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养猪资讯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人造肉”若被端上餐桌,你会吃吗?为啥?

来源:农民日报 2019-06-17 17:41:29| 查看:

 
  日前,美国“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BYND.US)将发布其上市后对外公布的首份财报:截止2019年3月31日的季度财报,净营收4020万美元,同比增长215%,大超市场预期的3890万美元。
  
划重点
  
什么是“人造肉”?
  
它有什么特点?
  
会尝试么?

 “人造肉”若被端上餐桌,你会吃吗?为啥?   
  
  人造肉技术采用的是细胞体外培养技术的是从生物体内取出组织或是细胞,将其放置于模拟的体内生理环境中,在无菌、适当温度和一定的营养条件下,使其生存和生产。
  
  具体点来说,就是从动物体内提取肌肉组织,从中分离提取得到肌肉细胞和脂肪细胞,并将其肌肉细胞放置于血清中进行培养。血清中富含肌肉细胞生长分裂所需的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肌肉细胞利用这些营养成分,可在血清中迅速生长、分裂,并连结成细长的肉丝状物质。这时,再在其中加入适量的脂肪细胞,可使得肌肉细胞与脂肪细胞交联形成类似肉类的组织,这即为通过细胞体外培育技术制备得到的“人造肉”。
  
  “人造肉”发展简史
  
  “人造肉”的发展要追溯到一百多年以前,它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912年,法国生物学家亚历克西·卡雷尔将鸡的一块心肌组织放在营养液中,这块组织持续跳动了20年。这一神奇的实验,给医学界带来了新的灵感。
  
  上世纪50年代,一位在二战中饱受摧残的荷兰医生威廉·凡·埃伦,开始真正尝试在体外培育肉。此后20多年,他孤独地把自己的一切都押注在这样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上。
  
  1981年,科学家成功地分离出小鼠胚胎干细胞并建立了体外培养条件。这些干细胞可以无限地分裂,也可以分化为许多组织。
  
  1999年,荷兰医生威廉·凡·埃伦医生从医学界调转船头——凭借“运用细胞培养法进行肉类工业生产”,他获得美国国家专利和国际专利,人工培育肉成为一个关于未来的议题。
  
  2012年,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的科学家马克·波斯特博士,终于在全球首次成功培育出了人造肉,人造肉第一次从科幻变成了科学。
  
  2013年,马克博士创立了Mosa Meat公司,开创了试管肉行业。同年,在实验室,马克·波斯特把培养皿中所培育的造价33万美元的人造牛排送入烤盘。
  
  2019年5月2日, Beyond Meat正式挂牌上市,股价当天大幅暴涨了163%,“人造肉”才真正被大众熟知。
  
  “人造肉”与普通的肉类有什么区别?
  
  形态
  
  “人造肉”相比普通的肉类,其形态不是常见的完整块状,而是呈肉糜状,因此其作为食物的烹饪形式多为肉饼、肉丸、肉条等。
  
  除此之外,其色泽、口味也比正常的肉类要淡很多。
  
  营养
  
  由于“人造肉”为人工培育,其营养成分比普通的肉类更为可控。在培育的过程中,人们可以通过控制加入脂肪细胞的多少,调节成品肉中的脂肪含量,从而培育出更适宜人类各种需求的肉质。
  
  除此之外,人们还可以通过控制加入脂肪的种类,来调控成品肉的功效,如若在肉的培育过程中用OMEGA-3脂肪酸替代普通脂肪酸,则食用此类肉质,其对心脏的保健效果要比普通的肉更好。
  
  产量
  
  “人造肉”的产量比普通养殖高,甚至高出普通养殖业39倍。在理想情况下,通过“人造肉”技术,仅通过1小块牛肉组织就可培育出10000公斤“人造”牛肉。按照每头牛的净宰率在45-50%来估算,一头估重为500公斤的肉牛,其净肉的重量最多仅为250公斤,即要达到“人造肉”技术达到的产量,至少需要40头肉牛!
  
  “人造肉”存在哪些优缺点?
  
  “人造肉”相较于普通肉,有着产量高、营养价值高等多个优势,那它是否就真的完美无缺呢?下面我们一起看看!
  
  优点
  
  补充畜禽肉缺口
  
  中国2018年猪肉产量5415万吨,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50%,但仍然供不应求,2018年猪肉进口量120万吨。今年我国猪肉供需缺口将突破650万吨,明年猪肉供需缺口进一步增加,预计将接近880万吨,人造肉能有效弥补这一缺口。
  
  营养可制定
  
  由于”人造肉”为人工培育,其营养成分比普通的肉类更为可控,从而能培育出更适宜人类各种需求的肉质。
  
  增加人类直接食用作物
  
  数据显示,全世界每年有55%的农作物直接被人类食用,大约有36%作物被用在畜牧业上,剩下的9%被用在制造生物燃料以及其他产品。用“人造肉”代替原有肉类产品,减少作物直接用于畜牧业,增加人类直接食用作物。
  
  更环保更健康
  
  研究证明,生产一公斤牛肉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和一辆经济型轿车行驶100公里的排放量大致相当。相比之下,在实验室培育出的人造肉,就显得更环保也更经济。此外,“人造肉”还可以解决畜牧业激素和抗生素的滥用问题。
  
  缺点
  
  人造肉”目前还存在着以下这些缺点,若要大规模发展,仍需再经过一些深入研究。
  
  成本高
  
  目前培育得到的人造肉,单价高达4800美元/千克,远非普通消费者所能承受的。目前培育细胞采用的多为胎牛血清,但胎牛血清目前的售价极高,造成人造肉的成本奇高。
  
  仍不能被大规模投产
  
  目前培育技术下的细胞分裂速度仍不够快,尚未达到理想情况下的速度。并且“人造肉”在培育过程中,细胞对环境中的渗透压、温度、酸碱度、CO2浓度都有着十分精密的要求,且细胞培养液非常容易受到杂菌(如酵母菌、霉菌)污染,从而导致产物制备失败,若这类肉流入市场被人食用,则很有可能造成食物中毒。这些条件大大增加了对生产环境和技术能力的要求,使其目前仍不能被大规模投产。
  
  实际监管困难
  
  由于“人造肉”市场发展刚刚兴起,这种肉类属于新型肉类,有关监管部门对于其属性的划分尚不明确,现有的监管法规范围也不适用于“人造肉”。
  
  综上来说,“人造肉”在目前环境负荷过大、人口不断攀升的大环境下,或许会成为未来人类肉质来源的发展趋势,但其在发展过程中还需要科学家们不断的探究、优化,以及相关监管部门的有效监管,才能成为人人都能负担得起的、且可放心消费的“平民食物”。农友们是怎么看待“人造肉”的呢?欢迎下方留言。
  
 

【版权声明】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服务热线:400-808-6188

Copyright©2010-2022 https://www.zhuw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