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养猪资讯 > 猪友故事 > 正文

河南首富养猪记

来源:风声岛(ID:fengshengdao) 2021-08-18 09:16:54| 查看:

  牧原股份几十年如一日的这份坚持,使企业成为国内养猪行业绝对的领跑者。
  
  01
  
  2020年12月底,在一个大型会议现场,希望集团的刘永好带着调侃的语气表示:“今天房地产转行做养猪的,我们简单地算了一下全国超过1000家。”
  
  放着“高大上”的房地产业务不做,偌大的房企居然改行养猪?
  
  养猪莫非比房地产还赚钱?
  
  这个奇闻让很多人听到后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等查了相关数据,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刘永好还真没说错,五年间,有1400多家原本经营房地产的公司在经营范围内增加了“生猪”的项目。
  
  甚至,那些耳熟能详的大品牌房企早早就成立了生猪饲养业务部门。
  
  2014年,万达宣布斥资10亿圈养了30万头生猪;2016年,恒大表示将在贵州投资3个亿建设100多个养猪基地;2018年碧桂园宣布以高薪聘请养猪专家,也加入了养猪的行列。
  
  随之,中粮、华润、绿城等房产企业也纷纷加入到养猪的队伍,成为志同道合的“猪队友”。
  
  如此多的上市房企扎堆养猪,肯定不是心血来潮,毕竟企业最大的任务就是赚钱。
  
  近几年,随着房产政策的管控,房企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不仅营业额在萎缩,净利润也是一年不如一年。
  
  搞房地产不如养猪,新希望集团的经营状况就很有代表性。
  
  2020年,新希望地产的净利润15.79亿元,同比下降13.19%;与之相对比的生猪板块实现营收近7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61%;毛利润29.6亿元,增幅为708.11%。
  
  从新希望身上看到“希望”的房企纷纷跟风,立志要把“二师兄”的事业做大做强。
  
  也是,老百姓可以忍住不买房子,不吃猪肉实在忍不了。
  
  一样是赚钱,干啥不是干呢。
  
  可惜房企跨界养猪后大多水土不服,实际运作才发现根本玩不转。
  
  万达是房企里最早宣布养猪的,可也是最早放弃的。
  
  万达养猪最初的定位是扶贫,可惜思维还停留在“养猪就是圈几块地,弄点猪饲料就好”的上世纪。
  
  王健林曾吐槽对口扶贫的地区:“原来我以为盖个猪场,他们跟我说要十万头猪场要几个亿,我说你盖个猪场要几个亿,我们盖个五星级酒店才多少钱?”
  
  听见养猪原来要花那么多钱,“王首富”有些不乐意了。
  
  他觉得人家是在忽悠自己,完全没法想象现在的养猪模式早已不是解放前的模样。
  
  因为老大的一番话,万达最终放弃了养猪,改为将旅游作为产业扶贫项目。
  
  不久,当网易的丁磊养的吃着精饲料、睡空调间的一头黑猪卖到10万元还供不应求的消息传开后,很多人惊呆了。
  
  大家开始意识到,养猪是真的赚钱。
  
  毕竟,刘永好的千亿身家不是靠卖房子,靠的是猪饲料和养猪。
  
  2020年,新希望股价因为生猪涨价,从年初的15.6元/股直接涨至42.2元/股,涨幅高达270%。
  
  要知道新希望真正养生猪还是2016年,比卖房子还晚。
  
  醒悟过来的万达在2020年再次宣布启动养猪项目,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在全国范围内,养猪致富的人数不胜数。
  
  有人养猪只是投资,有人养猪却是一辈子的事业。
  
  这其中,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的“河南首富”身份却是实实在在靠养猪挣来的。
  
  论养猪,秦英林若是排第二,恐怕没人敢说自己排第一。
  
  靠着22头猪起家,赚到2000亿的个人财富,秦英林从一个谁都看不起的“猪倌”凭着一份坚持,闯进了中国的顶级首富圈。 
  
  02
  
  1965年4月,秦英林出生在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的农村家庭,家中有兄弟姐妹5人。
  
  虽然“三年自然灾害”刚刚熬过去,可吃不饱饭依旧是此时每家每户最痛苦的记忆。
  
  秦英林家里也是如此,米饭是想都不想。每天靠着野菜叶搀红薯勉强糊口,就这样全家还是吃了上顿愁下顿。
  
  虽说家里还能勉强供起他读书,可因为贪玩,秦英林的学习成绩实在不咋地。
  
  学习差到上了初中还没搞清楚乘除法,初二还留了一级。
  
  上了初三,秦英林看到恢复高考后,身边熟悉的大哥哥大姐姐考入大学,变成了吃喝不愁的“城镇户口”。他很受触动,决心自己也要考上大学,摆脱受苦受穷的命运。
  
  醒悟后的秦英林自此换了个人,每日刻苦读书,成绩也突飞猛进,顺利考上当地最好的内乡县一中。
  
  1982年,17岁的秦英林一边学习,一边在思考为何家里总是那么穷。
  
  因为家里并不富裕,秦英林只能在学校打最便宜的饭菜,穿的也是缝缝补补多年的衣服。
  
  此时的他已经通过报纸和广播知晓了改革开放的形势,也知道了国家在积极鼓励农民致富的消息。
  
  他觉得自己家里穷的原因是只知道种地,可单纯的种地并没有产生经济价值,要致富必须想办法改变现状。
  
  秦英林立即想到的是养猪,这是农村最经济也是最现实的致富之路。
  
  他假期回到家后,就找到父母商量。
  
  父母很相信这个读高中的儿子,觉得读了这么多年书,他的话准没错。
  
  一家人兴奋半天,可又泄了气。养猪需要买猪仔,可家里实在没啥钱。
  
  为了凑钱,父亲带着几个儿子去帮人挖了数月的莲藕,好不容易凑足800元买了20头猪仔,在自家院子搭建了个猪圈养起猪来。
  
  想法很美好,现实太残酷。
  
  既没有专业技术,也根本不懂畜牧知识的老秦家立马就碰到了大麻烦。
  
  20头猪仔很快病死了19只,只剩下一头长白猪,辛辛苦苦挣的800元几乎全打了水漂。
  
  这次失败的养猪经历,对家里打击很大,也让秦英林心里很不安。
  
  他觉得是自己提出养猪的,可并没能起到啥作用,就想退学回家安心养猪。
  
  家里人吓坏了,急忙表示他得把书读好,考入大学才是家里最期盼的大事。
  
  好说歹说,满怀心事的秦英林终于回到了学校,重新捧起书本。
  
  这件事他对谁都没有说,却在心里刻下深深的烙印。
  
  1985年,20岁的秦英林高中即将毕业。
  
  因为成绩优秀,学校决定将本校唯一保送河南大学的名额给他。
  
  得到消息的秦英林本来也很高兴,可听说河南大学没有畜牧专业,他皱起眉头,犹豫再三还是拒绝了保送。
  
  学校知道秦英林想报考农业大学后,觉得他疯了,纷纷苦劝他改变主意。
  
  河南大学在当地是省重点,也是最好的一所高校。况且社会正急需人才,从河南大学毕业的学生工作分配也远好于其他高校。
  
  心不甘的老师又去家里做工作,秦英林的父母听后也气坏了。
  
  父亲二话不说甩手给他一巴掌:辛辛苦苦供你读书考大学就是为了脱离农门当个国家干部,怎么还要去读农业大学,这不是白瞎了家里人的心思!
  
  村里人也很意外:大学还要读农业大学,还想继续搞农业,那不等于白读十几年书了么,这个老秦家怕是出了个“傻子”。
  
  可不管人们怎么苦劝,秦英林心里早打定了主意。
  
  这份在当时人看来固执的性格,也预示了他最终将养猪作为一辈子事业的决心。 
  
  03
  
  秦英林还是选择参加高考,甚至将志愿全部填报为各地的农业大学,也顺利被河南农业大学畜牧专业录取。
  
  当秦英林如愿以偿来到河南农业大学时,他的同学钱瑛也考入到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攻读兽医专业。
  
  秦英林在大学时如饥似渴地学习着知识,只要是有关养猪的书,他统统借来阅读,笔记也做了厚厚一叠。
  
  秦英林的理想和热情也深深感染了钱瑛,俩人在大学成为了恋人。
  
  1989年,24岁的秦英林大学毕业被分配回南阳一家国企办公室工作;女友钱瑛也被分配到南阳市属的一家畜牧单位做技术员。
  
  等俩人都顺利端上了“铁饭碗”,也水到渠成结了婚,可秦英林却有些坐立不安。
  
  不安的原因是他觉得每天工作不是抄写材料,就是各种会议和应酬,和自己的专业完全搭不上边。
  
  更令他焦虑的是,这时的市场经济大潮已经暗流涌动,可不管是单位还是自己家乡似乎都是一潭死水,每天基本就是混日子。
  
  1992年的一天,秦英林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告诉妻子钱瑛:他不想这么混下去了,要回家乡养猪。
  
  钱瑛虽有些意外,可她太清楚自己丈夫内心的理想和追求,也没多劝,只说了句:“行吧,反正你去哪,我去哪。”
  
  这年秋天,俩人一同辞职回到了老家马山口镇创业。
  
  今天,如果从上帝视角来看秦英林夫妇辞职创业养猪,似乎是件很简单轻松的事情。
  
  可在当时,两位吃着“皇粮”的大学生辞职去养猪,这事在所有人眼里要多荒唐有多荒唐。
  
  特别是同为“92派”辞职下海的大学生,别人选择的是去做房地产这类“高大上”的行当淘金,可秦英林却选择回老家去养猪。
  
  此时的秦英林,在所有人眼里无疑是个傻的不能再傻的家伙。
  
  养猪一定能致富!
  
  这是秦英林辞职前再三和妻子保证的,可说这话的时候,夫妻俩的身上的存款只有262元。
  
  想创业养猪,要钱没钱,要人没人,全靠自己。
  
  好在秦家兄弟感情不错,看到那么多农民靠养猪致富,他们也相信能辞职创业的秦英林不会骗自己。
  
  于是,大哥出了8000元,弟弟拿出准备结婚的12000,算是勉强凑足了开养猪场的钱。
  
  等真正开干后,原先胸有成竹的秦英林还是傻了眼,建造养猪场时才发现这点钱根本不够。
  
  家里人也慌了,毕竟这些钱都是辛辛苦苦攒下来的。
  
  大哥试探地说:实在不行还是把眼下能卖的都卖了,起码砖头还有人要。自己家的钱能还多少是多少,你还是回去上班算了。
  
  弟弟虽然没说啥,可看见他躲躲闪闪的眼神,秦英林心里很不是滋味。
  
  进退两难的秦英林背着家人和钱瑛痛哭了一场,然后咬牙表示自己决定的事情一定要做下去。
  
  在钱瑛的支持下,夫妻俩东奔西走,说了无数好话,也赔了无数的笑脸,终于拼凑齐了盖养猪场的费用。
  
  1993年6月22日,很巧,秦英林的养猪场也迎来了22头猪仔,他的养猪事业自此开始。
  
  放弃了看似优越的工作以及前途无限的事业,为了深埋心底的想法,28岁的秦英林踏上了一条前途注定艰辛的道路。
  
  04
  
  养猪肯定不如坐办公室舒服,可这是自己选的路,秦英林再苦再累只能自己默默承受。
  
  因为钱不够,秦英林挑土担水一锨一锨的做好土坯垒猪圈,所有苦活脏活都得夫妻俩自己干。
  
  冬天,简陋的猪棚四面透风,夫妻俩顶着寒风给猪喂食、接生,手关节冻得肿得像个胡萝卜。
  
  夏天,猪棚里气味骚臭难闻,夫妇俩一边喂蚊子,还得一边熬猪食,清理卫生。
  
  这样的苦确实不是一般人能忍受的,可秦英林都忍了下来。
  
  可就在眼看小猪仔一天天长大,没想到又是一场猪瘟,22头又病死了一大半。
  
  秦英林心里十分难过,自己和妻子学的是畜牧和兽医,可居然还是惨败。
  
  见到这个情况,家人和村里人都劝他还是算了,都是大学生,还是别遭这个罪了。
  
  要是一般人可能也真的算了,可秦英林不能也不愿意放弃。
  
  他忍受着别人的冷嘲热讽,借钱又买了几十头小猪从头开始。
  
  为了照料小猪,他甚至合衣睡在了猪圈,就是想时刻观察猪的生长习性,一点不敢马虎。
  
  猪拉肚子,秦英林捧起猪粪又看又闻;遇到猪便秘了,他二话不说伸手帮猪掏出粪便。
  
  村里人笑话他果然是傻子,居然把猪当祖宗一样供着。
  
  几年功夫,在秦英林的精心照顾下,养猪场发展到数千头猪的规模,还聘请了十多名员工。
  
  没想到,即便这样上心,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还是差点让刚起步的事业倾覆。
  
  1995年,有职工发现3头小猪突然暴毙。
  
  秦英林赶紧和妻子进行病理解剖,却没能发现问题,感觉也不像普通的猪瘟。
  
  第二天,猪场再次死了4头小猪,秦英林立即进行消毒隔离,试图阻隔病情,却始终没能发现病死猪的原因。
  
  感觉不妙的秦英林只好让妻子带着病猪去母校河南农业大学求助,自己留守在养猪场
  
  就在他焦急等待结果的时候,猪场又连续死了25头小猪。
  
  秦英林很恐慌,他知道按照这个态势发展下去,数千头猪很快会感染病毒死掉,多年心血将毁于一旦。
  
  就在这时,母校终于打来电话,说病猪得了一种罕见的“伪狂犬”病,可当地没有这种疫苗,只有东北哈尔滨的一家兽药企业有。
  
  秦英林有些崩溃,因为此时没有高铁和快递。空运的话,也必须有专人购买和护送,时间上根本不够。
  
  在农大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他试着联系了省畜牧局。
  
  万幸的是,仅仅2天时间,疫苗就空运到秦英林手里,一场危机总算化险为夷。
  
  可以说,如果不是秦英林主动向专家求助,不是他大学生创业的身份,父亲养猪遭遇的悲剧将会再次在他身上重演。
  
  通过这件事,秦英林更懂得“知识就是生产力”的道理,格外重视养猪技术的提高。
  
  外出考察,他总随身带着台摄像机,为的是能把考察学习到的新知识回家重温一遍,还能教给自己的员工。
  
  秦英林将全部所学统统用在了养猪上,从一个养猪门外汉逐渐成为懂理论会操作,更能研发的全能型“猪专家”。
  
  双曲砖拱结构猪舍、液体供料系统、自动化养猪饲喂设备技术、猪舍温度自动控制技术,这些都是秦英林亲自带队研发的专利技术
  
  随着养猪技术的逐渐娴熟,秦英林的养猪场已经是数千万规模的养猪企业。
  
  而他心里也有了更大的规划。 
  
  05
  
  2000年7月,35岁的秦英林成立了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开启了规模化运营的道路。
  
  三年之后,牧原公司已经成为净资产6000万,年盈利500万的大型养猪企业。
  
  也是此时,秦英林的“傻劲”又犯了。
  
  因为牧原的名气响,有制造“瘦肉精”的企业主动联系秦英林,表示行业内用“瘦肉精”饲养生猪是潜规则,猪吃了长的快,饲养成本也低。
  
  内部有人算了一笔账,使用“瘦肉精”的话,企业净利润每年至少可增加300万元。
  
  秦英林却坚决抵制,他心里清楚,“瘦肉精”就是一种慢性毒品,会导致食用者心慌、呕吐、头晕等症状。
  
  不仅自己不用,他还给所属企业和养殖户下死命令,表示:“咱养的猪是给咱爹妈、孩子吃的,情愿不赚钱,也不能做这种亏心事,谁干就开除谁。”
  
  因为没用“瘦肉精”,牧原的人本以为这样成本增加,利润肯定受影响;谁知等一算总账,却发现销售和利润反而提高了不少。
  
  贵是贵了,可人们毕竟还是愿意买“放心肉”吃。
  
  2005年,牧原旗下的养猪场已经达到年出栏20万头,40岁的秦英林也成为国内养猪领域的亿万富翁。
  
  这一时期,农业银行正上市股改,想剥离部分资产并打包处置。
  
  牧原此时在农行存量贷款为2540万元,如果找点关系再设法完善下手续是可以免除相应贷款的。
  
  企业不少人给秦英林暗示,可他坚持制定还贷计划,不愿意拖欠一分钱。
  
  事后,秦英林也很心疼,说:“2000多万啊,我们得卖多少头猪才能赚回来,可这钱是国家的,我们不能赖。”
  
  因为他这股“傻劲”,秦英林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不仅当选为河南省人大代表、河南省养猪协会的副会长,还上了央视报道。
  
  2009年2月,44岁的秦英林受温总理邀请,到中南海给《政府工作报告》建言献策,被总理亲切称呼为“学士猪倌”。
  
  同年,在有关部门建议下,从北京回来的秦英林开始进行股份制改革,准备通过资本化的手段来扩大规模。
  
  还是这年,内乡县等地的农民小麦遭遇雨水发了芽卖不出去,粮食部门不收,农民在家叫苦连天。
  
  当地政府部门担心会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也直接影响生计。
  
  秦英林知道后主动找到政府,表示牧原集团愿意全部收购这些麦芽,帮助政府和农民解困。
  
  结果,不仅内乡县及附近县乡,甚至连湖北的老百姓闻讯送来的麦芽,牧原统统按照国家最高收购价照单全收。
  
  可牧原的人却哭丧着个脸,因为发现原本打算做饲养的这些麦芽,猪根本不吃。
  
  秦英林也有些心慌,好事是要做,可赔了本买卖总归心里不好受。
  
  于是,秦英林捧着一把把麦芽亲自给猪喂食,可猪晃晃脑袋就是不吃。
  
  秦英林想了想,让人把饲料烘干,然后再试着喂给猪,居然个个吃的不亦乐乎。
  
  秦英林总算放了心,笑着和猪说:“没想到你们也是喜欢吃干,不喜欢吃稀。”
  
  谁知隔年全国饲料价格大涨,秦英林非但没吃亏,反而还赚了。 
  
  06
  
  2010年,牧原股份产值进一步增长,营收突破3.4亿,生猪的出栏量达到36万头。
  
  顶着总理赠与的“学士猪倌”的光环,又有真金白银的营收保证,牧原股份在这一年先是得到世界银行下属机构国际金融公司6540万元的投资;随后又以免抵押的方式拿到中信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等多家银行6亿元的信用贷款。
  
  还没上市时,牧原股份的账面资金便超过了很多上市企业。
  
  在资本的加持下,秦英林的养猪事业一飞冲天。
  
  能吸引这么多投资,不光因为秦英林的“傻劲”,关键是牧原集团在养猪事业上钻研出的各种 “独门绝技”。
  
  比如国内猪仔断奶时间普遍为28天,可牧原集团能做到14天断奶,这样出栏时间就比别人早了半个月。
  
  再比如,国内的普通养猪场一名饲养员只能照料数百头生猪;可在牧原,一名饲养员能同时照料1万头生猪,效率赶超了欧美等发达国家。
  
  2012年,牧原股份的生猪出栏量飙升至130万头,营收高达20亿元。
  
  要知道,同期2600万家中国养猪场,99%是年出栏500头以下的中小养殖户。
  
  牧原在生猪养殖业中已经占据了顶峰的位置。
  
  2014年1月28日,秦英林穿着一身笔挺的“阿玛尼”西服,挽着妻子钱瑛走进深交所的挂牌现场。
  
  这天,牧原股份成功登陆A股,募资7.72亿元,当天市值达到了83.88亿元。
  
  49岁的秦英林夫妇共同持有牧原50.2%股份,身价达到45亿元,成为河南省首富。
  
  养猪看似赚钱不少,可行业有所谓 “赚一年、平一年、赔一年”的“猪价周期”论,此外还面临瘟疫、环保、土地、资金等诸多难题。
  
  换句话说,牧原养猪事业远不是一帆风顺。
  
  上市不久,随着猪价周期走弱,曾经超过10元一斤的猪肉跳水到了9元。
  
  老百姓开心了,可买了牧原股票的股民不开心了。
  
  2014年,受到影响的牧原净利润8019.81万元,同比下滑73.6%。
  
  股民感觉受了欺骗,认为牧原股份又是一家割韭菜的骗子公司。
  
  为此,河南证监局和深交所还先后发来了问询函。
  
  秦英林也没多解释,也不需要解释,行业状况在那摆着。
  
  毕竟这一年,新希望集团的半年财报就披露畜禽板块亏损达7286.68万元,其他养猪大户日子也同样不好过。
  
  仅仅一年后,肉价也没涨,各类养猪股依旧半死不活“躺平”,牧原股份的股价却飞速上涨。
  
  2015年,牧原实现营业收入30.03亿元,同比增长15.31%。净利润5.96亿元,同比增长642.97%。
  
  股民们有些懵,感觉这个牧原有些神奇,担心是公司是在美化数据。
  
  可随着招商证券一份调研报告出炉,这才打消人们的疑虑。
  
  牧原的股价上升原因之一是科学饲养后的成本控制,行业内养猪成本普遍在每百公斤1200元,牧原可以控制在1000元左右。
  
  甚至因为牧原自身的生物安全防控技术,使得抵御猪瘟的成本优势直接与行业拉开到350元/头。
  
  这个差距如果乘以牧原的生猪存栏数,那绝对是个天价数字。 
  
  07
  
  不仅如此,牧原对抗“猪价周期”的最大秘诀,就是乘猪价低谷期反而增大养殖量。
  
  这里面也没啥高深的理论,道理很简单。
  
  猪肉不值钱了,散户就没心思养猪,生猪的出栏量也随之减少。
  
  生猪减少了,猪肉自然又随之回升。
  
  简单归简单,可这样做,不仅要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背后还需要科学技术和养殖效益支撑才能熬过去。
  
  这几点,牧原股份样样不缺。
  
  也难怪在一次全国性养猪行业大会上,新希望的刘永好带着关切的口吻询问一群愁眉苦脸的同行:“眼下的猪肉行情不好,大家都没有挣到钱吧。”
  
  结果,秦英林的妻子钱瑛心直口快:“我家挣到钱了。”
  
  刘永好被噎得半天说不上话,只能讪笑。
  
  好在不久后,猪肉价格连连攀升,刘永好等养猪大户终于喜笑颜开。
  
  2016年开始,全国生猪价格翻了一番,让人惊呼“二师兄”比“唐僧肉”还贵。
  
  此后的生猪价格更是一飞冲天,猪肉几乎成了“奢侈品”。
  
  2019年,生猪价格达到了恐怖的25.92元/公斤,同比上涨46%,这意味着一头200斤的活猪“身价”就达到了5000多元。
  
  到2020年,生猪价格更是涨到了39.54元/公斤,“二师兄”再次身价飞涨。
  
  正因如此,牧原股份在这年以1811.5万头的总销量拔得生猪销量头筹,同比上升76.68%。
  
  同期实现营业收入562.77亿元,同比增长178.31%,实现净利润303.75亿元。
  
  在《2020胡润百富榜》上,秦英林夫妇以2000亿的身价再次蝉联河南首富,在榜上排名第十位。
  
  这份荣耀的背后,或许是秦英林骨子里的那份“傻劲”和“固执”。
  
  牧原股份上市融资前,有不少人鼓动秦英林趁着经济高速发展,去尝试多元化发展。
  
  除了养猪,还能养牛养羊养鸡,顺便还能做肉食加工,多个项目也就多个融资机会,反正有大把的投资公司愿意合作。
  
  但“固执”的秦英林坚决否定多元化发展,表示自己只会养猪,而且只想把养猪作为唯一的发展方向。
  
  等牧原股份上市了,又正值房产热。有人又劝他将资金投资到房地产,赚得肯定比养猪要多得多。
  
  秦英林再次果断拒绝,明确表示企业坚决不碰房地产。
  
  牧原股份几十年如一日的这份坚持,使企业成为国内养猪行业绝对的领跑者。
  
  迄今,牧原股份荣膺国家授权专利452项,省级科技成果奖3项,省级科技进步奖1项,市级科技进步奖3项。
  
  2020年的疫情,秦英林个人捐赠1亿元(企业另外捐赠1亿元)用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在秦英林的推动下,牧原股份已在23个国家级贫困县和15个省级贫困县投资过百亿建立生产业体系,带动着当地建筑、运输、种植行业的发展。
  
  将别人都不看好的养猪做出如此的成绩,坚持可以说是秦英林成功最大的“秘诀”。
  
  每位创业者都会在创业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坎坷和磨难,甚至还有数不清的 “诱惑”。
  
  但大浪淘沙,唯有专注和恒心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简介:海边的风声君,这里有三局:商局、政局、时局。微信公众号:风声岛(ID:fengshengdao)
 

【版权声明】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相关阅读 河南 首富 养猪记

服务热线:400-808-6188

Copyright©2010-2022 https://www.zhuwang.cc