪瘟进入可防可控阶段,虽有零星爆发,但整体可控,对全国生猪养殖业的影响有限。从农业农村部能繁母猪数据进行推算,明年4月份之前生猪出栏量或持续增加,5-8月份小幅下滑,全年整体生猪出栏量增减幅度有限。从涌益咨询仔猪数据进行推算,明年4月之前生猪出栏量保持低速增长,5月份后开始小幅回落。冻肉方面,屠企冻肉库存及港口库存有望在年前充分消化,对明年上半年的猪价形成一定利好。
  
  需求端:终端需求增长明显。猪价高低是影响居民猪肉消费量的重要因素,猪肉价格的快速下跌,直接推动了居民猪肉消费的恢复性增长,预计今年人均猪肉消费量有望达到39公斤的水平。明年猪价若维持低位运行,且餐饮服务逐渐正常化,人均猪肉消费有望增长到40公斤的水平。
  
  整体来看,明年一季度生猪供给仍较为宽松且处于传统消费淡季,猪价或再次跌破成本线,产业顺势进行二次去产能。也需注意养殖端预期年后猪价不景气,暂无盲目压栏行为,部分养殖户甚至有提前出栏计划,到明年3月生猪出栏体重或维持正常偏低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供给压力,有望抬升价格底部,暂看12-14元/公斤。进入5月份后,供需压力开始缓解,9月之后随着消费旺季到来,猪价或跟随需求提升的幅度震荡偏强运行。预估2022年生猪价格主要运行区间在12-20元/公斤。
  
  当然明年猪价的具体运行,还需要参考生猪产能去化力度、出栏节奏和出栏体重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同时,也要注意12月-次年2月非瘟疫情对生猪产能的影响,警惕一致性预期下容易出现的“不涨反跌”、“不跌反涨”行情。
  
  第一部分行情回顾
  
  一、“猪周期”历史回顾
  
  从2006年以来的生猪市场价格走势来看,生猪价格走势具有明显的周期性,通常表现为4年左右一个周期,1年时间左右的上涨、2年时间左右的下跌和1年的底部震荡。“猪周期”主要受到养殖利润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当前能繁母猪存栏量决定下一阶段的生猪供给量,养殖户根据当前供求关系反应出的生猪价格调整淘汰、补栏母猪量,在时间上慢于市场,造成生猪价格的周期性波动。此外,“猪周期”也会受到诸如猪疾病、环保政策、收储政策等的影响,波动更加复杂、剧烈。
  
  第一轮“猪周期”从2006年7月到2009年4月,历时33个月,关键事件在于2006年11月生猪养殖行业“猪蓝耳病”的发生,能繁母猪存栏快速下降,从而引发2007年生猪价格的大幅上涨。随着2008年能繁母猪数量的恢复,生猪价格开始震荡下行。
  
  第二轮“猪周期”从2009年5月到2014年4月,历时59个月,关键事件在于2010年冬季到2011年春季全国各地猪场先后发生了严重的传染性猪腹泻疾病,在当时应用各种抗生素防治无效,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仔猪存活率大幅下降,直接推动了2011年下半年生猪价格的暴涨。在高猪价、高养殖利润的刺激下,2011年能繁母猪存栏量恢复性增长,2012年达到近年的高位,直接导致2012年、2013年生猪价格的震荡回落。
  
  第三轮“猪周期”从2014年5月到2018年5月,历时48个月,关键事件在于以环保为驱动的生猪供给侧改革,此阶段中小养殖户被逼退出,大型养殖企业趁机扩张,生猪的产业结构、种猪培育、仔猪育肥等环节都得到了极大的优化,生猪关键性的生产指标也有了明显提升。2014-2015年能繁母猪数量的逐月下跌,引发了2015至2016年上半年生猪价格的上涨。2016年能繁母猪存栏量整体呈下降态势,基于此市场乐观预判后市,使得2017年的压栏情况严重,出栏均重明显增加且盲目二次育肥,大体重猪源长时间不能充分释放,导致2017年上半年生猪价格大幅下跌,下半年市场整体回升幅度有限。
  
  第四轮“猪周期”从2018年6月至今,关键事件在于非洲猪瘟疫情的爆发。2017年猪价的持续走跌以及2018年上半年的大幅亏损导致行业开始逐步淘汰母猪。2019年7月非洲猪瘟在我国大面积爆发,生猪产能快速去化,8月、9月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量同比减少了40%左右,生猪价格直线上涨,最高点达到40.98元/公斤。为尽快恢复生猪产能,政府部门积极采取贷款贴息、保证种猪、仔猪及生猪产品有序调运等多项措施,2019年10月能繁母猪存栏量开始逐渐增长,到2020年底能繁母猪存栏量增长至4161万头,生猪存栏量4.07亿头,能繁母猪、生猪存栏量都恢复到2017年年末存栏水平的92%以上,2020年春节过后,生猪价格开始回落。
  
中国养猪网

  二、2021年行情回顾
  
  回顾2021年,生猪行情大概可分为五个阶段:
  
  一是1月份的猪价下调期。现货方面,一月份,局部区域非瘟有散发态势,为避免非瘟疫情带来更大的损失,养殖端加速出栏,甚至提前出栏中猪,导致短期生猪供应量迅速增加。同时,南方腌腊进入收尾期,居民春节前备货尚未开始,出现了短暂的需求淡期。且北方地区新冠肺炎疫情再次出现,国家倡导就地过年,进一步削弱了猪肉消费需求猪价开始回落。期货方面,2021年1月8日,生猪期货在大连商品交易所上市,由于期货定价超过30000元/吨,市场普遍认为该定价高估了合约对应时期的猪价,叠加上市初期期货盘面给了养殖端可观的利润,养殖企业积极参与套保,期货价格迅速回落至24000-25000元/吨的区间。
  
  二是2月-3月上旬的“现货下调、期货上行”期。现货方面,2月份北方及华南地区非瘟疫情持续发酵,养殖端加速出栏标猪及小体重猪,猪源供应增加,生猪现货价格承压下行。春节过后,江苏、河南、河北、山东等地非瘟仍在蔓延,养殖端受损较为严重,市场恐慌性抛售持续,且节后属传统的生猪消费淡季,供大于求下猪价持续下行。期货方面,由于数个省份非瘟疫情大面积爆发,仔猪和母猪受损较为严重,市场预期未来生猪供应量或缩小,盘面价格逆势反弹后高位震荡。
  
  三是3月下旬0月初的猪价下行期。现货方面,由于2月到3月中旬,非瘟疫情在数个省份的爆发,市场普遍预期生猪生产还未完全恢复,未来猪价或再度上行,基于此预期,养殖端二次育肥增加,带动标猪需求小幅好转,猪价暂时企稳。后由于生猪消费淡季的到来和大猪出栏开始,猪价持续下跌。5-6月,生猪养殖行业纷纷陷入亏损,部分养殖户恐慌性抛售叠加气温升高,大体重猪加速出栏,猪肉供应量明显增长,猪价一路下跌。进入7月为稳定猪价,国家发改委联合其他部门开展猪肉收储,但只是让猪价获得了短暂的企稳,未能阻止猪价的下跌。据涌益咨询数据显示,10月初全国生猪出栏均价跌至9.96元/公斤的低位。期货方面,生猪产能基本恢复被证实,能繁母猪存栏量处于历史高位,且期货价格升水于现货价格,4月份后生猪期货价格跟随现货价格一路下跌。
  
  四是国庆节后至11月中下旬的猪价反弹期。现货方面,10月10日,本年度第二轮第一次中央冻猪肉收储高于市价成交,对市场信心有所提振。北方地区也由此转凉,“低猪价”、“菜比肉贵”的背景下,居民多买猪肉、多吃猪肉,终端消费明显回暖。且由于灌肠、腌腊偏好用肥猪,经过前期的出清,市场肥猪基本出清,面对回暖的消费,肥猪供不应求,价格上涨迅速,养殖户趁机压栏增重,生猪价格跟随上涨,再度回到18元/公斤的水平。期货方面,01合约受现货较强带动明显反弹,但因市场预期压栏会增加后续生猪供应压力且01合约可能在春节后交割,期货价格反弹后再度走弱,盘面贴水现货幅度较大。
  
  五是12月初至今的震荡下行期。现货方面,标猪后续供应压力较大,肥猪潜在出栏量巨大,养殖端预期猪价难继续向上突破,出栏积极性明显提高,且由于白条价格较高,消费端有转弱迹象,生猪现货价格弱势下行。期货方面,现货下行证实“年前供应仍宽松”预期,盘面连续跌破16000、15000元/吨关口。
  
  第二部分生猪市场供应情况
  
  国内生猪养殖比较广泛,各个省份基本都有分布,其中四川、湖南、河南、山东、湖北、广东、江西、江苏、黑龙江、贵州是我国生猪出栏及存栏量排名前十的省份。受制于国内居民喜食“热鲜肉”的习惯,国内生猪的供销基本都是在国内自我生产消化,进出口量较小。2019年、2020年由于国内猪肉价格较高,国外猪肉价格较低,在可观的价差面前,贸易商们多进口猪肉,2020年进口猪肉占国内猪肉消费量的比例迅速提升至约10%的水平。2021年随着猪肉价格的不断下行,猪肉进口量出现明显回落,预期明年在行业预期不景气的背景下,猪肉进口量或继续回落。整体来看,2021年全国猪价低位运行,下半年生猪养殖业开始缓慢去产能。
  
  一、能繁母猪降量提质产能去化缓慢
  
  能繁母猪存栏量先增后降,母猪结构明显优化。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6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递增,6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达到4564万头,相当于2017年年末102%的水平,7月开始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开始逐渐减少,截止今年10月份,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下跌至4348万头,但仍比4100万头的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多6%。按照生猪的饲养周期进行推算,当下的能繁母猪存栏量对应10个月后的生猪出栏量,也即是以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变化进行推算,明年4月份生猪出栏量达到高峰,之后生猪出栏量缓慢下降。
  
  虽然能繁母猪存栏量在数量上有了一定的下降,但是母猪结构也有了明显的优化。受非瘟疫情影响,为快速恢复生产,养殖户部分采用低效能的三元母猪进行生产(三头三元母猪的产能大概相当于两头二元母猪)。今年生猪价格下行后带动母猪价格也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在“低猪价”背景下,养殖户积极淘汰低产和高胎龄母猪。据涌益咨询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二元母猪在能繁母猪中的占比为56%,三元母猪在能繁母猪中的占比为44%,到了今年10月,二元母猪在能繁母猪中的占比提高到75%,三元母猪在能繁母猪中的占比降低到25%。绝对数量下降与质量提升共进的过程中,实际上减缓了生猪的产能去化过程。
  
  二、生猪存出栏量处于高位猪肉供给充足
  
  截止今年三季度末,我国共出栏生猪4.92亿头,高于2017年同期4.82亿头的水平,猪源供给充足。从出栏体重来看,由于年初盲目压栏和二次育肥,造成今年3-8月大体重猪偏多,生猪出栏体重多集中在12538公斤之间,散户出栏体重会更高,140公斤以上较为常见;10月中旬后由于猪价上涨较快,且肥猪价格赶超标猪,养殖户再度压栏增重,生猪出栏体重快速上行。12月后由于猪价再度下行,生猪出栏均重小幅回落。因此,2021年生猪出栏量大,猪肉供给量更大,总体预计超出2017年猪肉供给水平10%左右。
  
  经过二季度的集中抛售,今年三季度末,全国生猪存栏量收窄至4.38亿头,略高于2017年同期4.28亿头的水平。从育肥猪存栏结构来看,相较于非瘟以前,80Kg以上的大猪在育肥猪存栏中的占比有所下降,50-80Kg中猪的占比有所扩大,50Kg以下的小猪的占比与非瘟前基本持平。从生长周期来看,50-80Kg的中猪再经过2-3个月的饲养即可出栏。中猪占比的扩大,也预示着节后生猪供应的增多,猪价或二次探底。
  
  三、冻肉库存待消化
  
  冻猪肉是指活猪宰杀后,经预冷排酸,急冻,继而在8℃以下储存,深层肉温达-6℃以下的肉品(简称“冻肉”)。冻肉库存主要包括港口库存和屠企库存两方面。
  
  2021年我国猪肉进口量整体呈回落态势,据海关总署数据统计整理,截止10月底,我国共进口猪肉及猪杂碎442万吨,同比减少7%;进口额770.10亿元,同比减少9.5%。其中,截止今年10月底,我国共进口猪肉334万吨,同比减少7.7%;进口额606.28亿元,同比减少11.8%,均价18元/Kg。由于前期猪价远低于冻肉进口成本,今年年初进口的部分冻肉仍然没有出库,据了解,截止11月中旬,港口冻肉库存约有120~130万吨。
  
  2021年冻品库容整体高于2020年。3-5月猪价下滑,市场普遍看好后市,屠企主动屯肉叠加被动屯肉,冻品库容率快速上行。进入8月后,考虑到冻品的保质期,冻品开始逐渐出库。10月后由于猪价上涨明显,屠企加快出库节奏。据了解,全国5000家定点屠企总库存能力在450万吨左右,目前库容率18%,约80万吨。
  
  由此推算,全国冻品库存约有200万吨,目前全国各地冻品售价比鲜肉售价低1-5元/公斤不等,冻品对鲜肉仍有一定的替代性。由于市场普遍不看好明年的行情,冻品贸易商多会选择在年前出库。明年上半年猪价或低位运行,贸易商进口利润收窄甚至亏损,猪肉进口量也会处于低位;下半年若猪价有所上行,则贸易商进口积极性或许小幅提升,整体或回归至非瘟前猪肉进口水平。
  
  第三部分生猪市场需求情况
  
  一、屠宰量攀升至高位
  
  随着我国生猪产能逐步完全恢复,生猪供应充足,除春节后传统的消费淡季外,2021年生猪定点屠企宰量逐渐攀升。据商务部数据统计,截止今年10月,我国生猪定点屠企共屠宰生猪19516.59万头,同比增长约73%。今年6月起,我国生猪定点屠企宰量开始超过2017、2018年,且宰量仍处于逐月上升的态势。屠企开工率的走势跟宰量的走势基本一致,据涌益咨询数据显示,春节后屠宰企业开工率不断上行,今年6月开始超越往年。
  
  二、低猪价下消费明显回暖
  
  自2014年,我国人均猪肉消费达到43公斤的峰值后,近几年,受居民饮食结构调整、高猪价等因素影响,我国人均猪肉消费量整体呈回落态势,人均牛肉消费量、鸡肉消费量整体呈增长态势。2021年由于猪肉价格快速下跌,替代品价格相对较高,猪肉消费较往年有所增加。
  
  我国生猪主要是“现宰现销”,猪肉消费的变动趋势与屠企宰量的变动趋势基本一致。春节过后猪肉消费陷入一段低迷时期,随着猪肉价格下降,猪肉消费逐渐增加,6月四川地区甚至出现反季灌香肠现象,10月初生猪价格降至年内低点,部分居民顺势屯肉,且北方地区天气转凉,猪肉消费明显回暖,猪肉呈现“量价双升”。南方天气转凉后,居民对猪肉需求增加和腌腊也会进一步带动猪肉消费。预计今年猪肉人均消费量有望同比增长30%左右,猪肉在居民肉类消费中的占比也有望扩大。但这只是“低猪价”刺激下的猪肉消费回升,难以逆转人均猪肉消费减少的大趋势。
  
  第四部分生猪养殖利润与预期成本分析
  
  整体来看,全年生猪养殖利润大幅波动,6月份生猪养殖全行业基本全部陷入亏损,连续亏损数月后10月中下旬扭亏为盈。据涌益咨询数据显示,自繁自养模式年初最高盈利2100-2400元/头,到6月猪价跌至12元/公斤的低位,自繁自养陷入短暂的亏损,而后随着猪价震荡走高,逐渐走出亏损,并保持微幅盈利;外购育肥模式年初最高盈利500-600元/头,由于去年冬季和今年一季度猪价格较高,外购育肥养殖成本较高,多在20元/公斤以上,4月猪价首先跌破外购育肥成本线,6月外购育肥亏损高达1100200元/头。由于5月猪价格波动较大,11月后,高价购买仔猪的养殖户仍有小幅亏损,但低价购买仔猪的养殖户已经走出亏损,有了300元/头左右的盈利。
  
  为应对亏损,企业纷纷降本增效。养殖户普遍采取淘汰低产母猪、补栏高效母猪、采用价格比较低廉的麸皮、小麦等替代玉米、豆粕等措施,整个养殖行业成本有所下降。今年5月份之后母猪、仔猪成本下降幅度较大,更是进一步降低了明年生猪的出栏成本。根据近5个月的15Kg猪价格进行推算,明年1-5月份外购育肥模式养殖成本大概在13.56-14.9元/公斤。根据今年的50Kg二元母猪价格进行推算,明年自繁自养模式养殖成本大概在14.73-15.47元/公斤。
  
  生猪上市公司成本明显降低。牧原作为国内最大的自育自繁自养一体化的生猪养殖企业之一,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今年二季度商品猪养殖成本在15元/公斤左右,四季度商品猪养殖成本预计在14.5元/公斤左右,到明年商品猪养殖成本目标降低到14元/公斤。正邦则是自繁自养模式和“公司+农户”模式相结合,由于前期外采仔猪成本较高,今年二季度商品猪养殖成本在19.9元/公斤(含淘汰低效母猪),且由于“公司+农户”模式管理难度较高,正邦逐渐向自繁自养模式转变,到今年年底其自产仔猪育肥成本目标降至约16元/公斤的水平。
  
  第五部分2022年市场展望
  
  供给端,生猪产能完全恢复,能繁母猪存栏量、生猪存出栏量均超过非瘟前的水平。从能繁母猪数据进行推算,今年12月到明年4月份前后生猪出栏量或持续增加,5-8月份生猪出栏量或小幅下滑。同时考虑母猪群结构的优化,明年生猪出栏量整体增减幅度有限。从仔猪数据进行推算,明年4月之前生猪出栏量保持低速增长,随后开始小幅回落。屠企冻肉库存逐渐出库及进口猪肉量大幅下滑、港口库存逐渐消化,则对明年猪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同时,非瘟疫情进入可防可控阶段,虽有零星爆发,但整体可控,对全国猪价的影响有限。
  
  需求端,终端需求逐渐恢复正常,但受人口结构变化、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难回巅峰。猪价影响居民猪肉消费量的重要因素。今年猪肉价格的快速下跌,直接推动了下半年猪肉消费的恢复性增长,预计今年人均猪肉消费量有望达到39公斤的水平。明年猪价若维持低位运行,人均猪肉消费有望达到40公斤的水平,但难以超越2014年人均猪肉消费43公斤的水平。同时,猪肉消费仍然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年后直到8月份仍然是消费淡季,从9月开始消费逐渐好转,一直持续增长到春节。
  
  整体来看,2022年或处于新一轮周期开启的转换年份,明年一季度生猪供给仍较为宽松且处于传统消费淡季,猪价或再次跌破成本线,养殖业顺势进行二次去产能。也需注意养殖端预期年后猪价不景气,暂无盲目压栏行为,部分养殖户甚至有提前出栏计划,到明年3月生猪出栏体重或维持正常偏低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供给压力,有望抬升价格底部。进入5月份后,供需压力开始逐渐缓解,周期逐渐转换,9月之后随着消费旺季到来,猪价或跟随需求提升的幅度震荡偏强运行。预估2022年生猪价格主要运行区间在12-20元/公斤。
  
  当然明年猪价的具体运行,还需要参考生猪产能去化力度、出栏节奏和出栏体重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同时,也要注意12月-次年2月非瘟疫情对生猪产能的影响,警惕一致性预期下容易出现的“不涨反跌”、“不跌反涨”行情。(来源:华融融达期货)

【版权声明】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相关阅读 生猪 产能 周期

服务热线:400-808-6188

Copyright©2010-2022 https://www.zhuw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