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养猪资讯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秦英林:坚持创新引领,让新质生产力成为前进动力

来源:大河财立方 2024-03-11 09:48:47| 查看: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在人民大会堂听取政府工作报告,“新质生产力”成为热门词汇,引起代表委员们的广泛讨论和高度关注。

  “新质生产力体现在创新上,包括工艺改进、技术升级,从而达成生产效率的提升、成本的降低、产出的提高、价值的增加以及盈利能力的增强。”近日,在接受大河财立方采访时,全国人大代表、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表示。

  在他看来,未来企业的发展,一定是在创新层面上求生存。如果没有创新支持发展,企业就成了落后生产力,成为行业退出者,大量资产将成为沉没成本。行业越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空间就越大,技术创新的推动力也就越强。



  创新引领,实现养猪持续发展

  2019年,非洲猪瘟席卷而来,导致生猪产能严重短缺,价格飙升至历史高位。这一局面为养猪业带来了超额利润,进而吸引了大量资本的注入。在资本的推动下,生猪产能得以迅速恢复。然而,到了2021年末,全国生猪行业的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量已恢复至猪瘟发生前的水平,导致生猪价格持续下滑。行业整体陷入“猪周期”的低谷,猪价长期低迷,使得从业者面临生存困境。

  然而,秦英林坚信,只有坚定不移地推动创新,提高养猪效率,降低成本,才能抵御“猪周期”的冲击,实现养猪业的持续发展。他表示:“猪周期是回避不了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创新和提效降本来应对。”

  2023年,牧原股份深入挖掘每头猪的生长潜力,并发现每头猪还有600元的提升空间,整个行业则存在4000亿的提升空间。通过技术创新,牧原已成功挖潜139元。秦英林强调,企业应从技术元点出发进行突破,坚持技术创新,形成技术升级,以获取迎接市场周期的竞争力。他再次强调:“关键还是要自强自立,使新质生产力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

  作为国内养殖业的领军企业,牧原发展史堪称一部养猪技术创新史。企业已探索出包括种、料、康、养、智、洁、宰等在内的二十大钻尖技术,攻克了生猪育种、饲料营养、疫病防控、智能养殖、养猪环保等一系列技术难题。

  在饲料营养方面,牧原通过挖潜营养技术,研发并推广低豆日粮,持续降低豆粕使用比例。2023年,其饲料中豆粕用量已降至5.7%。此外,牧原还通过技术突破实现合成生物替代豆粕。2021年,牧原与西湖大学成立联合研究院,聚焦合成生物前沿技术研究,旨在用生物发酵生产氨基酸替代大豆,有望实现无豆养猪。目前,牧元安粮年产3万吨合成生物产品项目已在南阳市内乡县开工建设,标志着这一技术的产业化落地。

  在疾病净化方面,牧原拥有一支超过10000人的兽医团队。他们深入探究疾病机理,打通疫病防控技术路径,并建立了覆盖与猪相关的“天网工程”。这一举措实现了批次育肥日增重1137g的标杆成绩,为生猪的健康生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智能化方面,牧原将大数据、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与产业相结合,搭建了一个覆盖全产业链各环节的智能化数字平台。通过这一平台,牧原能够深度管理集团旗下300多家子公司、14万员工、200多个饲料厂、1100多个养猪场以及10个屠宰厂。同时,200万套智能设备每天产生10亿条数据,实现云管理的顺畅运营,从而大幅提升了养猪效率。

  这些创新举措为牧原在“猪周期”中保持竞争力提供了有力支持。

  差距即是机遇,生猪产业潜力巨大

  我国生猪养殖生产效率相较于全球养猪技术先进国家如丹麦等仍存在差距,这种差距不仅导致养猪成本高,影响了猪肉价格水平,还会影响粮食资源的转化效率,带来巨大的粮食浪费。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在饲料转化效率上,我国生猪平均育肥料比较高。以每年7亿头猪的产能计算,当前国内生猪平均育肥料比为3.0,而如果能达到丹麦2.52的料比水平,每年就可以节省饲料4000万吨。这相当于节省了8000万亩土地的粮食产量。造成这种差异的背后实际上是技术和装备水平的不同。

  其次,疾病对生产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我国养猪密度大,疫病环境复杂,很多疾病仍对养猪生产水平造成影响。虽然我们已经探索出防控路径,但猪舍装备升级、检测防疫水平还有待提高。与此同时,病毒不断变异也给养殖带来了巨大的风险。相比之下,丹麦已实现了对主要影响猪群生长的疾病的净化,这也是其养猪水平领先的关键。

  为了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秦英林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坚定不移地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从技术元点出发寻求突破,依靠创新驱动提升养猪技术水平;二是坚定不移地推进疫病净化工作,加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共建无疫区以提高养猪生产效率并节约资源。

  此外,他还建议支持并推进合成生物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发展以降低豆粕用量并增强粮食安全保障;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将养殖场粪肥资源利用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相结合;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机制以推动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合作并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秦英林对于通过创新驱动推动全行业发展质量提升、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并加快建设“养猪强国”充满信心。“行业很传统,但技术很前沿。迈入新时代,我们要坚信创新无极限。”

【版权声明】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相关阅读 秦英林 创新 生产力

服务热线:400-808-6188

Copyright©2010-2022 https://www.zhuw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