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养猪资讯 > 行业点评 > 正文

被寄予厚望的家庭农场能否撑起中国养猪业的未来?

来源: 金立刚 猪兜 2022-10-11 09:39:22| 查看: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笔者又一次引用了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不久前说过的8个字:“肉贵伤民,肉贱伤农”。

  回看近两年的猪肉市场行情,养猪人会不由地感慨现实的残酷!当史上最惨的猪周期叠加不可抗疫情、刚性环保等因素,许多猪农遭遇了血本无归,不计其数的散养户黯然离场。

  在经历了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的不如意后,猪农们发出了阵阵唏嘘和嗟叹,并开始了反思:到底什么样的生猪养殖模式,适合当下以及未来养猪的发展方向呢?

  2006年以来,我国养猪业经历了4轮猪周期。不难发现,每一次猪市浪潮侵袭过后,总会有“两种人”岿然不动。一种是掌握大资金的人,也就是财力雄厚的行业巨头,他们往往能捱过困境,并能在周期低谷时抓住机会,通过“走马圈地”,趁机占领更多市场;另一种是经营家庭农场的人,他们以农村自有土地为经营场所,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自产的农作物喂养牲畜,形成了一种成本极低的养殖模式。

  那么,中国未来的养猪业,到底是该走由大集团主导的“美国模式”,还是以家庭农场为主的“欧洲模式”?不论是哪一种模式,都有拥趸。

  分庭抗礼?

  首先,笔者抛出一个问题:“养猪巨头会无限扩张下去吗?”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必然会形成“一超多强”格局,这与“美国模式”异曲同工。

  在美国,猪企巨头的出现,对美国国内小规模养殖户的利益影响很大,尤其是在生猪定价权方面。

  我们可以参考“美国模式”的优势,但无法完全复制,因为这是由国内的基本国情决定的。中国幅员辽阔,市场需求量大,适合多元化的产业组织模式。

  布瑞克咨询高级研究员徐洪志给出的观点值得借鉴:“对于国内‘一超多强’的养猪业格局,预计再经历两个猪周期,即2030年之际,头部猪企扩张将会达到极限。至于牧原股份,按其目前养殖项目土地储备,如果全部建成使用,出栏规模可达7000万头,未来出栏规模可能会进一步扩张,但达到年出栏1亿头的难度很大。”

  因此,就前面的提问,笔者认为,受用地、管理、资本和盈利能力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头部猪企的无限扩张是不可能的。在未来的某一时间,其行进的脚步必然戛然而止。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小散养殖户仍会长期存在。尤其在生猪养殖成本方面具有天然优势的家庭农场,因体量不大,调整灵活,具有顽强生命力,这将是我国生猪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双胞胎集团董事长鲍洪星曾表示,未来中国的养殖业可能会出现两极化:一个是公司制。就是以大公司来主导,未来10年占比在40%左右,类似于美国的斯密斯菲尔德公司,他们自养大量母猪,然后把母猪生下来的猪仔留给农户在田间进行养殖;一个是以家庭为单元的社会养殖结构,未来10年占比接近60%左右。他认为后者是最有效率的,最认真负责的。

  很多业内人士认为,家庭农场是未来乡村振兴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支柱。在未来的发展中,它或将和“一超多强”二分天下。

  那么,家庭农场真的会如许多人预料的那样,撑起中国养猪业的未来吗?

  政策加持

  首先,我们来温故一下“家庭农场”这个舶来名词的字面解释。

  2013年,“家庭农场”的概念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知乎上对家庭农场做了通俗的阐释:在中国,它类似于种养大户的升级版。通常定义为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不难看到,家庭农场是生猪生产的重要力量,支持家庭农场养猪是实现稳产保供目标的有效措施,也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家庭农场要想发展的既好又快,离不开政策扶持和支撑。只有扶持措施落实到位了,才能让家庭农场经营更好、更快地实现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

  自9年前中央一号文件给家庭农场定了基调之后,中国各级地市也相继出台了利好政策。

  从最近三年的补贴来看,各级政府对家庭农场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2020年6月,江苏省出台指导意见,鼓励发展家庭农场生猪养殖。

  意见明确,各地要在发展大型集约化生猪养殖的同时,通过帮扶带动,多渠道、多形式引导支持家庭农场养殖生猪。坚持“一场一策”原则,加快养殖场升级改造,向适度规模(年出栏生猪1000头以上)、种养结合型家庭农场转化。

  鼓励大型养殖企业采取“公司+家庭农场”合作经营模式,带动中小规模场提档升级。强化示范引领,开展技术培训和服务指导,集成推广一批种养循环适度规模生产模式。

  同年6月,四川内江出台了“新建生猪家庭农场补助”“育肥猪价格指数保险补助”“闲置生猪养殖场改造升级防疫设施补助”“生猪标准化示范场创建奖励”“新增能繁母猪补助”等干货政策,并且充分发挥生猪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增加规模生猪养殖场。

  2021年,吉林延边对家庭农场有贷款贴息;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可以享受到各项国家农业财政的补贴政策;对水田、蔬菜及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50公顷以上、旱田面积达100公顷以上的家庭农场,扩大到可以一次性享受5台农机购置补贴;对家庭农场农作物保险给予补贴,加大资金的支持力度;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家庭农场经营者可以使用集体土地建设生产经营用作临时建筑物。

  同年,山东曲阜出台的家庭农场补贴政策更为诱人。注册登记面积在200亩以上、合同5年以上、总投资30万以上的,最高能拿到10万元补贴资金。

  2022年,家庭农场相关的利好政策进一步在各省市推进。

  天津市按其转入的土地面积,以每亩4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助,最高补助金额不超过10万元。

  湖北武汉通过验收,对经市农业局、市财政局批准立项且达标的种植业、水产业专业型家庭农场,种养综合、循环农业型家庭农场新建的基础设施部分予以补贴补贴采取“先建后补”的方式,年底检查验收后,拨付补贴资金。

  安徽宿州家庭农场连片流转土地100亩以上的,每亩奖补200元,连补3年,分年度兑现;对从事设施农业、养殖、特色种植等产业被认定为中小型和大型家庭农场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补3万元和5万元。

  江苏徐州铜山区对效益好的家庭农场给予3到5万元的奖励,对年销售业绩100万元以上的家庭农场,给予实际销售收入1%的奖励,最高不超过5万元。还有贴息扶持,最高额度为5万元,可连续享受。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不得不承认,政府的目光更长远,因为“家庭农场”四个字所承载的厚与重,意义深远。

  自带利好基因

  有了政府的加持,加上地利优势、家庭人员的和谐,笔者认为,家庭农场的未来一片光明。

  无论是政府还是行业,抑或是养猪人,站在不同高度,大家看问题的角度不一,但他们通过家庭农场的固有基因,看到了其自带的共性光环。

  笔者持乐观态度的依据是,家庭农场一定是和种植业紧密配合的,其最大的优势就是环保优势。即把畜禽的粪污做了有机肥处理之后还田,这有点贴近于“桑基鱼塘”的农业生产模式,是有利于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在人工和能源大幅涨价的情况下,降低了不少环保成本。单凭这一点,大型养猪场是无法做到的。

  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曾表示:“大型养殖场,由于规模巨大,粪污堆积,一旦降雨就会导致粪污对江河湖海、对土壤的严重污染。目前,像欧洲这样的农业资源环境条件比美洲要小得多的地方,他们正在让大型养殖场渐次退出。

  除此之外,家庭农场养殖还有哪些优势?

  首先,养殖成本优势。一般而言,大多家庭农场主都是养猪区域土地的拥有者,无需考虑房租地租等问题。不用雇工,省煤、省电、省水、省人工,减少资金压力,减轻了对贷款依赖。而且家庭农场能够充分利用农家现有资源,自己种植部分饲草饲料,这是集团化大型养猪场望尘莫及的。

  其次,工作效率优势。因为家庭农场的雇工就是养殖户本身,自己给自己当老板,这样工作效率也会大大增加。毕竟,这关乎到家庭农场的收益状况,养殖户用“主人翁”的心态和创业者的姿态,认真耕耘,学习养殖技术的积极性也会高很多。如此一来,仔猪的存活率大大提升,生猪的患病风险大幅降低。

  第三,“船小易调头”。家庭农场形式养猪比较灵活,投入可大可小。就好比说,夫妻两人经营一个家庭农场,在不使用雇工的情况下,一般自繁自养情况下年出栏量可达到500头左右,随着养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设备的不断更新,家庭农场在遭遇外部环境突变的情况下,适应能力也会更强。家庭农场主比普通农户更具有规划性,更能利用技术、信息、机械,更能把控市场使自已的农业劳动成为值钱的有效劳动。

  第四,生猪行情可期。以2022年10月上旬为例,由于目前市场缺猪又缺肉,生猪以及猪肉方面供给仍较为紧缺,国内猪价也开始出现持续上涨。原本在国庆节后消费理应疲软,但结果却恰恰相反!在目前生猪供应不足以及进口猪肉量大幅缩减的情况下,如果后期存栏量同比增速持续下降,不排除明年一季度生猪价格将有进一步上涨的可能。

  有人说,家庭农场养殖规模扩大一些不就是中小型养殖场了吗?为什么不扩大规模呢?其实,家庭农场养殖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才是最适合的选择。

  因为我国是一个用“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人口”的国家,这说明我国不会走美国那种大农场的发展道路,而是因地制宜,从自己有限的土地上精耕细作,以此创造出更大价值。

  有专家表示,在国家扶持家庭农场的大背景下,加之目前生猪市场的持续回暖,家庭农场养猪或将迎来新一轮高潮。

  可以预见,家庭农场一定会成为中国猪业未来的生力军。

【版权声明】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服务热线:400-808-6188

Copyright©2010-2022 https://www.zhuw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