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猪病防治 > 猪病技术 > 正文

养猪技术手册

来源:众一生物科技 2021-06-11 10:28:41| 查看:

第一章:猪的生物学特性及猪的品种

第一节:猪的生物学特性

第二节:猪的品种

第二章:猪的饲养管理

第一节:母猪的饲养管理

第二节:乳猪的饲养管理

第三节:保育猪的饲养管理

第四节:育肥猪的饲养管理

第三章:常见疾病

  第一节:病毒性疾病

  第二节:细菌性疾病

第一章 猪的生物学特性及猪的品种

第一节:猪的生物学特性

1、猪适应性强,目前为世界上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家畜之一。

2、猪具有合群性,群体内位次分明,爱好清洁,猪不在吃睡地方排泄粪尿(除非有疾病),喜欢在墙角、潮湿、蔽荫、有粪便气味处排泄。此习性可调教仔猪学吃饲料和定点排泄;调教猪做到水、料、粪尿三点定位。

3、猪适宜生长温度为20~23℃。仔猪偏高些,适宜生长温度为22~32℃。

4、成年猪汗腺退化,皮下脂肪层厚,散热难;被毛少,表皮层较薄,对光化性照射的防护力差。因而高温季节应做好防暑设施。

5、猪属单胃动物,胃是肉食动物的简单胃与反刍动物的复杂胃之间的中间类型。6、猪具有杂食性,食性广,饲料转化效率高的特点。肉猪具有生长期短、生长发育迅速、周转快的生长规律。俗语说“小猪(小架子)长骨,大猪(大架子)长肉,肥猪长油”。在满足其营养需要的条件下,一般160~170日龄体重可达到90~100kg,即可出栏上市,相当于初生重的90~100倍(一般每增重1千克需3~4千克精料)。

7、猪嗅觉和听觉灵敏,视觉不发达。因而苦味、异味药物应增加其适口性。

8、猪的消化道长,消化快,采食量大,能消化大量的饲料,因而采食量大,为了满足其迅速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所以喂猪时必须喂得饱。

9、猪对精料有机物的消化率为76.7%,对青草和优质干草的有机物消化率分别达到64.6%和51.2%,但对粗饲料中粗纤维的消化较差。所以,在猪的饲养中,应控制粗纤维在日粮中所占的比例,保证日粮的全价性和易消化胜。

10、猪的采食量随体重的增长而增加,生长猪的采食量一般为体重的3.5%~4.5%。自由采食时,白天6~8次,夜间4~6次,每次10~20分钟。

吃干料的小猪每昼夜饮水9~10次,吃湿料的平均2~3次,吃干料的每次采食后立即饮水,任意采食的猪通常采食与饮水交替进行,限饲时,猪则吃完所有料后才饮水。

11、猪采食具有竞争性,群饲较单饲猪吃的快,吃的多,增重快。

12、母猪初乳中含有多量增强免疫力的的IgG和IgA、IgM,常乳中含有多量的IgA。因而仔猪第一时间吸允初乳很重要。

13、仔猪生长发育特别快,30日龄的体重为初生重的5~6倍,2月龄体重为一月龄的2~3倍,断奶后至8月龄前,生长仍很迅速,尤其是瘦肉型猪生长发育快,是其突出的特性。

14、母猪为常年发情动物,性成熟早(猪一般4~5月龄达到性成熟,6~8月龄就可以初次配种,一岁时或更短的时间可以第一次产仔)。

15、母猪妊娠期短,只有114天。

16、母猪繁殖率高,一般年产两胎,每胎产仔10头左右,一年可生产20头左右仔猪。母猪若进行激素处理,亦可缩短哺乳期,可以达到两年五胎或一年三胎。 

17、猪的屠宰率因品种、体重、膘情、不同而有差别,一般达到65%~80%。

一岁时或更短的时间可以第一次产仔。

第二节:猪的品种

1、根据来源可分为地方品种、培育品种和引入品种三大类型。

2、根据猪酮体瘦肉含量又可分为脂肪型、肉脂型和瘦肉型品种。

3、多数地方猪属于脂肪型品种,多数培育猪种属于肉脂型品种,多数引入注重属于瘦肉型品种。多数规模化的猪场都采用引进品种。

4、最常见的引进品种有:大白猪(大约克夏猪),长白猪(兰德瑞斯)、杜洛克(俗称红毛猪)。

5、猪常见的杂交组合模式:杜洛克、长白、大约克三元杂交模式。

即:长白公猪×大白母猪→长大二元母猪×杜洛克公猪→三元杂交猪

第二章  猪场的饲养管理

养猪的关键是管理好母猪。只有母猪养的好,才能产仔多,提高仔猪成活率和增加仔猪断奶体重,才能有更好的经济效益。

第一节 母猪的节段化饲养管理程序

一、怀孕前期(配种-妊娠30天)

管理目标:受精卵损失最小化。

母猪配种后的一个月是胚胎死亡高峰期,过高的采食量和过高的日进食能量均会导致胚胎死亡率增加,产仔数减少。

配种后最初的饲喂量控制非常关健,此时饲料喂量太多、营养水平太高会使孕酮浓度降低,从而提高胚胎死亡率,降低母猪的产仔数,母猪容易过肥。

配种后第一个月最重要的工作是降低各种应激,特别是热应激。

管理要点:

1、妊娠母猪饲料,饲喂量1.8-2.2公斤。

2、安胎、保胎。

3、清除体内毒素,减少胚胎死亡。

4、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应激。

推荐保健方案:

抗瘟5号2公斤+母猪康2公斤+三子散2公斤∕吨饲料。

二、怀孕中期(30天-70天)

管理目标:体型控制、健康保健。母猪整个生产流程中唯一调节体型的阶段。

这段时间对母猪的饲喂方式和采食量的调整应视母猪的膘情不同而不同,饲喂数量因母猪品种、年龄、胎次及个体不同很难具体规定,饲养者的经验就显得非常重要。

管理要点:

1、妊娠母猪料2-2.3公斤。根据母猪膘情酌情加减。

2、体型调节,根据体型决定饲喂量。

3、减少应激,防治流产

4、预防支原体早期感染

推荐保健方案:

甜替500克+10%多西环素500克+抗瘟5号2公斤∕吨,连用7—10天。

三、怀孕中期(70-90天)

管理目标:乳腺发育极大化。

管理要点;

1、妊娠母猪料2.3-2.8公斤。

2、促进乳腺发育

3、改善胃肠道,为后期攻胎做准备。

推荐保健方案:

日粮添加乳动力4公斤+母猪康2公斤∕吨饲料。

四、怀孕后期(90-110天)

管理目标:胎儿体重极大化。

胎儿体重的2∕3是在妊娠期的最后一个月完成的,仔猪初生体重与妊娠母猪后期的采食量或营养摄入有密切关系。将妊娠母猪料换为高能高蛋白的哺乳母猪料,并增大饲喂量,可以提高仔猪初生重和整齐度。

管理要点:

1、哺乳母猪饲料,每天饲喂量2.8-3.5公斤。

2、增强体质,为顺利分娩做准备。

3、改善肠道,缓解胃肠道负担。

推荐保健方案:

日粮添加抗瘟5号2公斤+母猪康2公斤+乳动力4公斤∕吨

五、围产期(产前5天-产后5天

管理目标

1、预防母猪产褥热、乳房炎、子宫内膜炎等产后疾病

2、快速恢复母猪体能,增强母猪抵抗力

3、促进母猪泌乳

4、预防新生仔猪母源性腹泻。

管理要点:母猪大多数生殖问题出现在分娩前后,饲养母猪的关键是在分娩前后各半个月。管理不善易造成母猪分娩前后出现一系列问题:母猪乳房水肿、便秘、贫血、产程过长等,使仔猪不能获得足够的母源抗体,造成仔猪疾病多,死亡率高,断奶体重小;造成母猪分娩应激大,难产、无乳或泌乳能力低、断奶窝重小。严重的引起乳房炎、子宫炎、阴道炎。

推荐保健方案:

1、哺乳母猪饲料,产前5天逐渐减少饲喂量,生产当日少喂或不喂,产后第二天逐渐增加饲喂量,第5天至正常采食量。

2、生产当日的预防保健措施:

①母猪生产当日,少喂或不喂饲料。抗瘟5号20克+三子散30克+黄金多维10克+红糖+麸皮+盐(适量)+温水(适量)一次性给母猪饮用。

②生产结束后注射缩宫素,以利于子宫复原,和子宫内容物的排出。

③注射青霉素400万单位,安乃近(正常剂量的一半即可)

六、泌乳母猪的饲养管理:

管理目标:仔猪断奶体重最大化

管理要点:哺乳母猪料,自由采食,母猪采食极大化。

饲养泌乳母猪的目的是增加泌乳量,充分保证仔猪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提高仔猪成活率和断奶体重,降低母猪泌乳期的失重和掉膘,从而保证断奶后母猪及时发情配种。泌乳母猪敞开饲喂并保证母猪身体健康、内分泌正常、奶水多、食欲良好而又不发生便秘及传染性疾病是最理想的。

推荐保健方案:乳动力20克+抗瘟5号20克+三子散30克+10%酸化阿莫西林10克╱每头日。连用10天。

七、空怀期(断奶至配种)

管理目标:

1、快速恢复母猪体况,促进母猪早日发情。

2、增加排卵。

管理要点:

饲料仍然使用哺乳母猪料+乳动力,每天饲喂量3-4公斤。(短期优饲促进发情和排卵)

推荐保健方案:

日粮添加:乳动力4公斤+抗瘟5号2公斤+母猪健2公斤∕吨。

 

第二节育肥猪的饲养管理

一、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

管理目标:提高哺乳仔猪的成活率,提高仔猪的断奶重

断奶前仔猪的生长体重状况

仔猪饲养日龄

体重(公斤)

出生

1.3-1.5

第七天

2.5-3

第14天

4.5-5

第21天

6-6.5

第28天断乳

7-8

 

管理要点:

1、提高母猪的泌乳力:母猪的泌乳能力是哺乳仔猪健康生长,提高断奶重的保证。母猪泌乳期的采食量极大化是母猪泌乳力的关键。

关键点:母猪泌乳期内采食量最大化

措    施:

提供高蛋白质及高能量水平的哺乳母猪料;

控制妊娠期内母猪采食量,母猪妊娠期的采食量能影响哺乳期的采食量。

增加饲喂次数;

夏季降温。

2、仔猪提前补饲:

哺乳仔猪生长发育极为迅速,从3周龄其从乳中摄取的营养已显不足,6周龄后乳中供给的营养不到仔猪需要量的一半,若不及时补饲,则会使仔猪生长受阻,断奶体重降低。

及早给仔猪补饲,即可促其胃肠道发育,多采食饲料,提高仔猪断奶重,同时还能有效防治贫血、下痢等疾病的发生,减少仔猪对奶水的依赖,顺利度过断奶关。

3、推荐保健方案:

①仔猪一般从7日龄开始补饲(开口料)。

②肠乐灌服,每头仔猪一次5-10毫升,预防仔猪的黄白痢。

二、保育猪的饲养管理

断奶后到70日龄的猪称为保育猪。保育期内仔猪的增重和健康状况,对其后期的发育将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1、保育猪难养的原因

①仔猪断奶后,母猪提供的母源抗体消失,多数疫苗尚未注射,仔猪处于危险的免疫空窗期,很容易受到致病菌的感染而发病。

②饲料变化应激:由易消化且营养全面的母乳转换成自主料,仔猪要经历肠胃功能的全面转换,增加了肠胃负担,易引起生病。

③环境改变引起的应激:仔猪的在吃奶的时候环境条件好,比如有保温灯,且有母猪身体可以取暖。如果保育舍气温过低,容易诱发仔猪发病。

④保育猪内脏发育尚不完善,各项生理调节功能不完善。

2、保育猪的管理措施:

①提高断奶前仔猪补饲的采食量:仔猪断奶前,必须做好补料工作,提前适应固体饲料,降低对母猪奶水的依赖。

②环境温度管理:减少应激,主要是环境温度,尽量不更换饲料,确实要更换饲料时要逐步过渡。

③做好疫苗接种,主要是猪瘟、伪狂犬。同时定期药物预防(抗瘟5号+多西环素+黄金多维)。

④提供适宜的环境:为仔猪提供一个清洁、干燥、温暖、空气新鲜的生长环境,是养好保育猪的关键。

生理阶段

最适温度(℃)

乳猪

25-32

断奶仔猪

24-30

生长肥育猪

16-25

哺乳母猪

12-22

母猪和公猪

15-25

 

三、外购仔猪的饲养管理

1、进猪前准备

①猪舍清洗,清洗原则,从上至下,顶棚用清水清洗干净。墙面清洗,先用2%的烧碱冲洗,再用清水清洗干净,保证墙面无污渍。

②料斗、水碗清洗,里外无饲料、粪便残留。
③地面清洗,先用2%的烧碱冲洗,再用清水清洗,密闭熏蒸48小时。

2、进猪后饲养管理

推荐饲养密度 :

推荐密度

体重(公斤)

建议(平方∕猪)

<10

0.15

10-20

0.20

20-30

0.30

30-50

0.40

50-85

0.65

85-110

0.75-1.0

 

研究表明,根据栏位大小合理的设置饲养密度可以使生产效益最大化。 

过大的饲养密度会造成:

①有害气体浓度增加,环境温度、湿度增加;

②猪只长势缓慢,饲料转化率低;

③猪只产生更多的恶习,如咬尾、咬耳,更高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过小的饲养密度会造成:

④栏位利用率下降,饲养成本增加,养殖效益下降。 

夏季,可以适当降低饲养密度以降低环境温度;在冬季,可以适当提高饲养密度以提高环境温度。  

3、前两周的用药保健方案:  

外购仔猪为什么要做保健预防呢?

①外购仔猪长途运输、饲养环境的改变,使仔猪抗病能力迅速下降,处于疾病易感状态,容易诱发疾病。

②仔猪携带的病原与本场的“土著”病原微生物的相异,构成新的养殖风险。

③仔猪的免疫情况、健康水平不明确,养殖管理方法缺乏连续性,也增加了仔猪的疾病风险。

4、外购仔猪的预防保健:

除了做好进猪前准备,严格消毒猪舍、栏舍、用具,防寒保暖,保持仔猪舒服的温度、湿度,正常的药物预防也是必不可少的。

①保证充足的饮水,饮水中加入10%酸化阿莫西林500克+高免多糖200克+黄金颗粒500克+葡萄糖50公斤╱吨水,连用3天。

②仔猪进场后6-10小时开食,饲喂量逐渐增加,至第三天增加至正常采食量。从第三天开始在饲料中添加生命5号5公斤+小柴胡散6公斤+10%酸化阿莫西林1公斤∕吨,连用10天。

③发现猪有腹泻,做好标记,灌服肠乐5-10毫升,每天一次,连用三天。

④仔猪进场10天后:

a、接种猪瘟疫苗(传代苗2头份,普通细胞苗10头份)

b、一周后接种伪狂犬活疫苗2头份

c、再一周后接种口蹄疫苗1头份

d、进场一个月后,猪瘟疫苗二免、口蹄疫二免。

注:猪场疫苗注射期间饲料中添加高免多糖200克+小柴胡散5公斤∕吨饲料,连用五天能有效预防过敏反应,且能促进免疫应答

5、注意事项:

①猪只在不同生长阶段均需要合理的饲养密度,防止密度过大造成应激,从而影响猪只采食量。

②每天检查饲料质量,防止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 

③定期检查水质、每天检查水压和饮水器,保证干净,充足的饮水。 

④在夏季高温天气,应加强猪舍通风,并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 

⑤在冬季寒冷天气,应加强猪舍保温,防止猪只采食过多的饲料,维持体温,造成饲料浪费。 

⑥每天检查料筒是否有霉变的饲料,如果有霉变饲料,及时清理。

⑦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

四、生长肥育猪的饲养管理

1、育肥猪生长发育规律:

育肥猪生长速度:

70—180日龄为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也是最关键时期,体重的75%要在110天内完成,平均日增重要保持700-750克。25-60公斤阶段日增重为600-700克;

60-100公斤阶段日增重800-900克。

2、育肥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生长肥育猪生长速度快、饲料消耗量大,此时一旦发病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要想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要采取综合的饲养管理方法,以提高育肥猪的日增重、饲料利用率以及猪群的健康度,提早出栏。

①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良好的饲养环境利于生长育肥猪的生长和增重。猪舍最适宜温度为18-21℃,过低的温度都能造成饲料的消耗增高,降低饲料报酬,过高的温度会影响猪的采食量,从而影响日增重。

控制猪群适宜的饲养密度。

保持猪舍的环境卫生,避免病原微生物大量的繁殖,同时要提供充足且清洁的饮水。

猪舍温度对育肥猪饲料转化率的关系

猪舍温度(℃)

4.4

10

16

20

27

32

37

饲料转化率

5.3

4.1

3.2

2.55

3.1

4.7

7.5

 

②提供适宜的营养:育肥前期主要是肌肉和骨骼生长,因此前期的日粮中蛋白质的含量要高(占日粮的14-18%)。后期主要是脂肪的增长,肌肉和骨骼的生长较为缓慢,因此要增加能量的水平(14),以使猪快速的生长和增重。在满足蛋白质和能量需求外,还要适当的增加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含量,并且要求各营养物质配比合理,还要注意日粮的适口性。

③充足清洁的饮水:

猪只各阶段饮水管理

猪只重量(公斤)

水需要量(公斤∕天)

水流量(公斤∕分钟)

饮水器高度(厘米)

6-16

1-2

0.5-1

15-25

16-30

2-3

1.3

25-45

30-50

3-5

1.5

45-55

50-100

5-10

1.8

55-60

怀孕母猪

12-15

2

65-75

哺乳母猪

>30

>2

65-75

种公猪

10-15

2

65-75

项目

领先水平

较高水平

较低水平

哺乳期(天)

21

25

28

断奶至下次发情(天)

<6

6-9

>10

母猪年产胎次

2.2

2.1

2

胎产健壮仔猪数(>700克)(头)

经产

10

9.6

9

初产

9.2

8.5

8

健壮仔猪哺乳成活率(%)

97

90

85

保育猪成活率(%)

97

92

88

生长育肥猪成活(%)

98.5

97

94

全程成活率(%)

90

85

75

初生重

经产

1.4-1.5

1.3-1.4

<1.3

初产

1.2-1.3

1.0-1.2

<1.0或>1.8

25日龄重(公斤)

7.2

6.8

6

56日龄重(公斤)

20

19

17

1-100公斤(天数)

150-160

160-170

>170

料肉比

全程

2.4

2.6

2.8

全群

2.9

3.2

3.4

配种分娩率(%)

经产

85

83

80

初产

90

85

80

④猪场大致的生产数据:

第三章 猪常见疾病的防治

第一节:常见病毒性疾病

一、猪瘟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很高,可达90%以上。由于猪瘟疫苗广泛应用,大多数猪只获得不同程度免疫力,现常见不典型的温和型猪瘟。其流行缓和,发病率及死亡率较低。症状与病变亦不甚典型。目前我国流行的主要是非典型性猪瘟,急性猪瘟和典性型猪瘟易非常难见。生产实践中,非典型性猪瘟有繁殖障碍型猪瘟和温和性猪瘟。

1、繁殖障碍型猪瘟

主要症状:母猪本身呈隐形感染,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但能垂直传播,导致胚胎死亡和仔猪的成活率下降。产出木乃伊胎、死胎和弱仔。新生仔猪出生后精神沉郁、震颤、间歇性腹泻;有的发生呕吐和运动失调,皮肤出现出血斑块,皮下水肿等症状。病仔猪常在2-3天内死亡。

也有的隐形感染的母猪所产的仔猪,在出生的一段时间内表现健康,在哺乳期内生长良好,一旦断奶后,仔猪多表现出症状。特征性的症状是顽固性的腹泻,厌食。

2、温和型猪瘟:温和性猪瘟主要经水平传播,各种日龄的猪都可感染,但以青年猪和肥育猪较多见。病程发展缓慢,呈散发流行。

主要症状:病猪的体温稽留在40左右,症状时轻时坏,粪便时干时稀,随着病情的延长,皮肤出现瘀血斑和坏死块,有时也出现紫耳朵、紫斑蹄及干尾巴等。非典型性猪瘟诊断要点:

①持续体温升高达40℃以上,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

②母猪大面积长期出现流产、死胎、木乃伊胎或不孕、产仔数低。

③断奶后的仔猪出现顽固性腹泻,耳根、腹部皮肤呈紫红色淤血。

④病猪快速消瘦。

预防措施:

①定期做好猪瘟疫苗的预防。

②加强日常饲养管理。

治疗方案:

①猪瘟疫苗紧急预防接种。疫苗接种前后用高免多糖200克/吨水,连续饮用10天

②预防继发感染:甜替1千克+多西环素1千克+抗瘟5号4千克/吨饲料。连用15天。

③症状严重者可注射:头孢噻呋+银黄注射液

二、猪蓝耳病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俗称蓝耳病)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疫病。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育肥猪也可发病死亡是其特征。

本病无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各种年龄、品种、性别的猪均具有易感性,但不同年龄猪的易感性有一定差异。怀孕中后期的母猪(特别是怀孕90日龄后的重胎母猪)和胎儿对PRRSV最易感染。

诊断要点:体温明显升高,可达41℃以上。耳朵、乳头、外阴、腹部、尾部和腿等处皮肤发绀,以耳尖最为常见,眼结膜炎、眼睑水肿,咳嗽、气喘等呼吸道症状,部分猪后躯无力、不能站立或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成年猪也可发病死亡。

预防措施:

①定期做蓝耳病抗体检测,根据抗体检测结果制定免疫程序。

甜替500克+多西环素500克+抗瘟5号2公斤/吨,定期的预防添加。

治疗方案甜替1公斤+多西环素1公斤+蓝瘟清5公斤/吨拌料

卡巴匹林钙饮水500克+高免多糖200克/吨水

注:蓝耳病的应该尽量少用针剂,避免猪因心肌炎或药物中毒造成死亡。

 

三、猪伪狂犬病

伪狂犬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多种家畜及野生动物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奇痒及脑脊炎为特征(猪伪狂犬很少有剧痒症状,牛羊有剧痒症状)4周龄内仔猪感染本病,病情严重,死亡率高。成年猪多隐性感染,怀孕母猪感染可发生流产或死胎。(育成猪可见类似流感的症状,很少出现神经症状)

临床症状:

1、患病幼猪表现体温升高,呼吸困难,结膜炎,大量流涎、呕吐、食欲不振、下痢、颤抖、精神萎顿,然后运动失调,神经系统紊乱,错睡后死亡。病程1-2天。3-4周龄仔猪死亡率40-60%。与其他动物不同,患猪不出现奇痒症状。

2断奶仔猪患病较轻,少见神经症状。1-3月龄猪常见食欲、精神不振、发热咳嗽及呼吸困难。病猪多在3-5日后恢复,死亡率15%。

3、成年猪感染初期症状为喷嚏后咳嗽、流涎、减食、便秘及精神忧郁。发病4-5天后会复原。神经症状甚少见。

4、怀孕母猪流产和死产。死产胎儿有坏死现象。木乃伊化胎儿大小平均,意味着胎儿是同时受病毒感染而死亡。老疫区,伪狂犬病症状不典型,死亡率亦不高。

诊断要点:发病症状随日龄增加逐渐减轻。10日龄以内的猪能出现神经症状,且治愈率较低,15日龄以后,很少出现神经症状,以腹泻为主,育肥猪则以发烧、咳嗽为主要的症状。

预防措施:主要是通过疫苗接种预防,母猪群每年3-4次通防。产后仔猪3天前后滴鼻,45日龄二免。

治疗方案

1、伪狂犬活疫苗紧急接种。接种前后高免多糖200克/吨水,连续使用10天。

2蓝温清5千克+甜替1千克+多西环素1千克/吨饲料。

四、猪流行性感冒

猪流行性感冒(SI)是一咱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猪只呼吸系统传染病,其特点为发病急骤,突然发烧及其他伤风的症状,复原亦和发生一样的快。

临床症状:典型的SI会出现整群猪忽然严重发病。一、两天之内,几乎所有患猪开始咳嗽,嗤鼻,呼吸困难,眼睛及鼻有分泌物及发烧。在此阶段整个猪群可能拒食。患畜大多数时间躺卧或不步移动。患畜严重发病,然而症状消失得也很快。几乎所有猪只於第七天即可站立及采食。其死亡率甚低,除非有并发细菌感染才会死亡。

诊断要点:

如果上述典型的SI的症状出现就要怀疑猪群已感染本病。同时猪场工作人员亦可能出现类似感冒,但这不是绝对的。

治疗方案:(无特效药物,可推荐以下两种方案)

1蓝温清5千克+阿莫西林1千克/吨饲料,连用7天。

2、饮水中加入卡巴匹林钙250克+黄金颗粒500克+葡萄糖50千克+口服补液盐/吨水.连用5天。

五、猪圆环病毒病

又名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主要感染6 - 12用龄猪,其特征是侵害淋巴系统、渐进性消瘦、呼吸道症状,造成患猪免疫机能下降、生产性能降低。发病率一般为同期仔猪的10% - 20%,仔猪死亡率较高,不死的猪的发育明显受阻,变成僵猪、呆猪,失去经济价值。本病主要经接触传播。

诊断要点

1、传染性先天性震颤,出生仔猪严重的肌肉震颤,常因吃不到奶水而死亡,存活者多数在3周时间恢复。

2、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多发于5-12周龄仔猪,食欲不振,被毛无光泽,皮肤苍白或黄染,同时出现呼吸系统症状,持续性或间歇性腹泻。进行性消瘦,股前等体表淋巴结肿大。猪群僵猪比例明显增多、生长不良或停滞、消瘦、呼吸困难、淋巴结肿大、腹泻、苍白、部分猪出现黄疸。同时亦有部分猪出现咳嗽、肺炎、发热。常常混合感染蓝耳病、猪瘟、付红细胞体病等疾病,因为混合感染疾病的不同,造成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也不同。

3、皮炎肾衰型:皮肤发生圆形或不规则的隆起,呈现外周紫红色中央为黑色的病灶。通常在后躯、后肢和腹部最先发生,亦可扩展到胸肋和耳。病轻的一般体温正常,行为无异,可自行康复。严重者可出现跛行、发热、厌食和体重减轻。

危害

1、除发生原发感染外,更因为使感染猪的免疫功能受到损害,引起猪的免疫抑制,结果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易遭受其他病原的并发或继发感染,使病情加重,造成更大损失。

2、在生产实际中,猪圆环病毒2 型阳性场可长期感染,最易发生在保育阶段、中猪阶段,常见猪皮炎与肾病综合征发生及影响猪只生长性能。

预防措施:

在做好猪瘟伪狂犬等基础免疫的基础上,可以做圆环病毒疫苗。2周龄的小猪,圆环病毒灭活疫苗。

治疗方案:

1、发现病猪,马上隔离消毒。

2、病猪注射黄芪多糖+头孢噻呋,病情严重的可使用干扰素,转移因子,继发感染严重的可使用磺胺类药物

3、饮水中投药高免多糖200克/吨水

4抗瘟5号5千克+阿莫西林1千克+小柴胡散5千克/吨饲料,连用10天。

五、猪痘

此病由病毒引起,直接接触传染。皮肤损伤是猪痘感染的必要条件。猪虱及其他吸血昆虫对皮肤损伤使病毒得以进入皮肤。大多数患畜在三周后恢复。病变皮肤位於背部,腹部,腹股沟及大腿内侧,病变开始为丘疹,然后发展成水疱,水疱容易破裂,若继发感染会形成脓疱。经常水疱破后会结痂。大多数痂皮在感染三周后脱落。实验室诊断可作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猪痘病毒可在电子显微镜下认出。

预防方案:

1、加强卫生管理及清除一切外寄生虫。

2蓝温清5千克+阿莫西林1千克/吨饲料。

治疗措施:猪痘无特效疗法,治疗目的在于防止细菌继发感染。

六、病毒性胃肠炎

病毒性胃肠炎包括传染性胃肠炎(TCE)和猪流行性下痢(PED)。这两种病的临床症状非常相似。两者皆是高度传染的病毒性肠胃炎,同属一族的冠状病毒所引起。主要症状为严重下痢、偶有呕吐、2周龄内仔猪死亡率高。本病季节性强,常发生于冬天寒冷季节。

诊断要点

1、突然爆发下痢开始,数日内可蔓延全群。幼猪下痢通常呈水样性粪便,经常含有未消化的凝乳。3周龄以下的仔猪会呕吐。

2、受感染的仔猪快速脱水,一周龄内仔猪发病快、死亡率高(2至4天死亡)日龄越小,病情越严重,死亡率几乎100%。3周龄以后的猪只,很少有死亡,成年猪的临床症状只限于下痢、减食,偶尔会呕吐。通常在1周内恢复。

3、病仔猪严重脱水,胃部膨满,有凝乳滞留。小肠壁可能由于绒毛萎缩而变薄,甚至几乎透明。

预防措施:

1、为患病仔猪提供温暖、干燥环境和充足的电解质溶液,将有助于减少死亡。

2、患病仔猪应让曾感染本病,有免疫力的母猪代为哺育,可降低仔猪的死亡率。

3、预产期在2周以上的母猪,可喂予感染仔猪下痢的肠道内容物,让它感染,使母猪在分娩时已有免疫抗体,可预防其仔猪发病。严格执行综合预防措施,可防止本病在猪场流行。

4、猪胃流二联灭活疫苗:后海穴位注射(即尾根与肛门中间凹陷的小窝部位),3日龄仔猪0.5毫升,体重25公斤以下仔猪1毫升,25-50公斤育成猪2毫升,50公斤重以上成猪及母猪均为4毫升。疫苗免疫期间使用高免多糖200克/吨水(400克/吨饲料)连用10天,能提高免疫效果。

治疗方案:

1、患病仔猪应让曾感染本病,有免疫力的母猪代为哺育,可降低仔猪的死亡率。

2、下痢仔猪也应使用抗生素治疗,以抵抗细菌混合感染。

3抗瘟5号拌料5千克+500克10%阿莫西林/吨料,高免多糖200克+口服补液盐+黄金多维500克/吨饲料,连用7天。

八、非洲猪瘟

是由痘病毒科,类非洲猪瘟病毒属中的非洲猪瘟病毒(ASFV)感染引起的猪的一种病毒病,其特征是死亡率高,皮肤有变红的区域和内脏器官严重出血。临床症状与古典型猪瘟十分相似,只有用实验室方法才能进行可靠的鉴别诊断。

病毒是目前惟一的DNA虫媒病毒。在自然环境中抵抗力很强,室温下放置15周的腐败血清中及放在4℃,l8个月到6年的血液中能分离到此病毒。传播途径多种多样。

诊断要点:高烧、皮肤出血及淤血、偶尔出血呕吐和腹泻、妊娠母猪流产、脾脏严重肿大是本病的特征性病变,肝、肾、心肌、淋巴结等可见明显的出血。

预防措施:

1、目前无疫苗,主要依赖生物安全措施进行预防。

2、日粮添加菲益清4千克+抗瘟5号5千克/吨饲料,用做疫情严重的地区预防。

治疗方案:

目前无特效治疗措施,一旦发现,应及时隔离、消毒、上报。

第二节猪细菌性疾病

一、猪气喘病

此病亦称为猪支原体肺炎及猪地方流行性肺炎。本病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乳猪的感染大都由接触患有本病之母猪所致。被感染的乳猪在断乳时再转播其他猪只。本病的潜伏期较长,因此有更多的猪群在不被发觉之下受感染,致使本病常存於猪群中。本病的感染率高,死亡率低,但能造成生长障碍及降低换肉率。猪肺炎支原体的感染能破坏肺部的完整性,从而为其他病原体的感染打开了缺口。如果饲养管理不善和环境条件差,就能造成多种病原体的呼吸道疾病综合征。

诊断要点

1、主要的症状是咳嗽与喘气。病猪於6周龄以上开始咳嗽。一些猪在早晨或过分激烈运动后,常有严厉的咳嗽。病的中期出现喘气及腹式呼吸,呼吸60-80次/分。

2、本病的患畜如无并发感染通常精神、食欲、体温正常。感染猪的生长受阻而致猪只的发育大小不均。

预防措施:

1保暖防寒,减少圈舍贼风,清洁消毒,减少圈舍有害气体的含量。

2、改善饲料营养,提高猪群的非特异性免疫力也是预防本病的关键。可在饮水中加入高免多糖200克/吨水

3、定期的药物控制(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均可)。

治疗方案甜替0.5千克+多西环素1千克+麻杏石甘散5千克/吨饲料。

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APP)

胸膜肺炎病原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是全球性养猪业重要的疾病之一,本病通过空气流动及猪体互相接触而传播。猪群之间的传播可由带菌者或不显性感染猪而发生。养猪现场过于密集,空气不流通都可能促进疾病发作。初爆发本病的猪场将患上急性型呼吸道疾病,感染率和死亡率都高。有些病蔓延的猪群,显示慢性感染的猪只,生长率延缓,造成经济损失。目前,有12种血清型被报导,它们的分布因区域而异。

诊断要点:

1、此病主要发生於2月至6月龄猪只。

2、发病初期多数为急性型,表现为猪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达41℃。患畜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患畜极度的呼吸困难,张嘴呼吸,口鼻周围含有血的泡沫液。鼻、耳、腿以至全身的皮肤出现紫斑后身亡。

3、随着的病程延长,也可能转变为亚急性或慢性型。猪只不发烧,有间歇性咳嗽。患猪消瘦,毛发粗糙及食欲不振。

4、断乳期至肥育期的猪只呼吸困难,明显发病及拒食,皆可疑是本病。应注意与猪肺疫及猪气喘病区别,猪肺疫为急性发热性传染病,后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

治疗方案:发病猪只用氟苯尼考注射,饲料中加入氟苯尼考+多西环素+抗瘟5号饲喂。

三、萎缩性鼻炎(AR)

萎缩性鼻炎主要病原为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和败血性巴氏杆菌。这两种致病菌合并产生毒素使猪鼻腔发炎然后导致猪鼻甲的发育延缓而构成鼻甲萎缩。

诊断要点:

1、嗤鼻及打喷嚏:此病经常感染幼猪。被感染幼猪的初期症状为嗤鼻及打喷嚏。此等症状在初生一周之幼猪即可察见。嗤鼻可能轻微或严重。

2、流泪及泪斑:泪管通至鼻腔的开口可能阻塞导致患畜流泪,在内眼角下形成潮湿区,沉积污垢而变棕黑色。

3、鼻部扭曲或上颌变短:较严重的病猪可发生。

危害:

1、破坏猪只的呼吸道的完整性,易造成继发感染。

2、延缓猪的生长,降低饲料报酬。

预防措施:

合理做好萎缩性鼻炎油苗的预防。

治疗方案:

1、淘汰发病的母猪。

2、育肥猪控制:甜替500克+多西环素1千克+麻杏石甘散4千克/吨饲料。

四、猪肺疫

猪肺疫又名猪出血性败血症或巴氏杆菌病,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本病为散发,偶尔地方性流行,常发于湿热多雨季节。猪健康带菌现象普遍,其发生与环境条件及饲养管理关系密切。当环境恶劣,饲养不良,猪抵抗力下降时可以诱发自体感染而发病。

诊断要点:

1、最急性与急性猪表现为败血症与胸膜肺炎。

2、患猪颈部红肿,呼吸困难,粘膜及皮肤发绀,体温41-42℃,病程1-2日。

3、慢性型见持续咳嗽,呼吸困难,流脓性鼻液,消瘦,衰竭。

预防措施:

1、做好猪丹毒*猪肺疫二联苗的预防。

2、湿热多雨季节加强消毒。

3、应激前后可用黄金多维+抗瘟5号增强猪群免疫力。

治疗方案:

1、发病猪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头孢肌注。

2、发病猪群抗瘟5号5千克+泰乐菌素500克+多西环素1千克/吨饲料连用5天。

五、链球菌病

常发生于乳猪及断奶后1-2月龄仔猪,除神经症状外。病猪并可见化脓多发性关节炎。

诊断要点:

1、猪群急性爆发本病时,可见身体健壮猪只无故死亡。早期症状包括体温升高,不食及便秘。

2、患畜可出现运动失调,游泳状运动及痉挛等脑神经症状。

3、患猪可出现关节肿大等关节炎症状。

预防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消毒。

2、合理做好链球菌疫苗的预防。

治疗方案:

1、患猪可用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头孢肌注。

2、大群可用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粉1千克+酸化阿莫西林粉1千克+抗瘟5号4千克拌料。

六、猪丹毒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所引起的传染病。急性猪丹毒的特征为败血症和突然死亡。亚急性猪丹毒患猪的皮肤则可能出现红色疹块。猪丹毒杆菌常由消化道侵入,随之繁殖於扁桃腺,继而造成病菌侵进血液循环。严重的菌血症迅速变成全身性败血症和突然死亡。稍后,病菌可滞留在皮肤,关节或心脏瓣膜,转变成亚急性及慢性型。

临床症状:

1、发病阶段:患猪主要为3月龄至上市龄猪群。有时候,年轻母猪亦感染。其特征是一只或数只猪突然死亡。

2、高烧:患猪体温升至42℃以上,离群寒颤,躺卧,不愿站立及走动。若赶动病猪则因痛而跛行,走动僵硬。站立时垂头,弓背。食欲减低或消失常见於大多数患猪。急性猪丹毒的怀孕母猪常发生流产。

3、皮肤疹块:感染后2-3天皮肤呈凸起的红色区域,此红斑大小形状不一,多见于耳后、颈下、胸腹下部及四肢内侧。病好转时红斑可消失,病恶化时则融合成片。亚急性猪丹毒为良性。主要症状为颈、背、胸、臀及四肢外侧出现多少不等疹块。疹块方形,菱形或圆形,稍凸于皮肤表面,紫红色,稍硬。疹块出现1-2日体温逐渐恢复,经1-2周痊愈。

4、跛行和皮肤坏死:急性或亚急性猪丹毒耐过后常转变成慢性型。本型以破行和皮肤坏死为特征。发病初期为关节疼痛和发热,随后变成肿胀和僵硬。

诊断要点:

如果病猪皮肤出现稍凸于皮肤表面的方形、菱形或圆形紫红色稍硬的疹块,指压不褪色,即可依其典型病变现场确诊。

一般急性猪丹毒之治疗均采用青霉素,若早在发病后24-36小时治疗,疗程为2至3天。

预防措施:猪丹毒菌苗,用于预防有良好效果。

治疗方案:

1、急性个别病例可大剂量肌注青霉素,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2、大群可用酸化阿莫西林1千克+清瘟败毒散拌料,连用5天,同时饮水卡巴匹林钙250克/吨水饮水。混饮5天。

七、仔猪大肠杆菌病

仔猪出生后一月内所发生的多数下痢,是由大肠杆菌引起。这是猪密集饲养管理下,一种非常重要的传染病。此病可分仔猪黄痢及仔猪白痢两型。黄痢为一周龄内仔猪发生的急性传染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白痢见于一月龄内,发病率不等,死亡率较低,但影响仔猪生长发育。环境污染、阴冷潮湿、冷热不定是本病诱因。

诊断要点:

1、黄痢1-3日龄发病,发病突然,腹泻拉黄色浆状稀粪。仔猪迅速消瘦、脱水死亡。

2、白痢10-20日龄发病,患猪突然腹泻,排出灰白稀粪。病猪消瘦,皮毛粗糙不洁,发育迟缓。病程3-7日,多自行康复。

预防措施:

1、分娩舍应温暖和干燥。它可以降低大肠杆菌数量,也可减少仔猪热量的损失。为仔猪提供一些热源,如热源电灯或垫料,可减轻仔猪下痢的严重程度。平面有洞孔,可让粪便漏下的高床分娩栏,可降低仔猪下痢的发生。

2、检疫隔离是预防不同种类大肠杆菌或其它感染病原入侵猪场的一重要措施。每批次仔猪之间分娩舍必须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尽量让分娩舍最少空置一星期。这样,可减低分娩环境的大肠杆菌数。

3、母猪产前21天注射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苗,有好的预防效果。

治疗方案:

1、仔猪肠乐健灌服5-10毫升,配合高免多糖200克+口服补液盐+葡萄糖/吨饮水,连用2—3次。

2、严重病例可依药敏试验选择性使用抗菌素治疗

3、母子同治,母猪用抗瘟5号5千克+三子散4千克+乳动力2千克/吨饲料。

八、仔猪水肿病

此病是由小肠内的大肠杆菌所产生的毒素引起的。断奶后的健壮仔猪突然死亡,发病率约10-35%。

临床症状:

1、常见症状为离乳十天过后,一头或数头猪突然死亡,大多数急死猪死前均无症状。

2、没有突然死亡的病猪步伐蹒跚,进而演变成痉挛及四肢划动。症状出现后,大部分患畜在24小时内死亡。

3、有些病例则会显示眼睑、额部皮下组织水肿,患猪体温多数正常。

4、发病猪经常是发育良好的猪只。

发病原因:

1、刚断奶的的小猪由于肠道功能尚不健全。

2、豆粕类饲料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造成小猪对饲料的消化不良,饲料在肠道中发酵,大肠杆菌急剧繁殖从而造成内毒素中毒。

诊断要点:水肿病的诊断主要是在离乳后一至两周发育良好猪只突然死亡。尸体剖检有助于诊断。特征的病变为胃粘膜下、大肠系膜水肿。有时水肿亦见于肺、脑及体腔。

预防措施:

1、离乳仔猪管理必须减少应激刺激。

2、离乳时,避免马上喂仔猪过多固体食物。限制猪只食量,然后在二至三周渐渐增至正常量。

3、断奶仔猪避免饲喂高豆粕类饲料,可以考虑膨化大豆粕,或降低日粮中的豆粕含量

治疗方案:

1、及时发现,肌注呋塞米(速尿剂),缓解脑水肿症状。

2、同时注射抗生素,抑制肠道内的细菌繁殖。

3、同时可考虑使用碳酸氢钠缓解酸中毒(可使用苏打片或腹腔注射碳酸氢钠5%),发现早时,及时治疗可有一定的治疗率。

九、仔猪红痢

本病又名仔猪梭菌性肠炎,是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的肠毒血症。主要侵害1-3日龄初生仔猪,一周龄以上仔猪少见发病。猪群中各窝发病率差异很大,病死率20-70%。病原低抗力很强,并广泛存在于病猪群母猪肠道及外界环境中,故常呈地方性流行。

诊断要点:

1、急性病例突然排红褐色血性粪便,多在发病后2日内死亡。

2、较慢性的病例排出含灰色坏死组织碎片的稀粪,血性不明显。病程常5-7日或更长。病猪明显消瘦及生长停滞。

3、根据流行情况及症状特点,加上尸体剖检小肠前段严重出血与粘膜坏死及浆膜下小气泡可以作诊断必要时可用细菌分离鉴定及毒素试验确诊。

预防措施:

1、发病后常来不及治疗。常发病猪场可用抗菌素给新生仔猪投服预防发病。

2、仔猪红痢菌苗给产前1-0.5月母猪接种,配合环境消毒,特别是产房消毒卫生可减少病的发生。

十、猪痢疾

猪痢疾又叫猪血痢。病原是猪痢疾密螺旋体本病常见于7-12周龄之猪群,但是它也能够发生仔猪及成猪。康复猪带菌时间长达数月,随粪便排菌,致使本病较难消除,缓慢持续流行。

诊断要点:

1、疾病爆发初期,可能有突发死亡的病猪。一般表现为精神、食欲差,下痢拉稀或水样带血粪便,体温稍高。以后粪便中粘液及坏死组织增加,有恶臭。病程1-3周。慢性者进行性消瘦,发育不良,病程更长。死亡率5-25%。

2、本病的诊断可根据临床发病情况及剖检。病变主要限于大肠、肠壁充血、出血及水肿,滤泡增大为白色颗粒。肠内容物稀薄,并带血液及组织碎片。粘膜可见纤维素沉着及坏死。其他器官无明显变化。

预防措施:

1、高发病猪场可将敏感药物添加于饲料中预防。

2、严格隔离检疫引进猪,猪场过氧乙酸消毒及加强清洁卫生的防止本病的重要措施。

治疗方案:20%替米考星+多西环素+高免多糖200克拌料,个别严重者可用大环内脂类针剂肌注。

十一、增生性肠炎

猪增生性肠炎又称猪增生性肠病、猪肠腺瘤,是由细胞内罗松菌引起猪的一种慢性肠道传染病。该病剖检特征为小肠及结肠出现慢性增生性肠炎,肠上皮细胞增生。在现代集约化生产条件下,本病的发生有上升趋势。

在猪群中,各种年龄猪都可感染,尤其是6-20周龄的生长肥育猪。感染动物均表现为肠炎及感染部位肠道的肠壁增厚。感染猪可持续带菌,并通过粪便长期持续排菌;鼠等也可将其体内的病原菌传染给猪。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传染源,其粪便污染饲料、饮水经口腔传染为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育成猪最易感染,2月龄以内和1周岁以上的猪不易发病。在疫场的猪群中,母源抗体的效价在3周龄时仍然较高,6周龄以后则无特异抵抗力。

本病常年发生,各种应激因素如并群、运输、拥挤、气温骤变以及抗生素类添加剂使用不当等,对本病的暴发和流行起着重要的作用.

诊断要点:

1、病猪精神低迷、食欲下降、消瘦、被毛粗乱、间歇性下痢,粪便变软、变稀或呈糊状或水样,有时混有血液或坏死组织碎片,皮肤苍白,轻者一个月后可康复,重者成僵猪。有时急性发病猪会突然拉血色水样粪便,后转为黑色柏油样稀粪,继而皮肤苍白,有的会突然死亡。

2、本病能对养猪业造成较大损失,主要表现在饲料利用率下降、仔猪生长迟缓。

预防措施:定期黄金多维+肠乐健饮水或拌料,可起到修复肠道黏膜、促进食欲、调节肠菌平衡的作用。

治疗方案

1、抗生素对本病的治疗效果还是可见的,首选敏感长效药物,对发病猪肌注

泰乐菌素或者泰秒菌素,每天注射一次,连用3次。

2、对发病的同栏或全群猪同时用敏感抗生素拌料。

替米考星+多西环素+抗瘟5号,连用7天。

十二、肠炎型沙门氏杆菌病

本病又名仔猪副伤寒,常发生于2-4月龄仔猪。猪场常发生的沙门氏杆菌症分为两种:①败血性沙门氏杆菌病,患畜严重发病。②肠炎型沙门氏杆菌病,以下痢为主。以下痢为主的沙门氏杆菌病爆发均为(鼠伤寒沙门氏杆菌)所引起的。沙门氏杆菌病来源于带菌猪,带菌猪排菌感染其他猪只,猪场内的老鼠可传播本病。污染的鱼粉也是传染媒介。沙门氏杆菌病之发病率与饲养密度有关,密度越大,越容易传染。

诊断要点:

1、初期症状为水样黄痢,下痢持续3-7天后,自动停止,数天后复发,继续的下痢持续数周。

2、下痢便偶尔含血迹及粘液。

3、病猪同时发烧,食欲减退。经数天后病猪可严重脱水死亡,但死亡率低。病程2-3周。多数病猪痊愈后成为带菌者,能排菌1月之久。一些猪只从此发育不良,日渐消瘦。

4、沙门氏杆菌病可以从剖检特点着手。尸体消瘦、粪污染。下腹及腿内侧皮肤上可见痘状湿疹。

5、内部特征性病变在大肠。大肠在肠壁淋巴组织坏死的基础上形成多个圆形及椭圆形溃疡。溃疡中心下陷污灰或黄绿色。

预防措施:

1、高发病猪场可考虑给幼龄猪接种猪副伤寒菌苗。

2、改善饲养管理。

治疗方案:

1、常规用药:头孢+恩诺沙星注射。

1、常规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时,应需依药敏试验以选敏感抗生素使用。

十三、副猪嗜血杆菌病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猪的多发性奖膜炎和关节炎的细菌性传染病,主要引起以肺的浆膜和心包以及腹腔浆膜和四肢关节浆膜的纤维素性炎为特征的呼吸道综合征。

流行病学: 仔猪敏感,尤其断乳后10天左右的仔猪多易发病。患猪或带菌猪是主要的传染源。主要通过空气传播,也可经消化道传播。

本病病原副豬嗜血杆菌为猪体內的常在菌,当强应激因素如气候突变,转群,卫生条件差,圈舍粉尘高,空气质量差等猪群抵抗力差的时候,能够造成发病。

副豬嗜血杆菌很少独立发病,常混合感染蓝耳病,圆环病毒等疾病,本病常作为猪场防疫安全的晴雨表,有特殊的意义。

诊断要点

1、多呈继发和混合感染,其临床症状缺乏特征性。体温升高至40℃以上,食欲不佳,精神沉郁。

2、有的四肢关节出现炎症,可见关节肿胀、疼痛,起立困难,一侧性跛行。驱赶时患猪发出尖叫声。卧地是四肢置于腹下,躯干扭曲(腹痛症状)。

3、发病严重的猪只腹部膨大(腹水),皮肤苍白,部分猪只四肢下部及耳部有淤血斑。腹式呼吸。

4、部分猪出现后驱麻痹的神经症状。

预防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圈舍勤消毒,一个清洁卫生的环境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2、转群、气候突变时,饲料中添加抗瘟5号4千克+黄金多维2千克/吨饲料以减轻猪群的应激。

3、定期在饲料中添加甜替500克+10%多西环素500克+抗瘟5号2公斤/吨,连用7天,也能有效的预防该病。

治疗方案:

可选敏感药物治疗,比如头孢喹肟、替米考星、支原净、丁胺卡那、泰乐菌素、恩诺沙星等。

1头孢噻呋+恩诺沙星 注射。

2甜替1公斤+10%多西环素1公斤/吨饲料+抗瘟5号5千克,连用7天

第三节猪常见寄生虫疾病

一、猪疥癣

猪疥癣为猪皮肤病中最普遍和最重要的一种,很少猪场不受猪疥螨侵扰,此病由猪穿孔疥癣虫,潜伏于皮肤所引起的感染症,疥癣感染的严重性依据猪群的健康状况而定,如果猪群的健康状态良好,则疥癣的存在危害不大,但是,一旦猪群有其他疾病侵扰,疥癣可加剧严重。虽然管理不良与疥癣虫感染的关系密切,但疥癣在管理良好的农场亦极普遍。

诊断要点:

1、瘙痒:疥癣症的重要临床症状是搔痒,患畜会磨擦其患部使皮肤变红,皮肤损伤与脱毛

2、表皮过度角化。慢性时皮肤变厚起皱纹。

3、疥癣虫可以在显微镜下检查皮肤碎悄虫找到,特别是耳部括皮。

危害:

1、严重的疥癣不但影响增重率及换肉率,而且可造成猪只应激。

2、时常搔痒产生应激与容易染上其他疾病。

3、有疥癣虫感染的仔猪可能会患油皮症。

预防措施:

全圈猪可定期使用伊维菌素粉拌料或伊维菌素皮下注射。母猪群治疗后才将它们移入分娩舍;新引进猪只治疗后才可混圈;公猪群一年两次治疗;断奶仔猪及时治疗

 

治疗方案:

伊维菌素皮下注射。切记疥癣治疗应全部猪只用药而非某部分猪群。单独治疗严重疥癣患畜而忽略其他猪会导致疥癣反复出现。亦可用伊维菌素+痱子粉驱虫体内外寄生虫。

二、弓形体:

弓形虫病是刚地弓形虫有性繁殖过程在猫的肠上皮细胞内,无性繁殖过程在猪、马、牛、羊、狗、猫等多种动物和人的有核细胞内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原虫病。

诊断要点

1、发病初期体温升高到40.5-42℃,呈稽留热,精神萎顿,食欲减退。

2、病猪高度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或犬坐姿势。

3、皮肤呈现红斑、不凸出皮肤表面,且无棱角,腹股沟淋巴结肿胀明显;耳翼、鼻端、下肢、股内侧、下腹部出现紫红斑,间或有小点出血。

4、怀孕母猪往往发生流产。

预防措施:

1、禁止猫进入圈舍。

2、猪场做好防鼠,被鼠污染的饲料能够传播弓形体,还能把猫招过来。

3、做好圈舍的清洁卫生,提高猪群的抵抗力。

治疗方案:

1、发病猪只可以注射 磺胺间甲氧嘧啶钠+黄芪多糖注射液

2、发病猪群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西环素+抗瘟5号拌料,连续用药7天,

3、猪群发烧严重的,饮水中加入卡巴匹林钙。一般没有严重的继发感染的情况下,病情很快就能得到控制。

三、猪付红细胞体病: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猪的红细胞表面或游离于血浆、组织液及脑脊液中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会造成病畜黄疸,贫血等症状。

病猪和隐性感染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可通过接触、血源、交配、垂直及媒介昆虫(如蚊子)叮咬等多种途径传播。污染的注射针头、咬架都能传播。感染母猪能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

诊断要点

1、主要引起仔猪高热稽留(39.5-42.5℃),

2、全身皮肤初期发红,少数猪只颈背部皮肤弥漫性毛孔渗血。后期苍白,贫血,黄疸。

3、有的排酱油色尿(血红蛋白尿)。腹下皮肤初期红斑块,后期青紫色。血凝不良。

4、少数病例出现呼吸困难,气喘、犬坐姿势。怀孕母猪表现为持续高热,厌食,流产,产死胎,产后无奶,慢性病猪呈现瘦弱综合症(精神萎靡,黏膜苍白,黄疸,母猪不发情或屡配不孕)。

预防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猪舍、饲养用具卫生,减少不良应激等是防止本病发生的关键。

2、夏秋季节要经常喷洒杀虫药物,防止昆虫叮咬猪群,切断传染源。

3、疫苗注射时,切实做好针头消毒,一个猪一个针头猪群经常驱虫,避免经由体表寄生虫传播该病。

4高发病的夏季,定期的拌料预防。10%多西环素+抗瘟5号拌饲料,连用7天。

治疗方案

1、注射针剂: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西环素肌注,一天一次,连用三天。

2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盐酸多西环素拌料,连用7天。

3、猪群发烧严重,可在水中加入卡巴匹林钙饮水。

【版权声明】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相关阅读 养猪 技术 手册

服务热线:400-808-6188

Copyright©2010-2022 https://www.zhuw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