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养猪资讯 > 行业点评 > 正文

“减量替代”国家出手,谁给了豆粕连涨的底气?

来源:金立刚 猪兜 2022-09-30 09:17:40| 查看:

  9月19日,农业农村部召开了豆粕减量替代行动工作推进视频会,提出豆粕减量替代是应对外部供应不确定性的被动选择,这对于养殖者节本、饲料生产者节料、全行业增效和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熟料,自视频会议之后不久,豆粕价格出现了连续上涨。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9月28日豆粕现货全国均价为5146元/吨,这与春节期间维持的3600元/吨相比,上涨了43%。

  在减粕行动下,豆粕价格连续上扬,究竟为哪般?豆粕价格居高不下引发的蝴蝶效应对我国生猪养殖业造成怎样的影响?如何纾解豆粕贵难题?

  十足的底气

  今年上半年,养猪总体低迷,大部分猪企遭遇亏损。到了下半年,截至9月29日,生猪市场进入上行周期,生猪价格超越成本线,养殖盈利好转。但下半年,受大环境的影响,国内主流饲料企业纷纷开启涨价模式,作为生猪饲料之一的豆粕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涨幅。

  究其原因,这与国际大环境密切相关。

  当前,我国大豆来源主要依靠进口,但由于南美洲大豆主产国巴西、阿根廷今年遭遇了严重的干旱天气,造成大豆减产,而北美洲大豆也因为气候原因导致品种优良率不断下滑。天灾导致国际大豆供应偏紧。今年9月,大豆到港规模持续减少,油厂库存不断消耗,豆粕供给压力陡增。

  纵使我国大豆的产量在近10年有了50%的增长,但面对畜牧业的强大需求,仍然是杯水车薪。

  我国大豆的进口依存度已经连续9年超过80%。在最近3年来中美贸易摩擦的激烈交锋中,大豆成为我国博弈中的一张王牌,但是中国对进口大豆的深度依赖造成对进口大豆的限制政策无法长期持续。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问题。

  早在9月7日,离岸人民币对美元触及6.99,到了9月28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11,创2020年6月2日以来新低。人民币贬值,对进口不利,无疑会反映到大豆的进口成本上,对大豆产业链的中下游不利。

  物以稀为贵。当需求端持续回暖,就必然出现供需失衡,豆粕接连上涨也就不足为奇了。

  蝴蝶效应

  美国麻省理工气象学家洛伦兹曾经说过:“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2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业内人士都知道,因国际地缘冲突以及南美异常气候等不可抗力,导致我国大豆进口成本上涨或进口量不足,进而影响到国内大豆以及大豆制品的价格。豆粕是大豆在经过榨油之后产出的副产品,也会跟着“粕凭豆贵”。当豆粕持续上涨,势必会抬高下游养猪行业的养殖成本,而养猪户同样会把成本折算到肉价上,进而推高猪肉价格。最终来买单的还是消费者。

  肉贵伤民,猪肉价格直接关乎民生的餐桌问题,想必这也是政府、行业以及终端消费者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伴随着近期豆粕价格上涨,饲料涨价再次成为政府和行业关注的焦点。养猪成本持续攀升,如同压在“猪企”身上的一块巨石,阻碍了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有时候直击困难不如绕道而行,来一场“曲线救国”。

  给“豆粕”降降温

  不管豆粕供应紧张格局延续多久,我们仍要把目光投放到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大豆主要进口国上。

  很多券商认为豆粕价格将继续上扬,但笔者认为,继续向上注定受阻。主要表现在美豆反弹受阻,限制市场追高情绪,高涨的豆粕价格将会抑制豆粕需求。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近期国家已经看到豆粕价格上涨带来的不利影响,并开始对此采取针对性措施。

  豆粕价格上涨关乎国计民生。近年来,如何纾解豆粕贵难题,成为摆在政府、行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自中美贸易战以来,政府方面在积极探寻应对之策。

  202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调整优化饲料配方结构,促进玉米、豆粕减量替代”等要求。

  为此,农业农村部建立完善饲料原料营养价值数据库及应用平台系统,于2021年4月上线;另一方面,组织成立全国动物营养指导委员会,制定发布“猪鸡饲料玉米豆粕减量替代技术方案”,引导行业应用低蛋白日粮和玉米豆粕减量替代技术方案。

  随着低蛋白日粮和精准配方技术的推广应用,饲料工业对合成氨基酸特别是异亮氨酸等小品种氨基酸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加。

  图片

  2021年4月,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也更新了《仔猪、生长育肥猪配合饲料》团体标准,将猪配合饲料中的蛋白水平推荐量下调1.5%,之后团标上升为国标。随后,《猪鸡饲料玉米豆粕减量替代技术方案》及相关技术规程发布,明确在猪饲料中豆粕减量5%-10%。

  两年来,在政府的努力下,豆粕减量替代行动初见成效。在需求端压减豆粕用量,在供给端替代资源供应。



  从近日豆粕减量替代视频会披露的数据来看,2021年,全国养殖业消耗的饲料中豆粕占比降到15.3%,比2017年下降2.5个百分点,节约豆粕1100万吨,折合大豆1400万吨,相当于1亿亩以上耕地产出。

  在没有替代的正常情况下,豆粕在畜禽饲料中的占比约为17%,替代后豆粕占比可降到11%。替代原料主要包括菜粕、棉籽粕、葵花籽粕、玉米蛋白粉等。豆粕中所含氨基酸种类较为全面,其他杂粕所含氨基酸种类不全,因此使用时需要额外添加氨基酸类添加剂。

  不过,必须正视的一个事实是:当前,“豆粕替代”难点在于:杂粕供给量不大,跟大豆相比,很多原料标准化程度比较差。饲料转化也需要对杂粕的营养成分和消化吸收率进行分析,需要做大量的基础研究。

  企业方面在豆粕减量替代的创造力上同样展示出了积极的作为:通过提高动物饲料消化吸收率,减少豆粕用量;用蛋白质含量更优的其他饲料替代豆粕……

  其中,牧原实现了生猪低蛋白日粮应用、新希望实现了猪禽多元化日粮应用、海大集团实现了杂粮杂粕类原料高效利用等。

  豆粕减量替代已成趋势,在政府和行业共同推进下,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豆粕减量替代会全方面覆盖。从技术上突破壁垒,在饲料配方上,研发出以低蛋白日粮为核心的替代品,增加其他粕类使用量的同时,补充氨基酸平衡饲料营养。

  没有永久的上涨,也没有永久的下跌,因为市场就在那里。

【版权声明】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服务热线:400-808-6188

Copyright©2010-2022 https://www.zhuw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