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养猪资讯 > 行业点评 > 正文

争议中飞奔的牧原:今年目标5600万头,它的数据总是引起惊呼!

来源:《农财宝典》新牧网记者黄子民 2022-06-01 14:25:25| 查看:

  牧原股份:在争议中成长的行业龙头,三大优势助力穿越猪周期低谷

  尊重猪就是尊重自己,崇拜猪就是崇拜自己。这是《拜猪文》中的一句话。据说每个进入牧原的员工,都需要熟读并背诵这篇文章。

  牧原对养猪的尊重,不仅停留在书面上。牧原股份30年来专注养猪,不断发展壮大,从22头母猪开始,到全国出栏第一。仅2013-2021年,牧原的生猪出栏量便从130.68万头增长至4026.3万头,增长了30倍。

  过去的2021年是本轮猪周期的底部。“众人巨亏,牧原独赢”的现象也导致市场对牧原的非议声不断。近日,牧原股份收到了深交所针对公司2021年年报的问询函,深交所要求公司说明包括贸易和屠宰等业务收入暴增数倍的原因、大额关联采购的合理性、猪价大跌却未对存货计提跌价准备的原因及合理性等在内的六大问题。

  一时间,行业议论纷纷。

  现状:风口浪尖上的龙头老大

  牧原股份始创于1992年,2014年在深交所上市。经过30年发展,公司已建立起集饲料加工、种猪选育、种猪扩繁、商品猪饲养、屠宰肉食于一体的猪肉产业链。2021年牧原出栏生猪4026万头,出栏量名列全国第一。目前,牧原在全国布局230家养殖子公司、22家屠宰子公司,生猪养殖产能超7000万头,生猪屠宰产能2200万头,是国内养猪业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

  然而,龙头企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一路走来,牧原的成长伴随着掌声与骂声。牧原凭一己之力快速推动了中国养猪业的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进程,维护了“猪粮安天下”的愿景。但也有声音认为,牧原的疯狂扩张,改变了中国养猪业的基本面,让中小猪企“无路可走”,也打乱了行情。

  时间回拨到本轮猪周期的开端。2018年8月,中国报告首例非瘟案例,随后疫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向全国。养猪巨头无可避免受到疫情冲击。牧原采取自繁自养一体养殖模式和优秀的防非策略,保住了20多年的发展硕果。

  2020年上半年,牧原股份的出栏量及净利润首次超越温氏股份,成为行业第一。行业惊呼,养猪业“新王”诞生。由此,人们也开启了关于牧原采用的自繁自养的一体化产业链模式与温氏采用“公司+农户”模式谁更好的讨论。

  非瘟带来的是“超级猪周期”的狂欢。当行业还沉浸在对行情继续冲高的遐想时,2021年春节过后,全国猪价开始迅速走低,并在低位震荡。随着猪价进入寒冬,猪企纷纷进入深度亏损。但在这时,人们惊奇地发现,牧原股份却逆势实现了巨额盈利。根据年报数据显示,牧原股份2021年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69.04亿元。

  一时间,“牧原财务造假”的质疑声铺天盖地而来。雪上加霜的是,牧原一季报显示,公司前3月净亏损51.8亿元,为上市猪企四强之最。5月18日,牧原股份收到深交所针对公司2021年年报的问询函,被要求就是否存在流动性风险、贸易和屠宰等业务收入暴增数倍的原因、大额关联采购的合理性、猪价大跌却未对存货计提跌价准备的原因及合理性、固定资产等未计提减值准备的原因及合理性等6大问题进行说明。作为行业龙头的牧原,突然身陷风暴中心。

  质疑:财务状况争议大,官方称最难的时候已经过去

  有行业人士提出,牧原的全产业链模式,风险和收益都在放大,一旦出现问题,可能是无法挽回的。面对深交所的问询,不少人也好奇,目前牧原的财务状况究竟如何?

  2020年以来,牧原股份资产负债率持续上升。截至2021年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61.3%,同比增加15.21%;2022年一季度末,牧原资产负债率进一步上升至65.2%,是上市以来最高点。

  生猪行业资深投资人士梁仲冰认为,牧原确实在经历一个非常艰难的时期,但目前并没有明确的证据证实牧原财务造假。2021年牧原之所以能逆势盈利,很大概率是因为猪只销售的结构差异和出栏时间差异导致的。牧原确实是把握出栏时机的高手,去年上半年,牧原通过出售仔猪、加快出栏等手段,实现了95亿元的盈利。但策略再好,也无法打破行情低谷的束缚。去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牧原分别亏损8.2亿元及18亿元,可以说,去年牧原的盈利全靠上半年打下的基础。

  有证券从业人士向记者透露,财务粉饰普遍存在于各大上市公司的财报当中,但这与造假有本质上的区别。从行业整体情况来看,2021年行业整体负债率大幅上升,牧原的资产负债率在行业中并不算特别夸张。而牧原去年虽然盈利,但同比也已经大幅下降了,整体来看财报数据是合理的。

  那么今年第一季度猪价并未回稳,牧原却一直加大出栏,这是出于什么原因?

  杭州某新锐动保企业董事长曾强表示,牧原前4月出栏超2000万头生猪,其实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提出,生猪是周期性很强的商品,到时间了就需要出栏,过度的压栏只会徒增成本。牧原在第一季度的集中出栏只能说明它半年前对行情预判比较乐观,出于对自身生产水平的信心,加上资本的加持,使得牧原的养殖策略更为冒进。目前牧原应该也只是按节奏出栏。

  也有行业人士认为,这是牧原在用资本换市场。记者从年报获悉,牧原预计2022年出栏生猪5000万头至5600万头。按最低的5000万头来算,平均下来每季度牧原要卖猪1250万头以上,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牧原2018年的全年出栏量。目前来看,即便按照顶格目标5600万头计算,牧原当前的出栏完成率也达到了24.7%。如果按照全国正常出栏6.9亿头猪估算,假如牧原顺利完成出栏目标,它将占据全国8%左右的市场份额。

  但牧原当前确实还有令人存疑的地方。

  一是公司的资产未计提跌价准备,是否合理?

  近期牧原在回复投资者问题时曾阐述公司相关政策。牧原表示,对于消耗性生物资产,有确凿证据表明由于遭受自然灾害、病虫害、动物疫病侵袭或市场需求变化等原因,使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账面价值的,按照可变现净值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消耗性生物资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年度终了,公司对生产性生物资产进行检查,有确凿证据表明生产性生物资产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按照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

  有行业人士认为,对于“生产性生物资产”,假如预计种猪淘汰前产生的效益低于成本或者准备提前淘汰,应当计提减值准备。对于“消耗性生物资产”,假如预计未来销售收入有可能低于成本,计提减值损失是负责任的作法。而去年年底,新希望、正邦、温氏等养殖巨头都纷纷在去年年报中都对存货计提跌价准备,牧原在猪价下行趋势明显时仍未计提跌价准备,确实不是常见的做法。

  二是公司近三年供应商集中度较高,是否合理?

  年报显示,公司报告期内对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为334.86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为31.47%,而关联方采购的占比为16.68%(折合金额大约177亿元)。公司2019年、2020年对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分别为26.08%和34.87%,关联方采购的占比分别为19.25%和23.04%。这在各大养猪企业中也算是较高的比例,且看牧原如何回复深交所的问询。

  所有的质疑归结到一点,牧原的资金紧张吗?

  梁仲冰认为,近几年的扩张确实为牧原带来不小的资金压力,但在猪价逐步回温的前提下,牧原的现金流应该问题不大。在一季度均价为6.67元/斤的情况下,牧原已经几乎实现经营现金流平衡,而当前猪价正在逐步回温,保持目前债务情况下,牧原接下来可以做到“不失血”。

  5月20日,牧原股份召开2021年股东大会,会上秦英林表示,现金流这一块大家不用担心,现在最难的时候已经过了,四月份现金流就为正,五月份是净流入,下半年猪价肯定会高于上半年,大家不要为这个担心。

  牧原财务负责人高瞳在股东大会上表示,牧原调研了解到市场上的生猪确实少了,猪价有所回升,5月份的卖猪收入有所上涨,是对现金流的缓解。目前公司的经营现金流稳健,四月份经营现金流已经是正的,五月的经营现金流也是净流入。

  牧原此前曾表示,今年一季度末,公司货币资金余额161.16亿元,比年初有所增加,能完全满足日常生产经营,1-4月,经营性现金流基本持平。据了解,目前牧原的融资渠道多为银行,资金使用成本较低,一季度末,未使用的银行授信余额在200亿元左右。

  优势:三大有利要素降低造肉成本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牧原的养殖的真实水平如何?《农财宝典》新牧网记者与行业人士进行了交流。

  要衡量一家猪企的养殖水平,造肉成本是最直观的指标。对很多猪场来说,8元—9元/斤是成本线。根据一季报数据显示,牧原目前生猪养殖完全成本略低于8元/斤,去年年底更是达到过7.5元/斤的完全成本。当前牧原销售的种猪完全成本在1700元/头左右,销售的仔猪完全成本380元/头左右。可以说,牧原的完全成本一直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但它的数据可信吗?广东某大型养殖公司负责人李牧表示,牧原的成本是正常的,主要得益于它全产业链自繁自养的生产模式。如果控制得当,别的公司也能做到。

  具体来看,牧原做得好的地方有哪些?

  首先,饲料成本具有优势。要知道,养殖的最大成本就是饲料成本,为了降低饲料成本,牧原在早期便成立了自有的饲料厂。经过多年的沉淀,牧原在饲料的产量和技术都走在了行业的前列。2021年全国饲料产量2.93亿吨,其中有6家企业年产量超过1000万吨,牧原赫然在列。据知情人士透露,牧原有专职团队观察拍卖市场,采购饲料原料,以降低饲料成本。同时,牧原具有比较先进的饲料配方技术。据了解,牧原集团在2000年便开始推行低蛋白日粮技术。秦英林曾在公开演讲中介绍,2020年全年牧原豆粕用量占比9.8%,而当时行业豆粕的用量占比约为17.7%,牧原的低蛋白日粮技术远远领先于行业平均水平。

  其次是母猪的数量与质量优势。能繁母猪是生猪行业的核心资产。在最近一个猪周期过程中,牧原的能繁母猪存栏量突飞猛进。据牧原股份年报数据显示,2021年末牧原母猪存栏量达283万头,是2018年末的4倍有余,占了全国年末存栏母猪的6.5%。而牧原也在不断淘汰落后产能,以保证生产效率。最新数据显示,牧原目前能繁母猪存栏在260万头左右。

  李牧认为,得益于自繁自养的养殖模式,牧原在母猪的选用上具有更强的优势,母猪结构更好,在降低成本方面具有较大的帮助。牧原股份表示,正常情况下,行业中的三元商品猪会使用杜洛克公猪做商品代杂交,牧原坚持的二元轮回育种体系通过高强度、大样本的持续选育保留了生长速度快、繁育能力好等有利遗传性状。2021年,牧原种猪的窝均活仔数稳步提高,年均提升1.2头。公司目前PSY约为24,MSY约为2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是养殖过程中的生产管理优势。牧原年报显示,公司建立起防病、防臭、防非瘟的“三防”猪舍,并尝试“楼房养猪”,建设高度智能化的综合体猪舍。牧原表示,在育肥阶段,根据猪舍条件及人员熟练程度,公司1名饲养员可同时饲养2400—3600头生猪。去年4月份,牧原曾公布数据,其超级养殖场育肥日增重达1098克,料肉比低至2.32,育肥成活率高达98.9%,养殖完全成本低至约5元/斤。优秀成绩有望复制推广。




  “养猪太难了,哪有这么容易?我们自己的徒弟培养(两年)还不容易教会,不是看几眼就能学会了。”秦英林在2021年牧原股份股东大会上也曾表达牧原的养殖优势还比较明显的观点。

  梁仲冰表示,目前牧原的自繁自养场在防非、降本增效方面有天然的优势。得益于自繁自养、机械化程度高等特点,牧原的猪场可以比较好地贯彻实施有效的生物安全防控措施,同时还能保证养殖数据收集的及时性,帮助公司及时调整养殖技术方案。

  未来:降本增效是关键,屠宰端或成新的增长点

  作为行业龙头,牧原的一举一动都深受关注,那么牧原接下来可以从哪些地方继续突破?

  布瑞克农产品集购网研究总监林国发认为,企业间的优胜劣汰是正常的市场现象,上市猪企的竞争早已进入白热化阶段。生猪行情固然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但企业要长期健康发展,关键在于做好生猪养殖的成本管理,提高养猪效率,只有能在行情不好的时候做到少亏或者不亏,才可能穿越猪周期底部,迎来下一个红利期。

  牧原当前最核心的目标依然是降本增效。牧原称,公司将成本下降的关注重点聚焦在保育、育肥等优化空间更大的养殖环节。牧原官方统计数据显示,今年3、4月份的生猪养殖完全成本较今年1、2月份有所下降,目前略低于8元/斤。未来将通过多方面措施提升养殖效率与生产成绩。一是持续梳理管理问题并强化一线生产的技术标准、措施的执行与落地;二是在核心团队与关键岗位上实施更加严格的管理考核,提升人员能力,优化人岗匹配程度。牧原表示,2022年阶段性最低目标成本7元—7.25元/斤。

  梁仲冰认为,牧原还可以继续发展下游屠宰产业,他算了一笔账,如果按目前市场成熟的屠宰企业每头猪获利约50元的数据来看,牧原如果能完成5600万头的生猪屠宰,屠宰端便可实现约28亿元的利润。

  秦英林在股东大会上介绍,目前牧原屠宰产能已超2200万头,现在一天屠宰销量2万头左右,未来销售跟上,一天屠宰量可以达到4万头,预计今年第四季度或将实现盈利。牧原表示,公司将通过提高屠宰厂运行效率、提升产能利用率、拓宽销售渠道、优化销售结构、降低生产成本等多种措施,支撑公司2022年屠宰业务实现盈利。今年全年生猪屠宰目标在1000万头以上。

【版权声明】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相关阅读 牧原 数据 出栏

服务热线:400-808-6188

Copyright©2010-2022 https://www.zhuw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