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养猪资讯 > 行业点评 > 正文

贵州生猪:立足当前保供给 着眼长远促转型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蓝婴 方春英 2021-09-23 15:16:02| 查看:

  继续抓好生猪生产恢复,促进产业稳定发展。上半年,全省生猪生产持续恢复,生猪存栏1451.4万头,同比增长22.1%;生猪出栏980.7万头,同比增长9.2%。

  今年以来,全省上下团结协作、共同发力,认真践行“12345”产业链推进模式,不断提升生猪规模化、标准化、良种化、绿色化、融合化和品牌化“六化”水平,努力推动生猪产业在农业中率先实现现代化,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有力支撑。

  德康农牧:优质种猪提升良种水平

  8月底,在安顺市平坝区城关镇大关村,首批种猪住进了“猪别墅”,意味着经过一年紧张施工的德康大关公猪站正式投入运营。

  “这个公猪站总投资5000万元,规模存栏1000头公猪,就是为了产业现代化而布局的。”德康集团贵州片区总经理顾晓龙一语中的。

  每头种猪建设成本约5万元,夸张吗?对养猪企业来说,一点也不。因为种猪是生猪产业发展的基石,处在生猪养殖金字塔体系的顶端,种猪的质量决定了企业能否有效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猪肉经济价值、保证猪肉产品安全,甚至可以决定一片区域生猪产业的发展格局和现代化进程。

  据了解,德康集团的这批种猪是从荷兰托佩克国际育种公司法国分公司引进的,其优势在于生长速度快、饲料转换率高。“我们现在的商品猪长到130公斤需要养180天,但这种公猪繁殖的商品猪只要养160天就行了,提前了20天。另外,它的料肉比是2.5:1,也就是说猪吃2.5公斤的饲料可以长1斤肉,比之前降低了0.2。猪吃得少了、长得又快了,各方面的成本就显著下降。”顾晓龙介绍,此次引种是贵州首次国际直引原种猪,有利于完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和产业发展竞争力,而这批种猪在去年3月底已经落户黔西南州德康义龙种猪场,就等着平坝区大关公猪站建成后进驻。




  德康大关公猪站内设有采精栏,公猪精液可通过气动系统的管道送往实验室,实现了猪场和实验室的完全分离。

  为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病毒,公猪站每栋猪舍的前端都配备了空气过滤系统。走进猪舍的空气过滤设备间,就像走进了图书馆,一排排“书柜”从地面延伸到天花板,放在“书柜”上层层叠叠的“书”则是空气过滤网。“这些过滤网的精密度比空调还要高,孔径不足一微米,大分子的病毒都过不了。”顾晓龙介绍,这样的过滤网1张就需要60元,而在这20多平方米的设备间里,有2000多张过滤网,这些过滤网每隔两年还需要更换。

  对于种公猪站来说,采精技术是重中之重。在这里,有世界领先的采精系统。猪舍内设有专门的待采栏和采精栏,工作人员采集完公猪精液后,装进瓶中,就可通过气动系统的管道送往实验室,实现了猪场和实验室的完全分离。精液瓶投送到实验室后,再经过分装、检测等一系列程序,就可以用人工授精的方式配对育种。

  除了空气过滤系统和采精系统,整个公猪站的净水设备、饲喂系统、粪污系统都是全自动化操作,实现了每个环节的全程检测、精准管理,公猪站高昂的建设成本即在于此。“这就是养猪产业的‘新基建’革新,通过不断推进基础设施的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才能实现产业的现代化。”顾晓龙说。

  “我们很清楚,种质资源是核心。德康自2013年完成首次国际引种以来,一直在做本土化适应的繁育工作,就是为了打破我国种猪‘引种—维持—退化—再引种’的魔咒。”顾晓龙说,目前德康的育种体系和遗传资源已经处于我国领先的地位,下一步,德康的目标是把大关公猪站打造成为国家种公猪站,为贵州生猪产业的现代化提供关键助力。

  日泉农牧:无疫小区建设凸显成效

  每天早晨9点,贵州日泉农牧有限公司的门前,已有饲料运输车辆有序停放在此,等待工作人员对车辆进行全面清洗。同时,司机也得通过日常体温监测,才可放行入内。

  “项目已经建成5年,我们的洗消环节也持续了5年。”贵州日泉农牧有限公司生产经理柏城说,公司有一个年产54万吨的饲料厂,每天都有几十辆货车进出,疫病防控是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步骤。

  贵州日泉农牧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对饲料运输车辆进行冲洗消毒。刘蓝婴摄

  今年年初,农业农村部公布了首批62个非洲猪瘟无疫小区名单,贵州有两家企业入选,贵州日泉农牧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这标志着我省非洲猪瘟综合防控水平取得新突破。

  “要从源头去说。”在贵州日泉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廖晓丹看来,能通过此次无疫小区评审,源自2018年我国发现首例猪瘟疫情以来,该公司迅速打出的一套“组合拳”。

  非洲猪瘟因早期发现难、预防难、潜伏期长等特点,因而被称为“生猪头号杀手”。2018年8月以来,非洲猪瘟加速了行业的变革,全行业达成了重视生物安全是防控非洲猪瘟的先决条件的一致共识。

  为应对非洲猪瘟病毒,2019年,日泉农牧公司迅速筹建非洲猪瘟实验室,对进入猪场区域的车辆、物资、人员做到迅速送检3小时出结果,极大地降低了猪场感染风险。同时,公司与华南农业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紧密联系,加强技术指导。

  措施持续加码。种猪场采用智能环境控制系统、全封闭式机械通风以及全漏缝尿泡粪生产工艺;泉兴、泉旺两个猪场都分别建有独立污水处理站;对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有物堆肥和高温发酵炉处理两种无害处理方式。

  作用有多大?仔猪存活率从90%上升到95%,断奶仔猪头数增加1.15万头。通过非洲猪瘟无疫小区建设,日泉农牧公司有效提升了猪场的生物安全防控水平,减少发生动物疫病的风险和隐患,大幅降低猪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让生猪养殖进入“安全岛”。

  当前,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今年2月,省农业农村厅印发了《贵州省2021年非洲猪瘟无疫小区评估工作方案》的通知,率先选择一批生物安全水平较高的生猪企业作为全省首批非洲猪瘟无疫小区创建单位,助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

  “生物安全只有0分和100分,没有60分及格的说法,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柏城坦言,目前很难预测非洲猪瘟到底会持续多久,但随着大量养殖企业的防控意识增强,生猪行业肯定会变得越来越规范、有序,产业发展就会迈上新的台阶。

  五福坊:修炼内功做强猪肉加工

  7月19日,一场为贵州首批农产品(食品)深加工高成长企业“量身定制”的专项培训正式开班,贵州五福坊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福坊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怀平抱着“归零”心态参加培训。

  五福坊公司自成立以来,已整整20个年头。2016年,公司实现“新三板”挂牌,这给公司在创新道路上提供了便捷的融资通道。今年,该公司又立了一个新目标——争取5年时间主板上市,这能让其在增资扩产、打响品牌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我们现在要‘修炼内功’,把深加工做扎实,以此重振全产业链发展。”五福坊公司常务副总裁葛洪剑直言不讳,近年来贵州生猪养殖得到快速发展,全国前20强养猪龙头企业已有16家落户贵州,但深加工企业屈指可数。

  葛洪剑的判断有更为客观的数据支撑。全省每年精深加工生猪仅30万头左右,占出栏总数的比例不到2%,利用猪副产品生产生物制药、医药中间体、化妆品、保健品等综合利用加工还处于空白。

  如何破题?五福坊公司一直在努力。走进生产车间,浓郁的腊香味扑鼻而来,这里拥有4条生产线,目前年生产能力2500吨,满产后能达到5000吨,规模排在全省首位。“为什么深加工能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呢?原因很简单,就拿香肠来说,一公斤香肠的原材料成本是42元,通过腌制、灌装、烘干、包装等工序后,售价能达到113元,扣除其他生产费用的话,猪肉产值基本能翻一倍。”葛洪剑介绍。

  创新是企业不断转型升级、发展壮大的关键。依靠创新,五福坊公司顺利实现了两次升级:最初靠着腊肉、香肠等腌腊系列产品起家,逐渐探索开发出小米鲊、辣子鸡等家庭餐桌食品,完成了公司第一步产品升级;得到消费者热捧后,又朝着休闲旅游食品进攻,研发出猪肉干、猪肉丝、猪肉脯等为主的“有点意思”系列产品,进一步丰富了公司产品种类。

  一心一意做好肉,是五福坊公司发展路上最重要的理念。三个系列产品让公司焕发出新的活力,销售旺季从原来的4个月延长到现在的6个月,销售范围也从省内扩至省外。这背后还有技术团队的支撑,2013年10月,该公司获省科技厅批准建设了“贵州省猪肉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如今,五福坊公司已获得9项国家发明专利和33项外观设计专利,其中,黔五福牌广味香肠配方价值1.61亿元。目前公司还在加大研发力度,创新生产工艺,争取在做好猪肉深加工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禽类产品的加工,不断丰富肉制品种类。

  发展空间一望而知,为何我省生猪深加工还是缓慢发展?葛洪剑给出了自己的观点:“首先,生猪加工的工艺复杂,周期较长,并且研发、管理、生产成本比较高,准入门槛比较高;其次,实现规模化生产后,销售渠道必须得打通,然而很多加工产品在终端销售环节,容易受到大型商超的利润挤压,这让很多小企业望而却步。”

  目前,五福坊公司旗下共有6家子公司,产业覆盖肉制品初加工、精深加工、物流配送、终端零售、电子商务等领域,在贵阳市内已布局50多家线下直营连锁专卖店,产品也纷纷上架各大网络销售平台,去年公司销售额达到4.19亿元。

  面对未来,葛洪剑表示,“我们依旧要坚持食品安全底线,以最高标准、最严规范、最实举措,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同时,不断加大研发力度,推陈出新,并利用上市企业的品牌和资源优势,搭建营销平台,实现产销两旺。”

  龙头企业来兜底农民养猪不用愁

  “最近猪价跌得凶,你慌不慌?”

  “慌哪样?我早就和公司签好收购合同了。”

  这是养猪户洪乃胜近期和村民们聊得最多的话题。洪乃胜是玉屏自治县平溪镇杨柳村人,今年5月,他购进了500头猪苗来养。眼下猪价持续下跌,村民都担心他亏了,可他一点也不担心。

  洪乃胜能够做到毫无顾虑,是因为背后有“靠山”。作为玉屏温氏畜牧有限公司“公司+家庭农场”的合作农户,洪乃胜已经和这家公司合作了5年。公司统一提供猪苗、饲料、药物、饲养技术,农户只需要自建猪舍,把猪养好后,公司会按照协议价上门收购。洪乃胜正在养的这500头猪,公司在发放猪苗的时候就已经定好每斤11元的回收价。

  “最开始养猪时要累一点,小猪发烧了我不会打针,只有联系公司的技术员来解决。在公司的指导下,我不仅掌握了技术,猪圈建设也更规范了,一个人养500头猪完全没问题。”说起当初的养猪经历,洪乃胜至今记忆犹新。但5年的养猪经历,他坦言从未有过担心亏本的煎熬。

  这几年,洪乃胜每年养猪的纯利润有10多万元,靠着去年底卖了一批猪的所得,他全款买了一辆小轿车。就在去年,洪乃胜还成为了公司“优秀养户”,被邀请到遵义参加温氏集团周年庆。他笑称:“我儿子儿媳在外面打工,等我年纪大干不动的时候,我就动员孩子们回来接管养猪场,在家门口照样有钱赚。”



  自2014年落户玉屏以来,玉屏温氏畜牧有限公司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把“公司+家庭农场”方式与玉屏农村实际相结合,打消了农户缺资金、缺技术、怕担市场风险的顾虑,为当地群众探索出一条增收致富的道路。

  在非洲猪瘟发生后,“公司+家庭农场”方式受到严峻挑战。公司也在积极应对,“我们从2019年开始对老旧猪场升级改造,给每户都安装了视频监控,并修建围栏划分风险区,饲料、药物、疫苗等物资统一集中消毒配送,目前已经基本改造完成,防疫能力得到大幅提升。”玉屏温氏畜牧有限公司平溪服务部主任吴永初说,面对非洲猪瘟,最重要的还是管理,防控措施要做细做实。

  8月初,走进玉屏自治县朱家场镇柴冲村,一座占地10亩的标准化养猪场即将竣工,该猪场有1个保育场和2个育肥场,最多可存栏3000头猪。这同样也是和玉屏温氏畜牧有限公司合作的项目,但硬件设施和猪舍规划都更为先进,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较高。

  “猪场是公司指导建设的,目前已投入300万元,要是没有公司帮忙无息垫资93万元,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竣工。”养殖场负责人夏文均说。据悉,2017年,温氏集团与广东省的梅州客商银行合作,该银行能够在代养户前期建设过程中提供无偿垫资,这一举措让许多代养户吃下“定心丸”。

  从2013年温氏集团在贵州投资发展以来,截至今年6月,合作农户共获利9亿余元。走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温氏集团坚信,“公司+家庭农场”的养殖方式仍具生命力,未来也会推进“公司+现代养殖小区”方式,带领农户致富奔小康。

【版权声明】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服务热线:400-808-6188

Copyright©2010-2022 https://www.zhuw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