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养猪资讯 > 猪友故事 > 正文

盐津孙光银:脱贫只是改变,不是终点

来源:微盐津 2021-03-02 10:16:13| 查看:

  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古往今来的实践证明,这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一条铁律法宝。国家如此,地区如此,个人亦然。

  
  孙光银,家住盐津县落雁乡天星村青杠坪村民小组。从前就有名,因为很穷。现在更有名,因为他是养牛、养猪、养 鸡能手,不仅脱了贫,还慢慢致了富。仅2020年一年,就养牛出栏10头、存栏27头;养猪出栏25头、存栏小猪40多个;养鸡出栏300多只、存栏小鸡100余只,几十万的收入到账。知道的人都说他“赚大发”了,羡慕不已。
  
  开车沿盐水公路至深溪坪桥再左行约500米,开始蜿蜒爬升半个多小时,便走近孙光银家了,老远就能看见一排楼房,旁边还有一排养殖棚。在一个中年汉子的指挥下,打草、搬运、和料、饲喂、清圈,多人有序忙碌着。走进养殖棚里,牛、猪、鸡成群,各有其所,一片“喜洋洋”,好不惹人喜爱。

  
  “孙光银,这几年的变化是一年一个样,大得很了。”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罗旭边看边说,“在这附近,目前你算得上是一个靠养殖脱了贫又致富的典型了。”
  
  “嘿嘿......这算啥子哟,比起其他来我这是‘小儿科’。”这个平常沉默寡言老实巴交的农村人谦虚地说。
  
  的确,孙光银养殖发展在全县、全乡、全村都还真算不上有多大多强,但对于原本基础条件很差的孙光银来说,已经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穷到富”的蜕变了,而其过程的艰辛和不易可想而知。
  
  孙光银家所处的青杠坪片区是有名的“麻石山”,众所周知的山高坡陡、沙石为主、土不藏水、地不出货。孙光银从小是个孤儿,半岁不到父亲就去世了,由母亲拉扯长大,早年经常过的都是“住不像住、吃不像吃、穿不像穿”的生活,读书只到“能写得起几个字、知道加减乘除”的地步。尽管如此,他一直把母亲“人要有尊严,要自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教诲铭记在心,自小就有不甘贫困现状的强烈愿望。
  
  “别人都能由穷变富我为什么就不行?”孙光银说他曾经很多次这样反问自己。迫于生计,孙光银十五六岁就外出找门路,上到过昭通、下到过宜宾,干过工地、当过小贩,起早贪黑不停劳累奔波。然而,几十年过去,贫困的家境还是没有多大的改变。到了2013年,住的依然是低矮破漏的三间土墙房,全家人的基本温饱问题有时还不能很好解决。这不,还被研判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了。但这不是他想要的结果,只是面对当时的现实真的很无奈。
  
  当上贫困户后,乡、村没少关心他家、帮助他家。先后有4任干部结对帮扶他家,其中有两任是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这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我太幸运了!”孙光银感激地说,“他们每个月都要来好几次,跟我讲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讲县里、乡里、村里的工作部署,根据我家实际情况跟我讨论该干什么、能干什么的问题。罗部长告诉我‘千道理万道理,发展才是硬道理’,鼓励我坚定信心立即行动立足实际抓好发展,积极帮助我解决了生活和发展中的困难问题。在他们长期的关心的帮扶下,前几年我从养3头母猪开始,边干边学、边学边干,2018年就慢慢滚动发展到养50头猪的规模,还喂了100多只鸡,当年收入就达到20多万元。后来,政府把到我们这个地方的路也修好了,我也把房子修好了,家居环境、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条件不断改善,‘两不愁三保障’完全没有问题了。”

  
  脱贫就是改变,但脱贫不是终点。2019年下半年来,盐津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大力“乌鸡、肉牛、竹笋”三大富民产业的决策部署,并先后出台了促进产业发展的相应补助奖励、贷款贴息、种养保险等多项利民惠民政策。罗旭部长先后多次到户走访,第一时间告诉孙光银这些产业发展的“前沿信息”以及相关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孙光银抢抓机遇、扩大发展,而这与孙兴银原本的发展目标方向完全一致。经过深思熟虑后,孙光银果断地拿定主意下定决心再大干一场:以养牛为主,养猪、养鸡同步推进。

  
  此前养猪、养鸡的技术孙光银已基本掌握有一定经验,但养牛却没干过什么都不会,怎么办?孙光银便多轮次参加县、乡组织的养牛培训,还就近到唐天强、唐天坪兄弟养牛场免费打工取经,从种草、投料、防疫、掏粪、改圈、管理等学过遍。在罗旭部长的帮助下,孙光银向信用社贷了10万元,并用上之前的积累,于2020年初便有序推进优选小牛、建设棚圈、规范饲育等工作。还好,2020年一年下来效益不错,光养牛出栏10头、还有存栏27头,还有养猪、养鸡都有很好的收入,“没日没夜的苦干、小心谨慎的实干”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
  
  任何发展都离不开抱团取暖,孙光银深刻明白这个道理。为了把牛、猪、鸡养殖顺利发展壮大起来,孙光银也把周围的群众积极拉拢进来。他先后聘请了5人经过培训后在他的养殖场务工,管吃,每人月工资2000余元;流转蔡贵根等12户34亩闲置土地种草,每亩每年付给200元流转金;凭借养殖模式、经营理念和市场渠道等优势,鼓励周边群众养殖,积极提供饮料供应,随时提供现场技术培训,签订代养回收协议或入股分红协议,把“一人富不算、大家富才算”的理念变成现实,也夯实了进一步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我现在才刚起步,与其他大户相比,无论是规模质量还是管理水平都都还有很大的差距。”孙光银说,“资本少,能力小,只能慢慢来,也要稳稳地来。”但他也表示,2021年争取养牛规模扩大到50头、养猪规模扩大到60头、养鸡规模扩大到600只。这是孙光银“更上一层楼”的目标,也是他“有这个肚吃这碗醋”的自信。
  
  孙光银说的话不假,像他一样实现由穷到富的转变且发展得更好的人有很多很多。仅天星村,唐家湾唐明强、唐天坪,养牛规模已达200头,并吸纳了15户周边群众贷款入股170万元;岩口的姜开银贷款10万元建设鸡舍10个,养鸡规模已达10000羽,带动周边32户群众共同发展。他们都有共同的特点:不甘落后,自强不息,团结奋斗。在接续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他们必将层出不穷越来越多,他们都是最可爱的人。

【版权声明】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服务热线:400-808-6188

Copyright©2010-2022 https://www.zhuw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