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猪疾病问题及防控措施
来源:中国第一猪网 2010-06-11 09:15:05| 查看:次目前保育猪问题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死亡率高或损失大,发热,发红,肿腿,神经症状、衰竭、死亡。
1导致保育猪患病的病原分析
1.1病毒因素及其临床表现
蓝耳病:呼吸道问题、耳部皮肤末端发紫。
伪狂犬病:可能出现神经症状。
圆环病毒病:消瘦,呼吸道问题,发热。
猪瘟:皮肤发红(高热病?)。
1.2细菌因素
副猪嗜血杆菌病:呼吸道,神经症状,关节问题。
链球菌病:败血症状,神经症状,关节肿大。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呼吸道问题、呕吐。
2 保育猪发生该类症状的原因
首先注意饲料问题,尤其是玉米黄曲霉毒素、玉米赤烯酮含量超标,按照老标准,没有超标;按照新的标准和欧盟标准,超标。
其次,母源抗体消失,病原感染,转群和断奶的应激,饲养密度增加,空气质量不良等也会造成保育猪发病。
3 保育猪常见疾病案例
3.1猪瘟
临床症状
急性败血型猪瘟——主要发生于保育猪和育肥猪。
慢性型猪瘟——腹泻症状;纽扣状溃疡。
猪瘟病毒的持续感染可以造成母猪繁殖障碍,出现流产、产死胎和弱仔,先天感染使带毒猪发生免疫耐受,给免疫预防带来困难。
猪瘟与其他细菌疾病混合发生,是当前猪瘟发生的特点之一。
症状:皮肤充血出血,败血症状;胃溃疡;回盲瓣纽扣状溃疡;肺出血点;喉头出血点;肾脏出血点;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出血;扁桃体坏死;淋巴结切面出血。
猪瘟频发的原因
主要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圆环病毒感染以及一些饲料霉变等因素,导致猪免疫力下降,感染野毒株所致;部分原因是疫苗质量(冷链系统不完善)、稀释后放置时间过长,免疫程序不合理所致。
野毒株在种猪群中持续存在,引起种猪群免疫效果降低,产出带毒仔猪,造成猪瘟病毒在猪场中循环传播。
发生了猪瘟后,如何控制?
健康猪:接种猪瘟疫苗;控制其他混合感染。病猪可以用康复猪或多次免疫的母猪血清,保育猪10毫升,育肥猪15毫升。
疫苗的选择:脾淋苗更适合于紧急接种,1头份;其次,4~6头份细胞苗。
控制继发感染:猪链球菌与副猪嗜血杆菌最为常见。采用阿莫西林、强力霉素或氟苯尼考饮水
3.2副猪嗜血杆菌病
我国流行的优势血清型还是血清4型和5型,不能分型的菌株逐渐增多,占30%左右。疫苗一定要与流行的血清型一致。
哪个阶段的猪最容易发生?
主要是5周龄~8周龄的猪。原因是母源抗体的保护力下降。有时产房里的小猪发生,显著的肺脏粘连。
诊断(常见呼吸道疾病的鉴别诊断)
HPS菌株敏感药物的使用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双头孢)的效果比较好,也可用氟苯尼考类-万特肺灵,纽氟罗...
头胞类药物:个体治疗
免疫程序
如果本病仅在保育舍发生,小猪:14~16日龄免疫;必要时,36日龄加强免疫;
母猪:产前1个月,如果产房小猪出现本病。
疫苗不受母源抗体的影响。
3.3猪圆环病毒病防控措施
圆环病毒与蓝耳病毒之间的关系
圆环病毒感染,降低蓝耳活疫苗的效果;蓝耳病毒感染后,促进圆环病毒在体内的增殖和分布。
临床症状
①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
临床表现:发热,消瘦,衰竭。
病理变化:脾脏、淋巴结肿大、肠系膜和肺间质水肿(肺炎)。
②皮炎与肾病综合症(PDNS)
影响种猪的外观,死亡率低,可以自行康复;圆环斑:紫色,与周围正常皮肤的界限清楚;猪无痒感;皮肤不呈油腻状(干躁),本质上是一种过敏反应(早期感染后,再次感染)。
防治措施
控制继发感染:副猪嗜血杆菌与链球菌的感染,疫苗与药物的配合使用。
加强饲养管理:饲喂优质的饲料(原料);减少不必要的注射给药;中草药免疫增强剂。
疫苗只起预防作用,不能作为治疗目的。
4.总 结
保育猪问题解决之道:从产房开始,准确诊断,推荐免疫与保健程序。.
0日龄:伪狂犬病苗HB疫苗滴鼻接种。
服务热线:400-808-6188
Copyright©2010-2022 https://www.zhuw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