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猪病防治 > 猪病技术 > 正文

我国猪轮状病毒的流行特点、致病机理及防控措施阐述

来源:中农快检 2022-04-24 11:52:56| 查看:

  在我国大型规模猪场或家庭农场养殖中,猪轮状病毒是引起猪病毒性腹泻的重要病原体之一。感染压力不大时,通常不表现临床症状,为隐性感染。如果饲养环境发生突变或由于猪病原体感染则可诱发该病的发生,一旦爆发将对猪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中国养猪网
  我国猪轮状病毒的流行特点
  
  猪轮状病毒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流行率在3.3%-67.3%不等,农场猪的感染率达61%-74%。
  
  在我国常规饲养条件下,想要猪群不携带猪轮状病毒是非常困难的。该病多呈现出地方流行性。该病的传染源为发病猪和感染猪,还可通过其他动物或人类的活动散毒。猪轮状病毒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秋冬,冬春季节温差大、冷应激时更容易诱发该病的发生。
  
  各月龄段的猪都可感染轮状病毒,但随着月龄的增加,对轮状病毒的抵抗能力逐渐增加,常感染的情况是在仔猪60日龄以内,最小的为1周龄,3-5周龄的感染最为普遍。哺乳期间因母源抗体下降,哺乳仔猪感染几率增加。当母源抗体达不到保护水平时,仔猪就容易感染轮状病毒并造成腹泻,并具有12~24h的潜伏期,发病率可高达80%,病死率与日龄有关,因脱水、自体酸中毒等因素,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最高可达100%。仔猪可通过哺乳而获得被动免疫力,但这种免疫力仅能持续3~5周。
 
  猪轮状病毒的致病机理
  
  了解轮状病毒的致病机理就可以有针对性的选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或控制,尽可能的在实际生产中避免或降低损失。轮状病毒感染后,绒毛萎缩导致小肠吸收细胞丢失所引起的吸收不良是猪轮状病毒引起腹泻的主要原因。
  
  在实验感染过程中,腹泻症状要比小肠病理变化出现的要早,说明除了肠绒毛萎缩还有其他机制导致腹泻的发生,例如肠道炎症反应、肠道神经系统紊乱以及肠毒素积累,直接或间接导致仔猪的腹泻和死亡的发生,这些因素可在实际生产中通过采取有效管理措施进行提前预防或治疗,降低疫病损失。
  
  猪轮状病毒的病理剖检变化
  
  对病死猪进行剖检后,可见其胃肠道内有凝乳块,还可见有棕黄色的水样物质。肠壁变薄,甚至呈现出半透明状。切开小肠,可见有弥漫性的出血。盲肠和十二指肠会表现出明显鼓气。肠系膜淋巴结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充血。肝脏颜色变淡,出现肿大。肾脏软化,外观呈现米黄色,心肌出现软化。
  
  猪轮状病毒的诊断
  
  轮状病毒感染猪的临床症状不典型。诊断需要检测病毒、病毒抗原或病毒核酸。轮状病毒是新生1~8周龄仔猪腹泻的原因之一,应在疾病急性期采集粪便排泄物、肠道内容物或切片用于诊断。猪轮状病毒在腹泻最初的24h内排毒量最高。
  
  猪轮状病毒防控
  
  1、要系统化、全面无死角,高筑生物安全篱笆,防止病毒传入,不能流于形式。科学规范消毒,消灭环境中的腹泻病毒,防止病毒传入、在场内的存在和循环。
  
  2、硬件保障,尤其是产房温度、湿度、空气等控制保障是关键。
  
  3、由于带毒猪的存在,要求提高母猪自身健康水平及保证充足营养,尤其控制以蓝耳病、圆环病毒等为代表的的免疫抑制病。
  
  4、由于后备母猪更新率的提高,要求做好后备猪的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在配种前最少免疫两次含有轮状病毒(RV)抗原的腹泻疫苗。
  
  5、科学免疫:由于病原的复杂性及近年来轮状病毒感染率的上升,要求我们在对猪群基础免疫时不但要关注流行性腹泻病毒免疫,也要关注轮状病毒的基础免疫。
  
  6、制定合理免疫程序,让母猪能产生更高的“魔力乳”保护仔猪远离腹泻,后备猪的基础免疫与加强免疫是基础,肉猪群的全群免疫不留短板。
  
  7、及时快速的进行抗原检测,及时诊断,减少损失。
  
  8、紧急免疫亡羊补牢,避免更大损失。
  
  在当前猪周期行情不高、降本增效的形势下,加强腹泻基础免疫,警惕由于猪轮状病毒高发,所导致仔猪病毒性腹泻带来的经济损失。

【版权声明】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服务热线:400-808-6188

Copyright©2010-2022 https://www.zhuw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