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养猪资讯 > 行业点评 > 正文

七成散养户黯然离场,养猪人不相信眼泪!家庭猪场路在何方?

来源:金立刚 猪兜 2022-09-28 09:31:01| 查看:

  近日,笔者在浏览豆瓣时无意中看到一个有意思的话题。

  提问者:中小散户会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吗?

  优质回答者:从2021年到2022年上半年,猪价低迷,饲料成本疯狂上涨,养殖户赔钱,又把养猪业推向了风口浪尖。大型猪企逆势扩张,中小散户加速退出。于是,大家说,中国养猪业的未来是工厂化养猪。

  有人给出这样的答案:由中小散户向规模化养殖发展趋势不可逆转。

  还有人给出乐观的预判:未来,家庭猪场会成为我国养猪业的主力军,这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

  大北农集团常务副总裁易敢峰博士曾经预测:欧洲模式是中国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未来会出现规模化集团养猪和家庭农场并存的模式,而国内30头母猪以下的散养户会退出市场。

  看完这些,笔者陷入了沉思。那么,这种以家庭为主的养猪模式的中小型家庭猪场,是黯然退出历史舞台,还是大放异彩、拥抱未来?

  我们不要急于下结论,而应当通过一些有价值的信息,来探求答案、印证答案。

  家庭猪场——一段不曾被遗忘的社会变迁史

  家庭猪场,通俗地说就是以家庭为主体的养猪模式,从事养猪业的生产经营,并以养猪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家庭经营主体。

  家庭猪场的崛起、繁荣与变革,映射出我国养猪业近几十年产业结构发展升级的进程。

  我国生猪养殖经历了四个时期:小农经济时期、集体经济时期、改革开放初期,以及当前转型时期。

  在小农经济时期,也就是从建国时期到改革开放前夕,我国养猪是兼业饲养,以小农经济为主。彼时,养猪只是为了自给自足,属于家庭副业。

  到了集体经济时期,养猪主要是为了肥田增粮,吃肉在其次。

  到了改革开放初期,养猪则变成了以增肉增收为目的,当时提倡多种经营,发展家庭养殖,支持重点户养猪。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2000年,是我国生猪产业快速发展的时期,肉类年均增长速度高达9.3%。

  值得一提的是,90年代,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养殖业也有了新变化,小规模的家庭农场成为主流,农业农村部曾把年出栏50头肉猪的养殖场,定义为规模化养殖场,但能达到50头的养猪场寥寥无几。当时,农民家里每家每户都会养一两头年猪。

  到了转型时期,养猪的意义被赋予了“使命”——为国计民生养猪,生猪产业地位得到高度重视。生猪饲养已从原来的家庭副业演变为农业农村支柱产业。据农业农村部官方数据显示,我国生猪饲养量约占世界生猪总养殖量的50%。

  顺流

  2000-2010年,我国家庭猪场迎来了黄金发展期。全国各地涌现出大批小规模养猪场,为我国居民餐桌丰富作出了巨大贡献。

  2013年,“家庭农场”这一个概念首次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中,进一步助力家庭农场的发展。同年3月,农业农村部首次对全国家庭农场发展情况开展了统计调查,在全部家庭农场中,从事养殖业的有39.93万个,占45.5%。

  2014年,我国农村的大型养猪场并不多见,绝大多数为养一两百头母猪的家庭猪场。后来,集团猪企陆续涌入农村,大型养猪场逐渐增多。但在2018年非洲瘟疫来临前,农村仍然以家庭猪场为主。

  近几年,为了鼓励生猪养殖,我国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家庭农场扶持政策措施。农业农村部公布,2019年畜牧类家庭农场14.8万个,其中种养结合类家庭农场占比较2015年提升2.7个百分点。我国对家庭农场的规模仍没有明确划分,业内普遍将其划定为自繁自养经产母猪30-100头。

  家庭猪场是在2002-2003年左右逐渐增多的,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当时土地、环保等方面要求比较宽松,农民与其离家打工,不如在家养猪;二是有的农户养三五头猪后尝到甜头,逐渐扩大规模;三是部分畜牧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在大型猪企积累了一定经验后,自己回乡创业养猪;四是亲戚手里有余钱,出资支持家里人养猪创业。

  当然,产能的需要、养殖效率提升,以及2008年高致病性蓝耳病后猪价上涨,都是吸引农户养猪的理由。

  据福建省畜牧业协会会长薛永钦回忆,福建家庭猪场最多的时候是2003年-2015年,彼时家庭猪场出栏量占总产量的50%-60%。



  有业内人士表示,家庭猪场拥有大型猪企不具备的优势:一是模式优势:种养结合,环保又经济;二是成本优势:猪场建设和饲料等成本相对较低;三是管理优势,自己家人养猪更细心负责;四是肉质优势:饲喂自己种的玉米、水稻、红薯、青菜等等农作物,肉质更鲜美。

  甚至有人说,家庭猪场是未来乡村振兴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支柱。

  然而,家庭猪场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多重挑战。

  正如《顺流逆流》里的歌词一样,诉说着大批养猪人的心声:“不经意在这圈中转到这年头,只感到在这圈中经历顺逆流。”

  逆流

  近几年,受疫情、环保、市场行情、效益下降多重因素叠加,导致家庭猪场养殖量逐渐减少。

  一是疫情因素。我国动物疫病病源种类多,其中2018年暴发的非洲猪瘟杀伤力最大。受非瘟影响,养猪人有的暂时离开行业,有的彻底告别行业。一时之间,家庭猪场减少40%以上。据河南某一业内人士透露,河南养猪散户减少约70%左右,以后估计也很难恢复到原有水平。有的家庭猪场遭遇一两次非瘟,复产后遭遇失败,对养猪逐渐丧失信心,甚至选择离开养殖业。

  二是环保因素。自2015年新环保法实施以来,全国各地掀起了史上最严的“环保风暴”。由于地理位置不合适或无力购买高昂环保设备处理粪污问题的家庭农场无奈退出。甚至一些地方借环保名义,禁养、限养,强拆猪场。

  引用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辛国昌略带讽刺意味的一句话就是:“2010年-2018年,全国拆除猪场27.3万户,存栏减少4800万头,如果一年出两茬猪,那就是损失近1亿头猪。”

  雪上加霜的是,当时被拆的猪场以中小居多,部分地方为弥补损失的产能和保证GDP水平,又迅速引进大集团猪企进驻。环保风暴仍在继续,家庭猪场在缩减。

  三是市场行情因素。2006年以来,我国养猪业已经经历了4轮猪周期。每轮猪周期都会倒下一波家庭猪场,更何况面临超级猪周期叠加非瘟风险,不少家庭猪场亏得血本无归。

  四是效益下降。养猪进入高成本时代,水电费、雇工费、饲料成本、防非成本、粪污处理成本等价格上涨,这是一道并不利于养猪人的算术题,让其中一部分养猪人动摇了继续养猪的意志。

  当养猪风险与利润不成正比时,那么养猪人的养猪意愿必然降低。养猪是农户的重要收入来源,养猪门槛提高或养不成猪,会带来很大的社会问题。

  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全国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有2.3亿户,其中养猪场户还有1800万户。

  很多养猪人深谙,在下一轮猪周期开启之时,饱经风霜的养殖场本能地开始紧张起来,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每一次猪周期都是新一轮淘汰赛的开始,残酷的竞争没有握手言和,在这样的竞赛中每一个家庭农场都深知,虽然规模不是最重要的,然而规模越来越成为生存的重要砝码,如今中小型家庭农场正面临着强还是大的两难选择。

  此前,从散养户发展起来的中小型家庭猪场保持了低成本和精细化管理的优势,这是中大型和超大型养殖场无法与之相比的,可随着低利润时期的到来,规模小的劣势掣肘家庭猪场的发展。

  当投入产出比与风险收益比的低下,让他们左右为难:要么扩大规模,扩大规模就意味着雇人管理,那么就会丧失赖以生存的传统优势,导致经营管理水平下降,同时成本快速增加,这如同快速自杀。要么固守原有的方式,那样只是暂时性地躲避了风险,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危机时刻存在着,并且如同绞索越勒越紧,这相当于慢性自杀。

  不仅如此,家庭猪场普遍会遇到销售问题,收猪者都希望装满一整车猪,那样才最划算,但是家庭猪场一次性出栏的数量基本上装不满一车的。而且很多政策都偏向于大集团,这意味着家庭猪场的前景可能会越走越窄。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仍有不少中大型猪场建设、投产,大型猪企产量越来越大,家庭猪场未来该如何生存?

  难道家庭猪场就真的江河日下了?

  答案是否定的!

  出路

  家庭猪场不必因为眼前的规模不够大而殚精竭虑。规律和事实告诉我们:在危机面前首先倒下的是丧失信心不战而败的人,其次是盲目自大的人,再次才是实力不济的人。那么家庭猪场有哪些可能行之有效的出路呢?

  近几年的政策文件中多次提及要大力支持家庭农场发展。

  从长远来看,乡村振兴是实现国内共同富裕长期目标和稳增长短期目标的重要环节。而我国是全球猪肉消费第一大国,进入向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的新发展阶段,家庭猪场如能把自身发展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行动上,从是否有助于乡村振兴的角度出发去养猪,无疑具有竞争力。

  首先,要做到高质高效的养猪。家庭猪场在保持饲养管理方面的领先的同时,要精益求精地提高生产成绩,降低成本。其面临的主要困难是规模效益低、组织化水平不高。要应对这些挑战,家庭猪场除了积累养殖经验、提升养殖技术,努力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的同时,从避短的角度出发,可以考虑走个性化、特色化的道路。

  其次,家庭猪场不但要提供足够的肉类供给,还要提供高质量的猪肉产品,让人吃得安心,吃得有味。发展安全猪肉、风味猪肉,就是服务乡村振兴。

  第三,要做好节能减排,低碳养殖,让家庭猪场逐步达到真正对环境无污染,让养猪行业融入乡村,与自然和谐共生。养猪人也要积极关注、响应所在地的相关政策方针,要知道政策既是指导,许多时候也是红利;要把自身的发展利益与地方的发展利益相结合,要把短期发展与长期发展结合起来,正确认知短期收益和长期收益的关系。环保养猪,就是服务乡村振兴。

  第四,家庭猪场要抓住乡村振兴中的战略与步伐,寻找并抓住机遇,实现借力发展。

  以湖南佳和集团为例,他们巧借乡村振兴,发展生态小农庄养殖,成功地实现了种养与观光旅游及绿色环保食品相结合,使家庭猪场彻底摆脱了比较单一的养殖模式。既充分解决了农民发家致富的问题,又充分利用农场主的自身资源优势,创建了花园式的生态庄园。既为城里人提供了假日休闲场所,又解决了他们购买有机生态农产品的难题,还使自己生活在优美的景色之中,一举三得。使原本单一的家庭猪场的收益来源广泛、附加值高、抗风险能力强、可持续性强。

  第五,走合作社或者协会道路。“猪场主”们通过组织,形成某种紧密的利益关系,并且分工合作,共进同退,由利益共同体升级到命运共同体。让合作社或者协会的领导人带领大家互惠互利,借力打力,以小博大。

  第六,加盟养猪大企。现在许多大集团在发展产业化的过程中,需要一大批家庭农场相配套,由于大集团的资金实力、技术能力都很强,加盟他们就等于解决了困扰绝大多数中小型家庭农场的各种难题。

  不难看出,家庭农场的前路大有可为,要走的路还很久远,并非某些人所说的那样不堪。

  不过,不同水平的家庭猪场生存与发展空间是不同的,生存与成长的关键点不在规模,而在于成长性。必须强调,其实这场竞赛比拼的就是猪场执业者们的格局思路与身体状况,敬业从来都不是农场主的问题,问题是工作的有效性。

  未来家庭养猪场未必能挣很多钱,但是能通过挣一些钱,来解决很多现实、接地气的问题,这是其他大型养猪企业难以企及的。

【版权声明】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相关阅读 散养户 养猪人 猪场

服务热线:400-808-6188

Copyright©2010-2022 https://www.zhuw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