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猪病防治 > 猪病技术 > 正文

养殖新技术|后非洲猪瘟时代如何重构猪群免疫力?

来源: 养猪信息网 2024-02-18 14:55:15| 查看:


 
后非洲猪瘟时代重构猪群免疫力的新策略
林文耀
广西翔仪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家猪和野猪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烈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该病也是我国重点防范的一类动物疫病。其特征是发病过程短,最急性和急性感染死亡率高达100%,临床表现为发热(达40-42℃),心跳加快,呼吸困难,部分咳嗽,眼、鼻有浆液性或黏液性脓性分泌物,皮肤发绀,淋巴结、肾、胃肠黏膜明显出血,非洲猪瘟临床症状与猪瘟症状相似。自2018年8月传入我国以来,非洲猪瘟给我国养猪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成为我国养猪业的头号大敌。进入后非瘟时代,尽管面临“老病不除,又添新病”的困境,非洲猪瘟,蓝耳病,流行性腹泻依然是危害我国养猪业最大的病毒性疾病。在疫病和低迷行情的双重挑战下,增效降本是当下猪场的生存之道。经过近几年的实践与疫病的教育,猪场基本建立完善了生物安全体系,极大的降低疫病的传播风险和流行程度,也为猪场科学进行免疫程序的优化及免疫减负奠定了基础。新的形势下,如何科学免疫减负,重构猪群免疫力是后非瘟时代养猪生产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疫病净化从源头消灭了传染源,对疫病的防控至关重要。《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21-2035)强调完善种猪生物安全体系,完善准入管理,将非洲猪瘟、口蹄疫、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等主要疫病监测结果作为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种公猪站、战略种源基地遴选和核验的考核标准。非洲猪瘟和蓝耳病要实现净化,即不免疫无疫。猪口蹄疫、猪瘟、猪伪狂犬病的目标是免疫无疫。围绕这些目标,猪场应根据本场疫病监测结果及考虑地方流行性疾病,明确场内病原谱及疫病流行特点,调整优化免疫程序,制定符合自身的免疫新策略,重构猪群免疫力。

  1.组合免疫,科学减负

  口蹄疫、猪瘟、猪伪狂犬病是目前猪场必须免疫的疫苗。常规的免疫程序:种猪年普免3次,单独免疫三个疫苗,每头要免疫9次/年。有研究表明,与单针免疫相比,“口蹄疫+猪瘟+伪狂犬病”组合免疫方式并没有增加副反应的发生,同时组合免疫组产生的伪狂犬病gB抗体极显著高于单针免疫组(P<0.01)。推测可能是该联苗共同刺激动物的免疫器官后有提高免疫应答的作用,口蹄疫疫苗的油佐剂兼具抗原缓慢释放的同时有促进免疫增强的作用。目前,该组合免疫方式逐渐被养猪生产认可和接受。种猪的免疫次数由原来的9次/年下降到3次/年,减少了种猪的免疫次数,有效减少免疫应激导致的生产问题;同时减少人猪接触的次数,降低针头和人员传播疾病的风险,减少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养殖效益,从而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

  2.选择匹配的高效疫苗进行免疫

  病毒性腹泻是威胁养猪生产的重大疾病,其中以猪流行性腹泻(PED)为主,以哺乳仔猪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为特征。目前PED的优势流行毒株为GⅡa亚型,现有的疫苗为GI或GⅡb亚型,对GⅡa型毒株感染有一定的交叉保护作用,但效果不尽人意。除PED外,病毒性腹泻的病因还可能是轮状病毒(PoRV)、丁型冠状病毒等多种病原所致,尤其是轮状病毒。自2018年开始,猪轮状病毒的阳性检出率逐渐上升。目前优势的流行毒株主要为G9亚型、G4亚型和G5亚型,但是现有的疫苗只有G5型。猪场在选择病毒性腹泻疫苗时一定要选择与本场病原匹配的疫苗。如果爆发的病毒性腹泻只检出PED,就不需要考虑其他的病因;如果同时检出PED+PoRV,那就要选择含有PoRV的多联多价的腹泻疫苗。值得注意的是,尽管PED毒株变异较快,但是只有一个血清型,不同毒株之间依然有交叉保护,较高的多克隆抗体依然能完全中和变异的毒株,所以一定要选择能产生较高中和抗体的高效PED疫苗进行免疫。

  3.选择性免疫细菌类疾病

  猪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大肠杆菌,猪丹毒,胞内劳森菌,魏氏梭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和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为常见的细菌类疾病。通过良好的饲养管理和蓝耳病的有效控制,即可有效预防猪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大肠杆菌等条件性致病菌。猪丹毒常常表现为地方流行性疾病,高温高湿季节多发,特别是急性型猪丹毒,最为常见,以突然爆发、急性经过和高死亡为特征,病死率可达80%以上,症状与非洲猪瘟相似,可以在春夏高发季节选择性免疫,可考虑在猪瘟二免的时候用猪三联(猪瘟+猪丹毒+猪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免疫。功能性添加剂可有效预防回肠炎,魏氏梭菌的发生,比如丁酸梭菌等益生菌的应用。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是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或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猪的一种呼吸道疾病,特征为颜面部变形,鼻部歪斜,感染猪生长迟缓,料肉比提高,是严重影响生产效益的疾病,猪场可根据场内实际情况选择疫苗进行预防。

  4.根据疫病的感染压力调整免疫程序

  猪圆环病毒病(Porcine circovirus diseases,PCVD)是由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所引起的猪圆环病毒病及圆环病毒相关疾病。PCV2侵入机体后攻击猪的免疫系统,引起B淋巴细胞凋亡,导致严重的免疫抑制,从而导致继发感染其他致病性病原体或混合感染,给世界养猪业带来巨大的损失。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ostweaning multisystemic wasting syndrome,PMWS)是对PCV2感染导致的疾病的最早认识。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加拿大发现5-12周的仔猪临床出现皮肤苍白、被毛粗乱、渐进性消瘦、黄疸等症状,病理变化最主要的特征为淋巴结肿大,统称为PMWS。随后该病在世界范围内相继报道,随着疾病的发展和认识的加深,为更好地体现疾病的关联性,现已经用PCV2系统性疾病(PCV2-systemic disease,PCV2-SD)替代PMWS。除了PCV2系统性疾病,临床病理学发现,PCV2还能引起一系列疾病,如肠道疾病、肺部疾病、亚临床感染、皮炎肾病综合征(porcine dermatitis and nephropathy syndrome,PDNS)、繁殖障碍。自2010年猪圆环病毒2型疫苗在国内上市以来,疫苗免疫成为防治猪圆环病毒病的主要手段。疫苗的应用有效改善了种猪和仔猪的生产成绩。由于母猪普遍免疫了疫苗,母源抗体的保护使得临床上PMWS的现象大为减少。相关检测数据提示PCV2病毒在育肥猪中检出率最高,常见的症状包括体表苍白,渐进性消瘦、腹泻、呼吸困难,病死猪剖检可见弥漫性间质性肺炎的病理特征,说明由于免疫的压力,圆环的感染压力后移到育肥期,而不是保育期。但目前仔猪的圆环首次免疫几乎都在14日龄或产房完成,由于母源抗体的干扰作用,一次免疫不足以保护到育肥出栏,建议推迟仔猪的圆环首免时间或育肥期加强免疫,减少PCV2病毒感染导致的育肥损失。

  5.新技术的应用

  无针注射器(Needle-free Injection Device)是一种不需要通过针头实施给药的新型注射器,将药物以注射流的形式喷射出去,穿透皮肤形成超微细射流,持续射流的停滞压力使药液在孔洞末端以近似球状的形式向孔洞四周扩散,从而实现皮下或肌肉注射。与传统的针头注射器相比,无针注射可以阻断病原微生物交叉感染、有效防止胴体损伤和针头断裂等风险的发生,从而避免注射针折断留在动物体内造成食品安全事故、减少动物创伤疼痛,符合动物福利要求、提高肉品质等。此外,无针注射器可以有效提高免疫效率,降低技术员的劳动强度,实现人猪友好的期望。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面临非洲猪瘟和低迷行情的双重挑战,重构猪群免疫力,确保猪场的稳定生产;向优秀的标杆企业学习,死磕技术,深挖成本空间,练好内功,穿越行业周期,拨开迷雾,才能永续经营。

【版权声明】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服务热线:400-808-6188

Copyright©2010-2022 https://www.zhuw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