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养猪资讯 > 国内新闻 > 正文

小心!科学家发现我国田间至少存在4种以上的低致死率非瘟变异株,有一定隐蔽性

来源:光明日报 2021-05-20 08:56:29| 查看:

  4月份以我国部分省区出现了非洲猪瘟基因Ⅱ自然变异流行株,该病毒流行株呈低致死率,但依然表现出明显的毒力残留和很强水平传播能力。

  记者17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获悉,2020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国家非洲猪瘟专业实验室在开展非洲猪瘟流行病学监测及病原学研究中发现,我国部分省区出现了非洲猪瘟基因Ⅱ型自然变异流行株,但该病毒流行株呈低致死率。相关研究成果已于2021年2月26日在线发表在期刊《中国科学生命科学》上。

  近年来,非洲猪瘟的流行对生猪产业造成较大冲击。目前,全球范围内非洲猪瘟病毒已鉴定出至少24种基因型。其中亚洲主要流行基因Ⅱ型。时下,非洲猪瘟尚无商品化疫苗或有效治疗方法,早期诊断及感染猪群扑杀是防控主要策略。因此,开展流行病学监测和流行株的基因组变异等研究,对非洲猪瘟防控具有关键指导意义。

  据了解,国家非洲猪瘟专业实验室于2018年分离鉴定了我国第一株非洲猪瘟病毒HLJ/18。2020年6月至12月期间,该实验室课题组在我国部分省区开展了较为系统的非洲猪瘟病毒流行病监测工作,共分离出22株基因Ⅱ型非洲猪瘟流行毒株。与最早的分离株HLJ/18相比,2020年分离株基因组序列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包括核苷酸突变、缺失、插入或短片段替换等。课题组发现,其中部分变异毒株显示出相对较低的毒力,但依然表现出明显的毒力残留和很强的水平传播能力,高剂量感染仍能引起亚急性和慢性病程,并部分致死感染猪只。

  本研究发现,我国田间至少存在4种以上的低致死率非洲猪瘟基因Ⅱ型自然变异株。其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很可能已在田间猪群中流行,造成持续的感染、慢性病程甚至死亡,给非洲猪瘟早期诊断带来很大障碍,为我国非洲猪瘟防控带来全新的挑战,必须加以高度重视,尽快制定和采取应对策略。

【版权声明】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服务热线:400-808-6188

Copyright©2010-2022 https://www.zhuw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